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参与了 #如何评价巴菲特# #巴菲特股东大会#微博连麦活动。他表示,巴菲特股东大会不仅仅是企业年会,更成了全球价值投资者的聚会。
他提到巴菲特年会有三方面吸引力,一是伯克希尔长达60年的出色业绩,二是业绩加上初期巨额投资带来的巨额财富,三是巴菲特和芒格诚恳的分享让年会成了价值投资的实战教科书。
另外他也对巴菲特和芒格在苹果、Snowflake、比亚迪、阿里巴巴方面的持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全部观点如下。
巴菲特股东大会已经不仅仅是年会了,更是全球价值投资者的聚会
巴菲特的年会年年办,年年魅力还在,究其原因,其实它已经不仅仅是个年会了,更像是全球市场的投资者大聚会。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去年发生了什么,明年怎么投。
我去过几次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是在好多年前,那时候人还不是特别多,大家都是抱着更好地理解价值投资的目的,去聆听巴菲特和芒格先生的教诲,当时现场氛围也很好,有很多他们旗下公司的产品摆放,相当于在参加一个展会。
最近几年人就特别多了,和巴菲特和芒格先生合影的机会也很难了。大家更多的是去感受氛围,毕竟巴菲特和芒格先生年事已高,90多岁了,再见10年、20年都是很珍贵的了。
而且这更多的更像是全世界价值投资者的聚会。你去的时候可能发现坐你不远位置的刚好是熟人,也是国内的基金经理。因为近几年国内,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去参加巴菲特年会的是越来越多了,我估计可能有上百号人。
当然巴菲特年会对全世界投资人的吸引力,可以说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更多的还是来自伯克希尔长达60年的牛逼业绩,年化复合收益率能达到20%。我觉得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公开的业绩能做这么长这么好。
第二点就是巴菲特因为有这么好的业绩,再加上初期资金很多,他的财富很多,前几年他还是世界首富的前几名。首富效应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换个角度想,如果巴菲特或者芒格先生原来身家只有一亿美金,之后也持续30、40年这样的业绩,那又是怎样的影响力。我在美国其实也认识这样的人,他的业绩持续30年维持了20%、30%的增长,但是初期财富比较少,公司也没有上市,所以大家对他的关注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我觉得,巴菲特的财富效应最后能赚到这么多钱,变成一家上市公司,这才是对很多人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第三点是巴菲特和芒格的年会风格是非常犀利且诚恳的,非常真实。他们多少年如一日地告诉你他们的投资想法,你不会发现里面有撒谎的成分。他们可能有些东西不想说,那就不说了,但说出来的我认为大多数都是真实的。所以年会就完全变成一次真正实战型的价值投资教科书了。
很多人说巴菲特的理论已经过时了,甚至说巴老已老这种话。实际上我们看到巴老已经经受了60年的考验,现在看还是很牛,还在不断进化。像他投Snowflake这种云计算公司,我觉得就超级牛。
所以这三点对全世界投资人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认为巴菲特买比亚迪不是他的本意,比亚迪是被动进入他前十大重仓
有关巴菲特的投资持仓,很有意思的一个是比亚迪成了他的前十大重仓股。国内也许有很多人困惑,为什么他不看其他一些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比方说蔚来,小鹏。我其实认为巴菲特买比亚迪不是他的本意,更像是卖他的老伙伴芒格的面子,投的王传福这个人。
其实巴菲特和芒格在不止一次的采访和问答里,回复过比亚迪的事情。实际上巴菲特最早买比亚迪,我觉得是受了芒格的影响,可能芒格觉得王传福这个人特别伟大,是仅次于爱因斯坦的天才。
实际上芒格投资比亚迪,更像是一种风险投资,这并不符合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纪律。所以我觉得巴菲特持有比亚迪到今天这个仓位,是完全被动的,被动的持仓上涨了25倍,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最近其实巴菲特也在公开媒体上提过比亚迪,他说自己觉得新能源车还是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变得和传统燃油车一样,变成一种红海式的竞争。
所以我觉得巴菲特持有比亚迪并不完全出于自己的本意,更多的是给芒格这位黄金老搭档一个面子,所以也不会轻易考虑国内的像蔚来这样的电动汽车厂商。
我是这么推测的,而且通过一些网络的报道,实际上可以印证这个观点。
我猜投Snowflake也不是巴老本意,或者说巴老往风投方向进化了
另外我们也看到巴菲特花2.5亿投了Snowflake这家云计算公司。虽然2.5亿和巴老手里的1000亿先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这个投资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巴老之前一直都对科技股很不感冒。
像这次他入手Snowflake,我有一些思考。
首先像我自己的公司,投资基本上非常聚焦,在所有赛道里我第一看好白酒,第二就是云计算。我认为在所有板块所有细分赛道里,云计算应该算皇冠级的赛道。
