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国泰君安訾猛:中国消费品牌化和体量扩容两浪叠加 大众消费更易出龙头

时间:2021-04-20 17:22:15 | 来源:新浪财经

“从美国日本国际对比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处在消费体量变大,产业升级的巨大浪潮中。我们跟海外最大的差异体现为消费分级特别明显。”

“一到三线城市处在消费快速升级阶段,品牌化非常明显,尤其以偏情感属性领域为代表,但同时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处在总量扩容阶段。中国现在处在两浪叠加状态。

第一浪是品牌化,主要在一到三线城市发生。2012年后,中国品牌化走到深水区,是情感类消费品的品牌化。这最难,因为产品功能作用下降,情感满足属性提升,背后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第二浪是体量扩张,主要在四线及以下城市发生。

2018年四大一线城市加上30多个省会城市,总人口也就3.7个亿,但是三四线城市总人口有5.8个亿,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人口还有4.4个亿。所以中国的消费核心主力是三四线城市,同时它们还会经历一轮消费升级,体量很大。”

“中国消费未来会出很多细分领域的世界性龙头公司,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新消费领域一群品类在快速崛起。原因有近几年渠道的细分下沉,以及营销的去中心化。

电商渠道的发展保证大家想买的时候能买到,分散化营销又宣传了产品认知,最终消费者会变成实物的购买者。这是近几年新消费品类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投新消费重点关注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机制。我跟大家讲化妆品,核心也讲了,不要看产品是什么,品牌是什么,你要看背后团队是什么,在干什么事情。

因为新品类渠道在迅速变化,产品在迅速细分,还没有沉淀下来,单看产品表观是没用的。但如果这个团队很厉害,出现了新渠道能迅速铺货,出现了新细分品类风口能马上做出相应的产品,这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以上,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訾猛日前在直播间分享的精彩观点。查看视频

訾猛还是国泰君安消费组组长,食品饮料化妆品行业的首席分析师。他分享了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特征、近期A股港股板块投资机会的看法,还重点介绍了消费电子和大众消费板块的分析思路。新浪财经整理了直播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到三线城市消费升级,四线及以下体量扩容,中国消费会出细分领域世界龙头

从美国日本国际视角对比来看消费行业发展,中国现在确实处在消费体量变大,产业升级的巨大浪潮中。那我们跟海外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就在于中国消费分级的现象特别明显。

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是拼多多的崛起。本来大家以为阿里和京东已经把消费零售领域占满了,结果只两三年时间就出来一个拼多多。拼多多的秘籍就是扎根,往三四五线基层扎根。所以说中国的消费的空间非常大,发展结构也很有特色。

什么特色呢?我把它定义为,一到三线城市处在快速的消费升级阶段,品牌化非常明显,尤其以偏情感属性领域为代表,但同时三四线以下的城市处在总量扩容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同时处在消费急速升级和体量扩容的阶段,有个两浪叠加的现象。

海外很少出现这种现象,消费分级没有中国现在这么明显。因为中国整个地域差异带来了收入差异,也带动消费出现很显著的分级现象。

两浪的第一浪是品牌化,目前主要在一到三线城市发生。

品牌化在中国经历很长时期的发展。在2000年以前,中国有一些简单的国产消费品牌,包括牛奶、服装。到2000年以后,我们进入第二阶段,叫发展型,家电、汽车这些品类开始迅速崛起。

这两个阶段的共同属性是产品主义,当时简单的产品需要还没被满足,只要有这个产品就可以了。

再到2012年以后,中国的品牌化真正到了深水区,是情感类消费品的品牌化。这是最难的,因为产品功能的作用在下降, 给人带来的情感满足属性在提升,那这背后就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所以我把中国的整个品牌崛起分成三个阶段,现在我们经济强大,文化复兴,国货崛起,处在一个偏情感类的消费品牌崛起的巨大时机里。这个特征在一到三线城市表现非常明显。

第二浪是体量扩张,现在四线及以下的城市还处在一般消费品体量快速扩容阶段。

我在2018年做过统计,当时四大一线城市加上30多个省会城市,总人口也就3.7个亿,但是三四线城市总人口有5.8个亿,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人口还有4.4个亿。

