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房佩燕 任子青
牛年春节后,A股、港股市场突然风格骤变,市场波动加大,“抱团股”大幅调整,令投资者惊讶。今年市场会怎么走?抱团是否会瓦解?顺周期怎么看?资产配置该怎么做?近期,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 、名禹资产董事长王益聪、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王晓明、清和泉资本投资总监吴俊峰、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6位资深私募投资人士,为您答疑解惑。
以下是各位私募人士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今年需要放弃牛市的幻想,在全球经济复苏、利率上行的大环境下,那些充分反映未来成长预期的公司估值会受到压制,也有一批优质成长公司因为关注度不高被大幅低估,投资价值凸现。
名禹资产董事长王益聪:全球市场环境变了,变为“高增长、通涨预期走高、利率上行”。看好估值合理或偏低且增速高的股票,今年在有色、新能源金属、通用机械、汽车、军工等行业机会较多,下半年科技的机会可能较好。
丰岭资本董事长金斌:目前市场还处在风格转换的早期阶段。我们重点配置在金融、上游资源及相关制造服务产业、互联网及科技等方向,有较多仓位在港股。把注意力放在公司长期盈利增长是否与目前的估值相匹配上面。
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当前看好一些中长期供需错配的资源型公司、潜在增长确定且估值合理的传统行业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估值尚可接受的互联网公司也会继续持有。
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目前港股仓位占到一半,未来我们看好的细分方向,包括以互联网龙头为主的在线经济,以内需为主的消费;还有,医疗服务行业,比如牙科、口腔科;教育,特别是在线教育;新型商业模式,比如电子烟;新能源产业链。
清和泉资本投资总监吴俊峰:所谓的超级大宗商品牛市,我们是不认可的。2021年均衡配置则是最确定的,清和泉主要关注白酒、新能源、互联网、CRO的板块。
高估值、美债收益率上行等影响市场预期
对市场并不悲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节后以来,A股开启调整,市场更是出现大跌,对此怎么看?
吴俊峰:市场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宗商品(比如铜、油)涨了一些,可能会分流一部分核心资产的交易型资金去配置强周期板块,所谓的顺周期和核心资产出现了短期的分化,这是交易层面的因素。
第二,美债收益率在逐渐上行。历史上优质公司的股价和估值跟美债收益率关系不大,但是很多人会认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代表着未来的通胀会上来。如果通胀上来,它紧接着会引发美联储提前收缩货币,因为现在美联储仍然是一个宽松的状态。所以,美债收益率目前看到是1.3%。按照目前市场的一个观点,如果美债收益率上行到2%左右,就意味着美联储没有必要再去宽松了,就会收紧货币,对一些高估值的公司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为什么说只是心理上的压力?大家对未来通胀上行是预期,但不是事实,现在通胀是负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通胀是负的,短期由于大宗商品的上涨增加了大家的通胀担忧。
张可兴:节后出现大跌有几个原因:一是大家觉得流动性预期开始边际收紧,导致估值下杀,这是主要原因;第二是整个前期机构持仓的抱团股短期涨幅较高,面临调整,所以很多机构把原来持有重仓的消费、科技股,卖掉后换成顺周期行业,导致抱团股大跌,市场调整。
对于这个调整,我认为算是正常的波动,是不是意味后续会持续调整呢?我可能倒没有那么悲观,因为我认为虽然从收紧流动性的角度看,可能估值有一定的压力,但也面临整个经济复苏的周期,特别是以大宗商品,包括地产相关产业链带动的周期复苏,还会持续,这种盈利的复苏,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这种对冲效应可能会导致市场处在震荡过程中,所以我认为短期甚至今年上半年来看,不太会出现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梁辉:自我们2月5日提出“留意极致估值差异,关注长远投资价值”以来,机构抱团的龙头白马股不出意外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同时一些市场关注度较低的优质中型龙头公司已经逐渐止跌企稳。得益于之前的调仓布局,我们的业绩虽然也出现回调,但大幅好于市场主流机构,这符合我们历来追求的风险收益目标。
从这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来看,大盘龙头股和中盘优质股的估值有逐渐收敛的倾向,我们预计未来这种估值收敛会继续,但由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行,可能会以前者的继续调整和后者的止跌企稳或者小幅上涨来实现。
王益聪:就A股单独而言是节前核心资产涨得太疯,完全是资金的自我强化,随时可能调整。就全球来看是市场环境变了,由原来的“低增长、低通涨、低利率”变为“高增长、通涨预期走高、利率上行”,这是纳斯达克指数、比特币、港股科网股、A股核心资产一起涨跌的背后原因。
王晓明:虽然节后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从全市场看赚钱效应却很不错,可见调整的主要是各个指数的权重股,都是去年市场所追捧的类型。节后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风险,使得市场可以走得更远。
金斌:我们认为这是对过去两年市场过于极致风格的一种修正。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背景以及各板块估值,与两年前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资产配置的风格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认为未来仍有较多结构性的机会,只不过这个结构性的机会和过去两年会有很大的不同。
抱团瓦解很正常
关注盈利增长和估值是否匹配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对“抱团股”瓦解如何看待?怎么看待一些抱团股、“核心资产”的估值及投资价值?
