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首席访谈:稀土将告别脉冲式行情,具有持续的投资价值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奥特快谈”。
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的大火,带动的不止锂电池,还有用在电机中的高性能钕铁硼,其上游原材料就是稀土。也正因此,稀土价格自去年10月以来涨势惊人,镝系金属至今已上涨约40%,铽系金属将近翻倍,镨钕氧化物更是在短短一个月内便上涨40%,引爆股市稀土板块。
对于该板块的新关注者而言,稀土是什么?稀土行业的产业链格局是怎样的?各自有什么优势特点?这是投资决策前必须厘清的问题。
而对于早已接触过该板块的老股民而言,早期稀土股呈现的往往是脉冲式行情,持仓体验十分不友好,股民也因此戏称炒稀土要有当渣男的觉悟,薅一把就走。那么这次的行情是否会延续稀土一贯的风格,还是会走向长牛,成为值得长期托付的暖男?
年前,我们远川国际组有幸与中泰证券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谢鸿鹤进行了一场关于稀土的对话。谢老师早在2010年便对稀土板块有过深入的研究,而在去年板块行情启动初期、稀土在有色研报只占一个豆腐块的情况下,谢鸿鹤团队便率先发布专题报告,喊出了“这轮稀土涨价周期与之前不同”的观点,而市场则以两个月翻三倍的盛和资源、翻两倍的北方稀土证实了他的看法。
谢鸿鹤认为,稀土板块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需求持续放量不仅拉动了稀土价格,更意味着从此稀土将拥有明晰且高速成长的需求主线,摆脱供给主导价格波动的命运。
本次专访,我们将围绕稀土行业的板块格局、个股特点与未来走向等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对话,力求为读者摸清稀土行情的来龙去脉,助力投资决策。
以下是访谈实录:
1. 远川国际组:稀土行业的产业链格局是怎样的?
谢鸿鹤:稀土产业链主要有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三个环节。
原矿采选分采矿和选矿,就是把含有稀土氧化物的原矿开采并处理成精矿。
冶炼分离是指将稀土精矿加工成稀土化合物或单一稀土金属。稀土有17种化学性质极其相近但各具用途的元素,同时矿物还存在伴生情况和杂质元素,必须全分离成单一稀土氧化物或金属才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投入到下游使用。
加工应用就是将通过稀土化合物或稀土金属生产的材料,如稀土永磁体等,应用于终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纺织陶瓷、高端制造甚至军工等。
2.远川国际组:每个环节的国内外竞争格局怎么样?
谢鸿鹤:从资源端(上游)来看,以前我们一般认为只有中国有稀土,但其实无论是重稀土还是轻稀土,海外储量也很丰富。
美国地质调查局有一个数据,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只占全球的37% 。
过去中国供应全球80%-90%的需求,现在是60%(从资源的角度);不过从产品的角度仍然是80%-90%,有很多矿是海外开采后进口到中国,我们做成钕铁硼(一种由稀土制成的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或者终端产品再出口出去的。
从技术上看,中间环节的分离厂和金属厂,中国绝对是全球领先的。这个环节其实偏化工企业。与稀土开采类似,由于成本及环保等诸多问题,对于海外企业而言经济性较差,技术和资金等投入意愿比较低。这就逐渐形成了我们目前规模性、经济性和技术上的全球领先。
从钕铁硼这一段看来,从超高端产品来看,日本还是技术标杆,但是我们的钕铁硼技术工艺也是全球领先,并且性价比可以说是最优的。尤其是正海磁材、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维权)等这些一线企业,在全球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3.远川国际组:各个环节分别有哪些代表性企业?
谢鸿鹤:上游有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盛和资源、厦门钨业、五矿稀土、广晟有色,从矿到分离厂再做成金属。
中下游有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正海磁材、金力永磁、大地熊,是买上游的金属,比如说金属镨钕、铽和镝,进行钕铁硼生产,属于稀土产业链的中下游。
再往下是电机,比如说大洋电机、卧龙电驱等等,当然这个环节距离我们一般说的稀土产业链有一点点远。
4.远川国际组:您觉得稀土行业的护城河是什么?是政策吗?
谢鸿鹤:的确有政策因素,但我们更关心政策背后的考虑,我个人理解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环保问题,还有就是稀土的战略资源属性。所以我相信国内政策一定是稳中有升、有序放开;这从《稀土管理条例《征询意见稿》》可以直接看到这一点。
形象一点来说,国内稀土类似专营,海外稀土矿是允许进口的。因此国内矿的产出是受限制的,而像缅甸等东南亚等地,跟我们的地理纬度差不多,有着便于开采的稀土矿,这些稀土矿进口生产则不受总量指标限制。
5.远川国际组:稀土上游企业哪家强?