所以中国真正的消费核心主力是三四线城市,同时这些城市还会经历一轮消费升级。一二线城市在2010年前后已经经历了一波快速消费升级,现在三四线城市又要经历消费升级。整个中国的消费升级会分批进行。

消费在中国的这两个特征,带来整个中国消费品企业非常深的发展纵深,比如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完了,可以往三四线城市不断下沉。所以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企业都能发展的不错。

而且由于体量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消费未来会出很多细分领域的世界性龙头公司,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消费板块回调,适合中长期布局,估值回归正常,不缺结构性机会

现在消费板块回调回来,很多人觉得不好受。但其实消费行业是与时间共成长的行业,或者叫时间的玫瑰。调整的时候适合中长期布局。

申万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年后走势申万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年后走势

你不可能买消费股还追涨杀跌,因为消费本身相对稳定,跌下来会有底,长期还是涨的,没必要频繁操作。

从短期流动性看,2020年全球大放水,行业估值上升得非常快,和基本面关系不大。今年经过年初的调整,目前从两个大方向布局会比较好。一个是之后业绩能持续超预期的高增长公司,再一个是估值被低估的一些中小公司。因为之前大家资金全部进入龙头公司去,有些中小公司短期看还是低估的。

这也提醒我们消费行业永远不缺结构性机会,只是像2020年大的板块大幅上升的机会短期难遇,但是对消费品投资,大家更应该摆正心态,做时间的朋友,以求获得更长期的稳定的回报,这样会更好。

机构专业度体现在跟踪持续,信息获取深入和投资能力强方面

消费行业因为贴近老百姓生活,很多个人都对行业有深入认识,对消费白马特别是龙头白马的业绩都有很清晰的预估。

比如说某台每年能赚多少钱,无数研报和民间高手在测算,那相比而言专业投资人的优势有人觉得会没那么强。其实不尽然。这时他们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一个是持续细致的跟踪。比如当时基金经理买入某公司,是怀着很好的竞争力、行业假设,随着市场调整这些假设也在不断得到验证或调整。可能持仓没变,但思考在一直进行。

像巴菲特拿可口可乐几十年都没变,但是你能说他从不研究这个公司,天天在家睡大觉吗?其实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拿的可口可乐,但是他们拿不住。这就是区别,

第二是机构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和上市公司沟通、草根调研、专业分析上有优势,对资产有更底层的理解。对产业的更深刻,对宏观环境的把控能力更强,就更能判断什么是好股。

第三是从投资的角度,在选时和组合配置上更专业。面对同样的好股票,把钱交给两个人,投资收益率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选择这个个股,但判断的买点卖点不同,收益率就会不同。虽然都选择这一篮子股票,但配置比例不一样,结果也不同。假设你知道10个好股票,分别有不同的仓位,哪个配多一点哪个配少一点,带来的组合收益率很不同,谁高谁低一下就能看出来。

所以对大多数人,有自己的正当工作,没时间研究,把钱交给公募基金是很好的选择。公募基金就是最好的普惠金融。

新消费崛起迅速,得益于电商渠道扩展和营销方式创新

最近几年消费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动,传统的消费和新消费波涛汹涌变化非常快。传统消费领域品牌升级速度很快。

同时新消费领域一群品类在快速崛起。崛起的原因有近几年渠道的细分下沉,以及营销的去中心化。

我们看到过去几年,整个渠道在逐渐细分和下沉,比如两三年内火起来的拼多多,就是在不断打透整个消费人群。以前消费者想买一个东西不知道到哪里买,现在这种偏社交性的电商渠道一下就通过裂变把人群打透了,人们购买的便利性大幅提升。

营销方面再比如说2000年以前大家都看中央电视台一个台,全国人民都看,那个时候品牌比较集中。但现在营销慢慢在去中心化,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都是能传播品牌声量的。

这些营销出来以后,对消费者的教育更加深刻。当这些人群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有了对产品的认知,他慢慢就变成了消费者。

所以电商渠道保证大家能买到,分散化营销又宣传了认知,最终消费者就会变成实物的购买者。这就是近几年新消费品类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比如从2017年底,我们看到新一波的化妆品快速起来,这跟2010年那波化妆品起来完全不是一码事。这一波背后是整个人群渗透率的打透,很多年轻的人群开始变成化妆品的新消费者,这一波的消费弹性非常大。

