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知名百亿级私募林园投资继前期大举买入华体转债、纵横转债后,4月15日又被披露增持嘉澳转债的消息。其近期频繁买卖可转债及密集增持可转债的行为,引起市场的较大关注。
林园投资持续加仓可转债
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澳环保,603822.SH)4月15日晚间发布关于债券持有人增持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公告。
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4月15日接到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园投资”)的通知,本次增持前,林园投资持有嘉澳转债共231450张,约占嘉澳转债发行总量的12.5108%,林园投资于2021年3月19日至2021年4月15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采用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购买嘉澳转债共150120张,约占嘉澳转债发行总量的8.1146%,本次增持后,林园投资持有嘉澳转债共381570张,约占嘉澳转债发行总量的20.6254%。
按照4月16日收盘价103.74元计算,林园投资持有的嘉澳转债市值已达4千万元左右。
这并不是林园投资第一次在可转债市场的大手笔,早在今年1月份,该公司便已大举建仓华体转债。据华体科技(603679.SH)1月1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林园投资于2020年11月25日至2021年1月18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购买华体转债合计427970张,占华体转债发行总量的 20.5%。按照4月16日收盘价99.29元计算,林园投资持有的华体转债市值亦超过4千万元。
而在更早前的2020年12月14日,纵横通信(603602.SH)亦曾发布公告称,林园投资于2020年7月21日至2020年12月1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共计买入纵横转债587050张,占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量的21.74%。按照4月16日收盘价97.75元计算,林园投资持有的纵横转债市值接近5800万元。
至此,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林园投资在可转债市场的持仓市值已经接近1.5亿元,考虑到现在一季报披露时间才刚刚过半,其实际的持仓市值可能更多。
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便是扫货20%以上,林园投资在可转债市场上可谓长袖善舞,那么它是什么来头呢?根据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信息,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备案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为自然人林园、张文和马志宏,持股占比分别为60%、20%和20%。
启信宝数据显示,在2014至2019年间,林园投资出现了3例风险提示(其中经营异常2例,行政处罚1例);其中2019年更是因违反《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第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而被中国证券业协会进行了行政处罚。但这并未妨碍其野蛮生长的态势,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林园投资的基金管理规模区间为100亿元以上,旗下基金产品更是多达200只以上,是不折不扣的百亿私募一线梯队,在投资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作为百亿私募龙头,林园投资持续加码可转债,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它又是否代表市场机构开始全面进场加仓可转债?
对此,前融资本创始人刘奎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林园投资的增持行为,应该跟可转债本身的估值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机构的全面进场加仓,纯粹是个别机构行为而已,因为可转债市场近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素出现。
而在可转债领域研究多年的证券公司资深投顾姚女士则对记者表示,林园投资继前期大举买入华体转债、纵横转债后,现在又披露了增持嘉澳转债的消息,其频频买入可转债更多的是出于现阶段资产配置的一个需求,毕竟在二级市场持续走弱的背景下,优质的可转债性价比确实比较高,从建仓区间可以推断成交均价的安全性足够,比较安稳,避免过大回撤。
中泰证券4月11日发布的研究信息则佐证了上述两位专家的观点,其研究报告显示,根据上交所公布的可转债持有人数据,可以看到一般法人、基金依旧是转债的主要配置方;基金在3月有所加仓,持仓占比增加0.8个百分点;但保险机构却持续减仓,从2020年末的7.9%下降到了3月份的6.8%。总体看来,一季度各机构在可转债市场的总体仓位基本维持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加仓的现象。
被动投资还是涉嫌操纵?
由此看来,林园投资的持续加仓可转债更多的是个别现象,并不代表整体机构的投资风向。但是,林园投资为什么选择在这段时间密集增持可转债呢?