谢鸿鹤:之前稀土企业较分散,分布在各个省市。为了整顿和规范稀土行业,国家开始构建稀土大集团,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六大稀土集团。北方稀土是国内最大的轻稀土企业,它的矿来自于包钢集团的白云鄂博矿。
在2014-2015年的时候,包钢集团重新规划了稀土产业链,资产端给了包钢股份,加工端继续留在北方稀土。尽管北方稀土并不独立掌握矿产资源,但它与包钢股份签订年度采购协议,依托优质且成本低廉的稀土矿(铁矿石尾矿),北方稀土和包钢股份都能够享受资源价格上涨。
6.远川国际组:最近很多人关注盛和资源,这家企业有什么特色?
谢鸿鹤:盛和资源是比较有特色的稀土企业,不属于六大集团,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依托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走出了不同于六大集团的稀土产业布局。
盛和资源的稀土矿,除了国内的托管矿山,开发和利用海外的稀土矿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比如进口独居石矿。就像我们上面谈到的,海外矿的进口使用是不受国内生产指令性计划限制的,这也使得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属性。
7.远川国际组:缅甸的政治风波会不会对国内稀土企业产生影响?
谢鸿鹤:缅甸的局势,目前来看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没受到影响,也没得到出口受限的信息。当然,还要紧密跟踪后续的一些进展。相较于政治局势,我们更关注的是缅甸现在稀土矿山的资源状况,毕竟经过了从无到有的五年大规模开采,资源承接力需要观察。
8.远川国际组:专利问题对国内企业有影响吗?
谢鸿鹤:专利问题主要指的是稀土永磁材料的出口专利,需要向日立金属支付专利使用费才能出口海外市场。当然,这个专利使用费并不昂贵,但是2013年以来并没有增加授予。
专利壁垒的确对我们的稀土永磁体的出口产生了影响,但是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突破,专利壁垒的影响也在不断减少,例如金力永磁就依靠自身的技术突破而切入了海外市场。
9.远川国际组:中国稀土能不能卡世界的脖子?
谢鸿鹤:就像上面提到的,我们中国稀土资源占到了全球资源量的37%,但是供应了全球80-90%的稀土需求,也就是海外稀土矿需要运到我们国内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比如缅甸的矿,还有美国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的矿,这么大的占比无疑会对全球的稀土供需和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
全球产业链形成今天的这种分布有着一系列的历史原因和产业原因,比如开采分离成本的差异、环保政策的差异,尤其是2000年中国进入WTO以后,中国稀土逐步成为全球稀土供应的主导。
现在环保和供应链安全是被广泛讨论的产业话题,我们看到海外稀土企业更是如此,比如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的稀土分离厂因为环保问题被要求从马来西亚搬离,而美国MP未来的规划是在美国本土自建稀土中下游产业链。其实,这些举措本身也说明了中国稀土的重要性。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稀土供应着全世界,同时中国稀土也对应着全世界的需求。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原材料,我们做好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10.远川国际组:这次稀土板块是会重复以前的脉冲式行情,还是会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谢鸿鹤:我比较同意后者。
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应用领域广泛,但是确实持续增长的一条大的需求主线,所以过去价格波动更多来自于供给端,所以在投资者的印象中,稀土行业更多是“打黑、收储”行情。
一打黑和收储,供给明显收缩(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供应历史上甚至占到了50%左右),但是过后供给又复燃,也没有需求持续承接高价格,因此形成了暴涨暴跌、甚至越打黑价格越低的局面。但是现在供需两端都不一样了。
尤其是经过了2015-2018年的供给侧改革以及稀土六大集团对冶炼分离厂等的持续整合整顿,现在黑色稀土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矿的供给从合法稀土/黑稀土的“55”结构变成了国内生产指令性计划/海外矿/废料回收的“622”结构。
更重要的是,需求结构发生了质变。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占稀土需求的5%以上了,风电、变频空调、消费电子领域也都有较好的增长,我们可以认为这四大领域是具有持续性增长空间的。
别看新能源汽车占比小,2015年的时候新能源车也只占碳酸锂需求的5%,但是这块增速太大了,以至于五年后的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占碳酸锂需求的50%。(2015年大概生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辆用35-50公斤碳酸锂,总用量约1.5-1.7万吨,碳酸锂的需求基数20万吨左右,新能源汽车只占5%)。
虽然一辆新能源车只用到3-5公斤钕铁硼,是碳酸锂的十分之一,而21年新能源汽车大约是15年的8-10倍。 所以从占比的角度来看,稀土目前阶段类似于2015年的碳酸锂。我们算了一下2023年到2025年,新能源车占比大概会达到20%以上,稀土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真正进入了可持续的快车道。
也正是上面说的供需两端的质变,稀土也将告别脉冲式行情,而具有了持续的投资价值。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