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广发策略:资金视角看“碳中和”绿色投向

时间:2021-04-29 18:23:33 |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戴康的策略世界

报告摘要

●“碳中和”主题行情演绎:由点到面,行情扩散。我们在2.9《擎画“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中前瞻性提示今年“碳中和”具备“强主题”要素,并建议关注两会窗口。在3.23《政策比较:“碳中和”如何实现?》中从政策比较视角明晰未来实现“双碳”目标路径以及政策倾斜方向,在3.25《“碳中和”产业图谱与指数构建》中描绘“碳中和”产业图谱并编制指数来挖掘细分赛道潜力,在4.21《碳交易市场的“产业映射”》中聚焦“碳中和”年内重要催化剂碳交易看相关产业影响。本篇旨在从国有资本、债、顶级PE、科创板、定增、并购六大资金面先行视角窥探“碳中和”产业投向,挖掘潜在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视角之一:国有资本的绿色投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规模885亿元)重点投向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国能新能源产业基金预计将撬动约500亿元流向新能源产业。

●视角之二:“碳中和”债券的政策窗口。截至3月底,累计已有33只碳中和债公布(共计544.35亿元),(1)募资投向:主要投资于非化石能源发电及特高压电网建设(占比约60%);(2)发行主体:集中在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信用等级以AAA为主。

●视角之三:顶级PE的新能源布局。根据Wind,20H2以来高瓴持续通过定增等方式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产业链)细分龙头,并提出PEVC投资“碳中和”新技术蓝海:电力部门(分布式光伏)、交通部门(氢/氨燃料)、建筑部门(Low-E节能建筑/光伏屋顶)。

●视角之四:科创板的“碳中和”成分。已上市企业主营包括高效节能石墨设备、蜂窝陶瓷技术、固废及污水阻隔修复、有机废物裂解、新能源车及光伏上游产业等。

●视角之五:“碳中和”全产业链的定增动态。头部企业正在针对高冰镍、超高纯铝、高效晶硅光伏电池、电池包绿色拆解等技术加大投入。

●视角之六:并购背后的“碳中和”产业布局。纵向并购(如锂电池龙头并购石墨加工企业)、跨界并购(如低碳解决方案企业并购金融机构)。

●“碳中和”主题策略:“碳中和”强主题宜“做短看长”。(1)短期视角,受益行业按照“碳排放贡献大+人少+逻辑改善”原则挖掘:约50%碳排放由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贡献,建议关注火电;制造业与建筑业碳排放贡献占比近30%,建议关注钢铁、电解铝。此外关注全面受益的节能环保板块。(2)中长期视角建议关注能源替代“中国优势”链(光伏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及输配侧技术迭代(储能)。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全球疫情反复。

正文

1

六大资金面视角看“碳中和”产业投向

跟踪“碳中和”资金面的三大出发点:负外部性强、资金缺口大、新兴产业蓝海。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成效暂时有限,负外部性是关键障碍之一。碳排放经济活动私人受益,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损害由全体社会承担,这种负外部性使得化石能源的市场价格太低、消费量太高。第二,中国双碳目标资金缺口大,市场化绿色投资支撑需求。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与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需求3.1万亿-3.6万亿元相比,当前的资金缺口超过2.5万亿元。第三,跟踪关键资金流向,挖掘“碳中和”风口中的新兴产业蓝海。

(一)视角之一:国有资本的绿色投向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维度:首支生态环境国家级基金,长江经济带重点受益。2020年7月15日,财政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中节能等共同出资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规模885亿元。基金首期主要投资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十一个省(市),重点投向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目前基金筹备组已储备各类项目80个左右,并对固废处理、垃圾焚烧、清洁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充电桩等十几个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维度:大型国家基金战略转型,积极布局绿色“新经济”。国调基金转型布局新兴战略产业思路渐明,已投向光大绿色环保(生物质综合利用)、洛阳钼业(新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中车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环保领域重点企业,通过国家级力量、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绿色“新经济”转型升级。

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维度:百亿级基金投向新能源产业,央企加速履行“碳”责任。2021年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东方正式联合发起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基金预计将撬动约500亿元流向新能源产业,可促使超过600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经验借鉴:淡马锡——新加坡主权基金的可持续投资

