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基金经理出现离职小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28日,今年前2月已有4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34家基金管理人。
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市场上知名的基金经理,有的基金经理近年的业绩收益排名前十分之一,但也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业绩垫底。
“年初基金经理离职比较多,一方面和年度考核有关,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可能就被考核掉了,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可能有了更好的去处,奔私,或者是转型了;另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市场波动比较大,一月份大涨,二月份又大跌,这也是导致人员流动的一个市场大环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而对于不少基金公司而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40位基金经理离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28日,2021年以来已有4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34家基金公司,其中,博时、嘉实、华泰柏瑞、银华、泰达宏利、华泰柏瑞、泓德等基金公司均有2人离职。
年初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比较知名的基金经理。比如,博时基金研究总监王俊。
王俊之前管理的博时新兴消费主题基金,截至2021年2月28日,今年以来的收益为4%,最近一年的收益为40%,最近两年收益95%,最近三年收益105%。其近年基金业绩排名一直在前50%,最近3年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为395/2487。
记者发现,年初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均表现不错。比如招商基金研究部负责人李亚,其管理的招商中国机遇,近1年、近2年、近3年的收益排名皆是在同类基金的前1/10上下浮动。
业内估计,离职基金经理们的一大去处可能是同业。
而从各家基金公司在任基金经理来看,不少也是来自于同行。比如Wind数据显示,银华基金来自同行的基金经理有6位,此外也有来自私募、券商。这或意味着,同行流动是离职基金经理的一个常见的选择。事实上,基金经理最常见的同行间跳槽是从中小基金公司到大基金公司。
而最近两年A股市场的行情比较好,也出现一些基金经理奔私的现象,最著名的比如去年5月东方红明星基金经理林鹏离职奔私。
此外,由于资管行业大发展,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等行业对基金经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基金经理离职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是为了更好的收入或者更好的职位。”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说。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经理是“被动离职”。
记者发现,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的年度排名垫底,比如有两位今年一月离职的债券型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定开纯债基金近1年来排在同类近3000只基金的最后30名,近2年来收益也排在最后20多名。
一位今年2月份离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近1年业绩排在全市场后1/10。其基金经理在职时间仅为一年两个月。这可能意味着这家基金公司的考核周期为一年,而不理想的业绩或是其离职原因。
考核机制之变
“如果考核周期为一年的话,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业绩排名在同行50%以下会被警示,如果排名在后三分之一,就可能会被淘汰。此外,基金经理排名也与年终奖和基金经理的收入直接挂钩。”有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悉,目前基金公司的业绩考核周期一般是1-3年。
多家公司向记者表示,考核周期已从一年改为三年,基金经理们都松了一口气,到年底时压力没那么大,不必为追求一年的业绩而调仓冲业绩。
“如何留住和吸引优秀的基金经理是各家基金公司一个重要课题。比方说采取股权激励、奖金薪酬激励等方式让基金经理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杨德龙表示。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已采取“轻排名重收益”的理念,采取两个“532”考核体系。
一年考核优先考虑基金持有人的正回报,50%比例为业绩正回报、30%为超越比较基准回报、20%为业绩排名;三年考核鼓励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适度淡化短期排名压力,50%考核当年业绩、30%考核上一年度业绩、20%考核前年业绩。
上述基金人士表示,这体现出公司对人才的考核要求,以为客户创造绝对收益为目标,看重长期业绩而不是短期排名。
不过,基民们是用脚投票,当看好的基金经理离职后,投资人应如何选择?
对此,张婷表示:”基金经理对基金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主动管理类型的基金经理,每个人的操作风格以及能力圈都不一样。一旦基金经理离职,基金可能会面临投资风格的变化,因此,如果遇到基金经理更换,我们需要观察新任基金经理能力如何,过往产品的业绩如何,如果表现较弱,建议赎回,如果没有历史业绩,也建议赎回进行观察。“
杨德龙同样建议:“对基民来说,如果看好的基金经理离职,可能要重新考虑是否继续持有这个基金,要考察这个新换任的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如何,以及投资风格是不是价值投资,再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因为经理离职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比较大。”
(作者:庞华玮 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