为什么?因为云计算从原来的软件行业的一次性购买的商业模式变成了每年订阅的模式。像我们之前买软件,一次性花1000万购买。现在的软件每使用一年,交200万,五年就能回本了。这里面有个商业模式的变化。
然后美国的云计算已经发展了五六年,发展水平比中国至少要提前五六年,像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是云计算的三巨头。
现在在美国上市的云计算类型的企业,存量应该有五六十家。像Snowflake去年的技术增长应该能排在第一第二,增速是很快的。
但是我想说一个结论,我自己猜测,Snowflake的投资并不是出于巴菲特巴老的本意,还是受了一些别的力量的影响的,或者说巴老也在进化。
什么叫进化?我自己也是做投资的,包括刘明达刘总也是做投资的。在投资的时候,有些企业就属于一种类别,就是你非常看好它的成长性,但是你知道它现在可能不亏钱,但不知道它究竟值多少钱。意思是它有很高的成长空间,但你不知道它能涨1倍5倍10倍还是100倍。
我认为Snowflake可能属于这类风险投资的标的。所以巴菲特可能也进化了,或者受了他团队的影响,可能不是出自他的本意,就觉得可以在这个方向上投一下。
因为我们仔细分析下snowflake,它的护城河可以叫前有追兵后有堵截。我刚才说了美国最大市场份额的公司三巨头,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体量远远比它强,人力资源比它强。虽然它的产品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里有一些优势,但是要想跟三巨头去竞争,我觉得还是相当于蚍蜉撼大树的。
我自己也非常关心云计算,研究两三年了。最新美国有家公司叫databricks,它开始推出和snowflake一样的产品。目前的云计算就是订阅服务。如果竞争对手推出差不多质量的产品,价格还可能更便宜,那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所以我认为snowflake在竞争壁垒方面,其实没有特别强的护城河。
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snowflake的成长空间很好。不仅美国,包括中国的云计算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机会。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还是美国巨头,将来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我们不知道snowflake现在700亿美金的市值,未来能不能涨到1000亿、2000亿或者5000亿,没法判断。
要算出这个数字很难,因为它没有那么强的护城河,可能过两年就被竞争对手影响,估值很难判断。这是我的看法。
未来投资科技股,最好的机会在港股
另外巴菲特去年除了持仓snowflake公司外,还有一大科技股持仓就是苹果公司,上周科技股也在集中发财报。有关科技股投资,我认为最好的机会肯定在港股。
现在看港股,无论是社交龙头,还是外卖龙头,都已经跌了20%、30%甚至40%。再加上一些反垄断政策的影响,基本可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有好消息,全是坏消息。
再来看美国,实际上美国一些股票比如亚马逊,是创了新高的。它的估值水平和港股相似,但港股的公司都是中国新经济龙头的代表,享受更高的增长,应该有更高的溢价,它们现在估值水平又没有那么高,这就让美股科技股投资的性价比比不上港股。
像美国的Facebook,市盈率是30多倍,同时港股的社交龙头公司市盈率也是30倍出头。所以显而易见港股机会更大。
同时我也认为港股并不能说存在流动性的问题,港股应该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因为无论对港股现有的公司,还是将来要回归的中概股,还是一些可能将要在港股上市的公司比如字节跳动,港股完全有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而不应该变成一个边缘性市场。
所以我觉得相对而言,港股的机会更大。
苹果这笔投资对巴老业绩成败影响大,苹果未来估值能否继续30倍不好说
另外针对巴菲特持仓的苹果公司,有人认为它是科技股,也有人觉得应该当作消费股来分析。我自己作为私募基金经理,我认为最应该考虑的不是它是消费股、成长股还是科技股,而是投资人能不能懂它的商业模式,懂它的业务,懂它的未来。这是最关键的。
比如从消费品的角度,20年前电视大家觉得是个新东西,就去买,这是科技股。到现在电视完全变成了家电产品,算消费股。那对苹果手机也是这样,苹果手机2010年之前也是个高科技产品,现在买手机就像买电视一样,变成消费类型。
我觉得对消费股,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看消费者的心智有没有持续的购买倾向。
另外对苹果来说,它目前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硬件,但估值已经给到30倍多了。巴菲特买苹果的时候估值也就10倍出头,那时候还是相对很便宜的。
现在虽然苹果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最新季报显示软件订阅服务收入占比14%,但毛利占比接近1/3。软件对苹果未来可能是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我觉得苹果30倍的估值还是比较高的,未来能不能继续维持这个估值水平值得商榷。
我觉得苹果公司的业绩在未来两三年利润增长可能是个位数,没有那么乐观。所以巴菲特在苹果的这笔投资对他的成败影响很大。在目前这个时点,苹果股票占巴菲特持仓40%多的情况下,之后巴老是继续减持,还是持股不动,这对未来伯克希尔的业绩是很核心的影响因素。