淡马锡在2019-2020财年已经达到公司层面的“碳中和”,并提出2050年投资组合实现净零碳排放长期目标。在投向风格方面,淡马锡将可持续发展嵌入投资评估标准与管理,(1)投资范围更广:在更前沿宽泛的节能减排领域进行投资,如投资于低碳可持续食品企业、气候解决方案企业。(2)投后管理更佳:注资后持续跟踪、指导被投企业的节能环保行动,如星展银行和渣打银行已停止煤炭电厂贷款、新加坡航空致力减少碳足迹。(3)影响力平台建设:通过绿色影响力组织及会议,推广绿色低碳投资理念,如主导成立ABC World Asia影响力投资基金、举办年度“生态繁荣”会议。

(二)视角之二:“碳中和”债券的政策窗口

“碳中和”债券迎政策窗口期,高信用主体募投新能源基建。2021年2月10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成功发行(共计64亿元),主要投向风光发电及水电项目。截至3月底,累计已有33只碳中和债公布(共计544.35亿元),(1)募资投向:侧重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于非化石能源发电及特高压电网建设(共计327.40亿元);(2)发行主体:集中在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信用等级以AAA为主,比如南方电网、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

此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严格限定“碳中和”债募资用途。3月1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对“碳中和”债的募集资金用途进行严格界定,明确募集资金应全部专项用于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

(三)视角之三:顶级PE的新能源布局

根据Wind,20H2以来高瓴持续通过定增等方式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产业链)细分龙头。2020年下半年以来,高瓴连续买入新能源领域全球龙头:前期聚焦动力电池全球龙头(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后期连续买入光伏产业链龙头(信义光能、通威股份、隆基股份),2021年继续参与比亚迪港股定增。对于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龙头标的,高瓴“高位下注”,据Wind统计,A股相关标的浮盈规模已超百亿元,平均浮盈率超过40%。

高瓴资本在“碳中和”PEVC投资中发挥引领性作用。3月17日,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联合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报告。低碳转型催发一系列新兴高成长业务,高瓴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交通、新材料、农业等八大投资机会,或将成为PEVC投资新蓝海,并前瞻性探索各领域技术突破创新点,如(1)电力部门:除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外,光伏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可以小规模开发、就地消纳;(2)交通部门: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等的有机联合将加快交通智能化进程,一旦城市实现电气化和共享出行的方式,将可削减80%的交通排放量;(3)建筑部门:可使用中空或Low-E节能建筑玻璃削减建筑能耗,并且推广光伏屋顶等能源协调配合的新型零碳建筑。

(四)视角之四:科创板的“碳中和”成分

已上市企业:截至4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行业约27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高效节能石墨设备、蜂窝陶瓷技术、固废及污水阻隔修复、有机废物裂解、新能源车及光伏上游产业等。

排队审核企业:截至4月底,科创板排队企业中约29家属于“碳中和”目标产业,均有望年内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募资额居首,将利用全球资源加速新能源整车企业科技转型;资源循环利用、先进环保产业行业数量居首(各6家),主要集中于过滤净化技术、环境治理与修复、节水节电设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五)视角之五:“碳中和”全产业链的定增动态

我们在《“碳中和”产业图谱与指数构建》中提出“碳中和300”指数。2020年以来,42只直接受益于双碳目标的成分股进行了项目融资定增,合计募资1198.91亿元,投向包括风/光/核电、氢能、新能源车、电解铝等赛道,头部企业正在针对高冰镍、超高纯铝、高效晶硅光伏电池、海上风电、电池包绿色拆解等技术加大投入力度。

(六)视角之六:并购背后的“碳中和”产业布局

节能环保领域资本运作活跃,并购提升布局深度及广度。(1)纵向并购:借助并购打通上下游,增强企业产业链布局深度,如锂电池龙头并购石墨加工领域企业,以满足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增长需求。(2)横向并购:上市龙头并购同领域地方性企业,扩充企业产能、提升供应水平,如光电龙头增资常州光电企业,以全面打通生产线,扩充优质产能以把握行业重大机遇。(3)跨界并购:通过收购跨领域标的,完善“碳中和”产业布局广度,如低碳解决方案企业并购金融机构,整合优势发行全国首支“碳中和”ABCP。

2

核心假设风险

碳中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全球疫情反复。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