对此,刘奎军表示,这个应该跟春节后二级市场的整体盈利难度提高了有关。像林园投资这种大私募,更多的是采取抱团取暖式的价值投资,但春节后白马股的连番“闪崩”导致了他们这一模式的被否定,基本上他们一季度都是处于亏损的边缘,而他旗下那么多产品怎么办?只能被动的去买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应该是这样一个逻辑。
记者整理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今年以来有统计数据的23622只对冲基金中仅有13958只私募基金获得正收益,也就是说,一季度收益为负的私募基金数量占比高达40.91%,盈利状况普遍不理想。
而林园投资所处的境况似乎更为严重,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林园投资旗下151只近期净值有更新的基金中,今年内业绩亏损的竟有81只,亏损占比高达54%,远远高于同业水平,有损私募龙头形象。
在旗下产品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被动投资可转债似乎是一个说得通的逻辑。但是,业内专家对此却也有不同的声音。
其中,在证券领域浸淫多年、长期关注机构违法行为的孙律师表示,其实林园投资之于可转债,并不是近来的事,其董事长林园早在2019年便到处鼓吹可转债,但言语之间往往前后矛盾,而林园投资近几年在可转债市场的投机炒作,亦有着明显的违法操纵嫌疑。孙律师表示,就拿嘉澳转债来说,在此次增持前,林园投资已经有着多次增减持行为,而每次增减持都引发嘉澳转债价格的大幅波动,涉嫌操纵的痕迹十分明显。
记者翻阅了嘉澳环保的新闻公告,确实发现在此次增持前林园投资已经有多番动作。
2021年2月9日,嘉澳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林园投资的通知,林园投资于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2月9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购买嘉澳转债共401980张,约占嘉澳转债发行总量的21.7%。
但紧接着在2021年3月15日嘉澳环保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3月15日接到林园投资通知,当天林园投资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嘉澳转债189570张,约占嘉澳转债发行总量的10.25%。
短短20个交易日,林园投资便完成了多翻空,这和林园言必称“长线投资”的风格格格不入。而在此前后,嘉澳转债的价格出现了剧烈波动,3月15日更是因波幅巨大而被两次临停,当天换手率高达701.37%。
其后嘉澳转债连收5阴,跌幅巨大。如果投资者在148.9元的最高价格追涨,103.25元的地板价割肉,短短5天亏损幅度就高达30%,损失之惨重不言而喻。
记者尝试对林园投资进行电话采访,希望能还原其投资意图,但对方工作人员一听到记者亮明身份后,便立即挂断电话,不接受任何采访。
可转债市场:要平稳不要操纵
抛开林园投资是否涉嫌操纵可转债价格这个话题不论,可能投资者更想知道的是,现在的可转债市场究竟怎么了?
对此,姚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大属性,并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性和收益固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比股票还有优先偿还的要求权。因此,它其实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佳品。形象点说,在熊市里可转债是火种,在牛市中可转债就是火焰。
姚女士认为,可转债市场具备规模小、交易机制灵活(T+0)等一系列优点,但这也给机构操控提供了便利。近年来,一些私募机构倚仗自身规模大的优势,动辄在可转债市场强行扫货、对倒拉升,导致价格波动巨大,严重扰乱了可转债市场的秩序,并对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此,监管层从去年底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来针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抑制过度投机等方面出台相应的细则,尤其是2020年12月31日证监会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第178号令)更会使可转债市场后面的运行更加规范。
严监管初期,可转债市场曾出现过一波非理性的恐慌,但随着市场对政策的理解,现在估值是有所回升,出现了比较好的配置窗口期,当前可转债整体机会大于风险,但也需要甄别不同转债的正股的基本面。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著名私募基金经理则向记者表示,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保障其平稳发展是主基调。178号令虽然使可转债市场在短期内恢复了平稳,但也要注意到,近期有一些大私募基金漠视政策监管,再度玩起了高度持仓控盘、频繁交易操纵价格的鬼魅伎俩;如果监管层对此漠视不理,那么不但会伤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更会毁了整个可转债市场的功能。因此,建议监管层在不过分干预市场的大框架下,对那些持仓占比过高且频繁交易的账户进行重点监控和惩处,对于那些敢于挑战法律底线的机构,必须一罚到底,才能产生杀一儆百的效果,有利于维护市场健康发展。
实际上,监管层亦在密切关注着可转债市场的动态。记者查阅上交所官网发现,上交所近期频频发出了“重点监控可转债异常波动”的信号,比如4月16日第二百六十期新闻发布会里面便明确指出“将近期异常波动可转债和股票纳入重点监控,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依规及时实施自律监管措施”。
谈到可转债的投资前景,刘奎军表示,现在整个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已经日益成熟,大家可能更多地会追求具有较高安全边际和良好收益预期的一些资产;而可转债一方面因为债的属性拥有了比较高的安全垫儿,另一方面股票的属性给它带来了比较良好的收益预期,正是大众追求的投资品种,所以,可转债的投资前景肯定是比较不错的。
“至于介入时机,其实不存在好时机和不好的时机,只存在这个可转债的发行主体是好公司还是差公司的区别。所以从投资实际来讲,只要有好的标的出现,我认为都是可以积极参与的”。刘奎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