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进入2021年,激光雷达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热频词。无论是传统主机厂还是造车新势力,乃至科技公司,都在向激光雷达领域押注。
日前,小马智行与激光雷达生产商Luminarl联合发布一体式自动驾驶传感系统;由福特和大众注资的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Argo AI近日开发出一款传感距离长达400米的新型激光雷达系统。而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ARCFOX极狐阿尔法S、小鹏P5、蔚来ET7、上汽RS33、宝马iX、智己L7都预告了激光雷达的上车。
在激光雷达量产落地引发竞逐的同时,业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却仍存争议。部分观点认为,摄像头在数据形式和精度上不足,自动驾驶感知层面需要补充激光雷达;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激光雷达不必要且过于昂贵。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曾表示“激光雷达免费都不会用”,想从算法上解决视觉信息的处理问题。
成本降低促加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激光雷达(LiDAR)是通过激光束进行探测和测距,由激光发射器、光学接收器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可以实时感知周边环境,获取周围物体的精确距离及轮廓信息,是自动驾驶在感知层面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据了解,激光雷达主要分为机械式雷达和全固态、半固态雷达。其中,机械式雷达成本较高。以美国公司Velodyne早期打造的激光雷达为例,64线机械激光雷达售价约8万美元,32线机械激光雷达售价约2万美元。相比之下,全固态、半固态雷达目前的价格则在1000美元左右,远低于机械式雷达,而这也使得各个厂商的全固态、半固态激光雷达量产车型相继投放市场。
如,WEY品牌的旗舰车型摩卡将会搭载全固态激光雷达;蔚来发布的旗舰轿车ET7,搭载了图达通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小鹏也宣布与大疆孵化的Livox览沃科技达成合作,在今年推出的小鹏P5上就使用了定制版的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
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看来,激光雷达即将进入成熟期,比拼的是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带来规模优势,规模效应会进一步促进技术成熟,技术成熟推动成本降低,产业得以良性循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激光雷达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大雾和大雨会减弱激光信号的强度,精度会下降,并且现在的激光雷达的点云是基于几何呈现的,虽然能分辨出形状,却不能辨别颜色和纹理等,这意味着激光雷达还无法区分纸袋和石头的不同。
为了改善激光雷达的缺陷,上述车型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层面还加入了摄像头。有分析认为,摄像头的高分辨率和激光雷达的精准测距,恰好互为补充。相比于依靠摄像头的纯视觉感知,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结合,带来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算法要求得以降低,行驶安全也多了一分保障。
前景可期资本却趋于理性
在激光雷达行业,国外公司早先进行了布局。早在2009年,谷歌就成立了无人车部门,而该部门最终独立为现在可以对外销售激光雷达的Waymo;获得福特和百度投资的美国公司Velodyne已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另一家美国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则与全球十大车企中的7家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尽管国外激光雷达市场发展较早,但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已经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少初创企业在机械雷达方面较为领先,并向固态雷达发展。此外,大疆、华为等科技巨头凭借在光学光电子等领域技术优势也进入激光雷达领域,未来也有望成为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启信宝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雷达相关企业共1.4万家,2020年新注册企业2640家,同比增长29.3%。
据相关咨询公司预测,至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较2019年可实现6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美元,较2019年实现63.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不过,资本市场目前对激光雷达产业的投资已经趋于理性。青桐资本信息显示,2020年1~11月激光雷达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10起,从2016年以来经历了一个增长而后回落的过程。青桐资本方面认为,2020年激光雷达市场趋于理性,接下来资本出手时,对于初创公司会更重视其前沿技术,而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公司则会更看重量产规模。
扫二维码,注册即可领取6.xx%理财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