芒格投阿里巴巴不奇怪,A股未来捡烟蒂要不得
今年年初芒格旗下的Daily Journal被曝出投了阿里巴巴。我认为这是非常情理之中的事。像阿里巴巴的业务实际上是在对标美国的亚马逊,比如阿里的云计算就在对标亚马逊。之前芒格和巴菲特多次说过很遗憾错过了亚马逊,所以投资阿里巴巴完全可以说他们是在中国寻找错失的机会。
而且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从增长速度未来潜力来看,肯定不输美国巨头,甚至会更快。所以如果伯克希尔未来也投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我觉得也是必然。而且这些行业越来越不是完全的科技属性,越来越偏消费属性。
我们这次是分享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信息,我也聊聊捡烟蒂这个话题。芒格曾经不断地说,他们捡烟蒂的方法就是搬石头,每次搬开石头翻开看一下,如果有机会就吸一口,然后再翻下一个。一年要做几次甚至几十次这样的机会,才能凑到一个不错的收益率,实际上这样做是比较累的。
那现在我们看到A股和港股实际也有很多烟蒂股,估值非常低。为什么低?像很多周期股,未来经营是不永续的,有可能今年有30%的增长,到明年就会下滑30%,完全不增长。所以即使是烟蒂公司,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中,可能也会是被淘汰的阶层。
很多行业是龙头公司强者恒强的趋势。2016年以来,A股和港股公司,和美国股市演绎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一些大市值的公司涨得比较好。
很多人会质疑未来会不会也有一波捡烟蒂的行情,我觉得这个阶段即使有持续,时间也会非常短暂,不太可能持久。所以你即使想寻找这样的机会,也不太有很强的持续性。
另外第二点我们还可以从巴老和格老身上学到,做投资的人如果在一个行业能持续深入研究,实际上就会有很深的积累,这个积累的价值是远胜于机器的。
比如有关一个上市公司,即使给机器输入很多知识,它也很难分析出这个公司值多少钱,该在什么时候买多少。但对一个比如在食品饮料行业研究了20年的人来说,他基本上可以在5分钟内下出决策。这对能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公司和个人,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巴老和芒格老师著名的打孔理论,一生只打20个孔。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很难找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去投资,真正能够找到能够理解又有未来的企业非常稀少。
所以我们找到后就应该拿着不懂,不断小心地去跟踪它的未来,持续观察。如果没有出现买入理由的变化,就应该持续持有。像我自己原来是做教育出身的,我买的第一支股票就是新东方,它上市的时候就买了,一直持有到现在,有四年时间。包括我们公司很多股票持有的时间都非常长。这是我对烟蒂股的看法。
A股今年还会有不错机会,港股最好的机会在新经济上
从美国市场回到A股。我觉得目前整个A股虽然经历了三、四年的上涨,之前有些消费股的估值已经达到100倍甚至更高,然后经过现在一两个月的快速调整,估值也回到了相对合理的区间。我认为不太可能存在特别大的系统性风险,从整个指数层面我觉得已经调整得比较充分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港股,南下资金持续流入。确实港股相对于A股,在特别是一些新经济龙头股票上有很高的性价比。无论从盈利的增长性还是绝对估值长期自由现金流折现来看,目前港股都是非常好的买点。
所以观察微观层面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再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处在弱复苏周期,市场流动性不会暴风骤雨般突然收紧,那么我觉得股市不太可能出现大的下跌,市场已经经过了短期调整,今年还是有不错的机会。
如果目前外资希望来新兴市场A股和港股投资,那我觉得主要就是关注三大行业,消费、科技和医药。目前来说,我们最看好港股的新经济,就是以互联网龙头为主的机会。
那么消费和医药经过三四年的上涨,估值还处在高位,不能说它们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但未来想通过估值提升来上涨,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更多的要靠业绩的提升。但业绩提升上,万一有些宏观层面的风险释放,就会导致股价调整。也就是说未来的收益率预期可能没那么确定。
所以我觉得港股最好的机会还是在互联网龙头上,新经济的股票机会会更确定。
观望比特币,不轻易抄巴老作业
另外针对加密比特币,我和巴菲特、芒格以及比尔盖茨一样,对它保持质疑。
有很多人很看好这个东西,意见双方分歧很大。我基本上保持观望态度。因为我对不了解的东西不会轻易出手。我也建议有些对这个东西特别热衷的人,还是要谨慎一点。
确实巴老每次股东大会的分享都非常充分,而且每年分享的内容也差不多。作为投资的人,大部分问题已经通过慢慢摸索找到了答案。最重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对一些投资标的的分歧上,但我们不能轻易去抄巴老的作业,因为抄会抄错的。
扫二维码,注册即可领取6.xx%理财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