另外天猫过去三年有将近360个细分食品品类涌现行业龙头,这些行业目前都处在初步导入期,但增长态势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典型的人货场分析框架来看。

一个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延伸,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也在升级,那就会衍生出对更多细分品类的需求,比方有这几年很火的健康品类,满足变美需求的大美妆板块等等。

第二个是一些新的场景的出现带来了很多消费。比如说熬夜了,以前不敢吃东西,现在产品会跟你说不怕熬夜,可以吃某某灵芝,不会长胖。这就是场景衍生出来细分消费需求。

那要投资这些处在导入期的新品类,就要面对波动性很大的问题。这没办法,因为刚开始大家都在比速度,都想快速获得市场份额,所以它本身波动很大。

那这个时候可以重点关注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机制。我跟大家讲化妆品,核心也讲了,不要看产品是什么,品牌是什么,你要看背后团队是什么,在干什么事情。

因为新品类渠道在迅速变化,产品在迅速细分,还没有沉淀下来,单看产品表观是没用的。但如果这个团队很厉害,出现了新渠道能迅速铺货,出现了新细分品类风口能马上做出相应的产品,这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这就跟一级市场投资很像。大家都说投一级市场要看老板,因为没办法,没有其他指标可看,到了后期管理团队和整个赛道分析才慢慢变得重要。

港股消费龙头估值与A股差距变小,关注港股上市的新消费公司

港股方面,今年元旦到春节前后,各大机构都非常坚定地看好今年港股的表现,但实际看下来,年后港股和A股一起回撤了。

恒生消费品制造及服务业指数年后走势恒生消费品制造及服务业指数年后走势

其实现在A股跟港股的联动性在显著加强,过去几年整个龙头的表现特征都比较一致。之前2010年左右港股的一些龙头的确有些低估,但是这两年港股龙头的估值也起来了,跟A股的很多龙头基本上差不多,尤其消费领域差距不是特别大。

所以整体来讲,港股的投资跟A股的类似,在这波调整之后,有些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公司会是接下来的重点。

另外一些受关注度低的中小公司,可能有边际上的变化,也是接下来投资的第二大重点方向。

第三个是一些新上市的新消费类型公司,值得关注。因为新消费在A股上市的要求很多,上市周期会比较长,所以很多都去港股上市了,这值得关注。

消费电子会有品类延伸,大众消费靠规模,更易出世界级龙头

有关大消费的板块,訾猛重点谈到消费电子和大众消费。

他讲到消费电子处在消费升级过程中,会有品类延伸,未来的细化品类会越来越多。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消费对象从家庭过渡到个人,大家对品类种类的要求变多。

以前大家以家庭消费为主,买家电、汽车,一家买一个就够了。但现在是围绕个人展开,除了最基础的手机、耳机,还有美容仪、日常个人小家电等等,都是围绕个人展开。

核心原因是中国家庭结构的转变,单个家庭规模迅速下降,独居人口越来越多。这个特征跟日本90年代非常像。这就导致消费从家庭消费转变到个人消费。

第二是渠道的便捷化和营销的深化,包括对消费者教育的深化,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偏消费的电子产品。

谈到大众消费板块,他提到大众消费是人们日常更能接触到,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而且体量比较大。对于这种消费品,大家对品牌的依赖度更低,更多的是靠规模赚钱。这就对企业运营效率提出高要求,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渠道掌控力要强,比如如果出现新渠道,产品能不能迅速铺过去。

二是产品创新和流通速度要快,在财报里体现为存货周转率高不高。大部分大宗商品公司都是靠存货周转率驱动净资产收益率的,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低,所以存货周转率就更加重要。这些都与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他非常看好大众消费品板块,认为会出现超级市值的公司。因为它有规模效应,是靠效率存活的,所以企业稍微规模大一点,效率就高,平均成本就低,门槛建立起来,就把很多中小企业打死了。

所以大众消费板块的马太效应比较强。你看全球的大公司,像可口可乐,沃尔玛,都是超级市值的公司,基本上就处在大众商品领域。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