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远川投资评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南下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流入配置港股优质资产。随着腾讯、美团等公司创出新高,恒生科技指数从年初的8425点上涨至11000点,短短1个半月,涨幅超过30%。
正当港股气势如虹之时,一则突如其来的利空打破了这一趋势。
2月24号,港股公布增加印花税,不久,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在这样的利空下,港股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回调,恒生科技指数从11000点又跌回了年初的8000点附近。
这样的大跌是否是配置优质港股资产的一种机会?
港股里存在着一些A股不具备的优质资产,代表了国内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公司长期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刻,短期市场剧烈的波动给普通人提供了再次上车的机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此为各位提供一份配置港股的基金清单,助力各位更好的配置优质港股资产。
本文为大家梳理可投港股的基金,包括:
1. QDII基金。
2. 沪港深主题基金。
3. A+H股两地投资的主动权益产品(非沪港深基金)。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在QDII基金中,首先是最为纯粹的指数基金。当前市场上投资港股的指数基金主要有:恒生、H股、中概互联、香港中小ETF。
从过去两年的收益来看,中概互联的表现远好于其他三个品种,原因在于它跟踪是中国互联网指数,其成分股以海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为主。除了港股上市的腾讯、美团、阿里,还包括一些在美股上市的潜力新星,比如:拼多多、哔哩哔哩。在占据了“港股”+“美股”两条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赛道后,行情走势上,表现出极大的弹性。
相比之下,恒生和H股ETF在过去两年的涨幅表现并不是很好。他们跟踪的是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这两者都属于宽基指数,持股数量较多,行业配置更为分散。但前者是属于香港本地上市的企业,后者则是因为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因而指数编制上和A股的上证50指数比较类似。
从前十大重仓股的情况来看,两者有一定差别。恒生还会持有一部分香港的金融股,比如:港交所、汇丰、友邦保险,H股ETF持有更多的中国大陆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港股的估值相比A股会打一定的“折扣”,行情表现的上也会落于相关的A股指数。所以,如果是以配置港股为目的,恒生ETF会优于H股ETF。
最后是香港中小盘,它跟踪的指数是标普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成分股共125个。相比恒生、H股ETF,持仓更为分散,成份股的市值平均在300亿港币左右。其中有不少国内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比如蒙牛、吉利、安踏等公司,他们在过去成长性良好,且仅在港股上市。因此,该指数兼备“成长”和“稀缺”属性。
总结一下,如果是纯粹想要在未来抄底港股,均衡配置两地的“核心资产”,则可以选择恒生ETF;而香港中小盘适合那些喜欢配置内地细分领域成长股的朋友;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收益弹性,则可以通过中概互联,配置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在说完了被动跟踪指数的港股QDII类基金后,我们来看国内的主动QDII类基金。
当前距离首批公募QDII主动型基金出海已经14年,但运气欠佳,出海次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进入暴跌模式,最初的这批QDII基金惨遭“血洗”。经过十余年的艰难挣扎,首批QDII基金已经全部“回本”。
十余年来,QDII基金逐渐获得投资者认可,在海外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位置。
近期,不少港股方向的QDII基金业绩表现不俗,比如张峰管理的富国中国中小盘和余昊管理的广发全球精选,两只基金运作了都有十年的时间,复合年化收益高达20%,远远跑赢恒生指数。
张峰深耕于港股市场近20年,在香港买卖方圈里被亲切地称为“老大哥”,资历深厚,经验丰富。他认为,港股是个很好的投资方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司到香港上市,既包括从美国回归的中概股,也有从内地选择到香港上市的生物制药、新型消费类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此同时,大量南下机构资金持续进入港股市场,寻找买入好公司,港股的奖优机制也将会逐渐凸显[1]。
而余昊也在近期一次访谈中从多角度的逻辑出发,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从国内来看,2021年大概率是经济向好、货币收紧的趋势,港股有望提升估值,取得不错的表现;
从国际来看,当美国经济不好、宽松周期的时候,弱美元之下港股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从供给端来看,阿里、腾讯、美团等新经济公司相继在香港上市,可以优化市场的长期投资环境;
从需求端来看,从港股通持续流入的南下资金,一直在给港股提升估值[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旗下也有一只港股方向的QDII主动型基金,从其2014年接管起计算,七年来复合年化收益为12%,相比他管理的两只热门基金还是逊色了许多。
总之,如果看好基金经理挖掘优质港股的能力,可以选择主动QDII基金。
可投港股的基金还包括沪港深通基金。与QDII基金相比,这类基金的区别主要如下:
实际上,沪港深基金可以看作是一个主题基金,与消费主题基金、医药主题基金类似。从现有的产品来看,持有纯港股的基金只有少数,大多数是A股、H股都会配置。
比如李耀柱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和“港股一哥”汪孟海的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港股仓位都非常高,年化收益分别达到了25%和30%,远远跑赢同期港股指数。
对于广发基金经理李耀柱来说,国际化的研究视野、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是这位成长股选手独有的特色。长达十年深耕海外市场,让李耀柱擅长在长期向好的赛道中选择市场空间大、竞争壁垒强、组织管理先进的优秀成长企业。
站在当前时点,李耀柱也非常看好港股优秀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他认为,港股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新经济行业,以互联网科技、创新药、医疗服务、新消费等公司为主,低估值板块建材、地产、保险中,盈利质量改善的龙头公司,也会有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3]。
而被富国基金冠名“港股一哥”的汪孟海则同时拥有着保险资管和公募投资的经验,受过去保险资管的影响,他在投资风格上偏稳健,比较注重波动和回撤的风险管理,最大回撤控制得十分优秀,做到了和优秀企业成长的理念。
展望2021,汪孟海对港股也表现得更为乐观,他表示,当下疫情对市场带来的调整中,欧美影响较大跌幅较多,A股受影响较小跌幅最少,香港市场则介于A股和欧美市场之间。等风险偏好改善,外资回流之后,港股的弹性或将比A股更高[4]。
总之,如果想要追求更灵活的配置,在沪深港通标的里布局港股的同时,又能灵活配置一部分A股,则可以选择沪深港通基金。
最后,还有一些非沪港深基金也能配置一部分沪深港通范围内的港股,它们的港股仓位一般不超过50%。
从去年四季度持仓来看,张坤、杨瑨、周蔚文持有的港股仓位都在40%-50%上下。明星基金经理,过去受制于产品投资标的的限制,只能配置A股的公司,而最近几年陆续发布的新产品中,弥补了这一大遗憾。
以张坤为例,其代表作易方达中小盘只能配置A股标的,而在2018年9月发行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可以配置沪港深范围内的一些港股标的,这让他可以选择更多商业模式好的公司,来配置资金和仓位,并且也能够容纳更多投资者的资金。从规模上来看,易方达蓝筹精选的规模体量也是中小盘混合的2倍之多。
所以,如果你看好某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不妨选择他能投资沪港深标的产品,这样可以更全面的配置A股、港股的好资产,长期获得更好的超额收益。
在国内优质公司不断回归港股上市的背景下,未来港股的好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多。国海富兰克林QDII总监徐成在研判港股市场机会时强调,在未来,伴随港股市场迎来更多新经济优质标的上市,以及南向资金的加速涌入,港股市场或将站上新高度,港股投资性价比仍在持续提升。
为此,我们给大家整理了一份优质港股基金名单供参考。
普通投资者只有在当下做好充足准备,研究清楚这类基金的特点,才能在未来及时上车优质的“核心资产”,享受时代发展向上的浪潮。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