梁辉:对于抱团股,高度认同龙头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但优质公司与市值无必然联系。春节后第一周,机构抱团股出现主力资金松动,资金转而抢筹节后明显反弹的中小盘股,有投资者忧虑市场运行风格似乎发生了变化。相聚资本认为,高关注度龙头公司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同时未来仍会有很多公司创出新低,原因是优质的具有持续成长前景的公司是不多的。
但相聚资本一直强调,大市值和好公司不可简单划等号,并不认为中小公司就天然不值得投资,长期投资回报率和公司市值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海外也一样如此。因此,对于市场阶段性的波动,需要以更长远、审慎的眼光去判断,保持定力。
对于抱团股,哪些公司是抱团股,哪些不是,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一棒子打死说“抱团股”都会跌肯定是不对的。一些公司如果估值非常贵,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业绩高增来匹配,那么肯定是会出现挤泡沫的过程的。但如果公司本身壁垒较高,未来的增长较为确定,业绩也在兑现,这样的公司如果调整就是“上车”的机会。
因为基金的发行,尤其爆款基金,或者是明星基金经理发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管理1000亿的基金经理。所以再放长一点来看,居民财富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入市是一个趋势,所以机构偏好的公司长期来看,确实能够持续跑赢市场。美股之前也有过抱团,并且持续了大概17年的时间。所以一些好公司短期看可能大家觉得有一些泡沫,但长期我们依然是比较看好的。
王益聪:一定要理解抱团股无脑拔估值的基础是“低增长、低通涨、低利率”的环境下的产物,而现在全球风险资产的锚——美国十年国债利率已经从最低点0.5%左右快速上行至1.5%以上了,锚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还天天念叨“公司治理好、现金流好、管理层优秀、护城河深”是没有用的,核心资产的泡沫已经开始破裂,就算按年20%复合增长,很多核心资产也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回到合理估值,抱着核心资产要做好几年不赚钱的思想准备。
王晓明:投资者追求好资产无可厚非,但即使是好公司,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投资。估值过高必然对应了预期回报率的下降。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投资主线时,很多之前持有“抱团股”的投资者是无法忍受的,那这些股票调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睿郡的投资框架中,好价格和好公司同样重要。对于我们而言,今年年初的核心资产估值已远远超过我们的可投资区间,所以我们选择远离。
金斌:旧的抱团会瓦解,新的抱团会形成。任何资产都不会是无价的,过去两年很多所谓的核心资产,股价涨幅中,大概只有20-30%是因为盈利因素,70-80%是因为估值抬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潜在的上涨空间。我们不太关注某一类资产是否被抱团,核心还是看具体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潜力是否和目前的估值相匹配。性价比高的公司,自然会成为下一个被抱团的对象;反之,必然会瓦解。投资组合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多么优秀的公司,如果股价中隐含了太多过于乐观的信息,其真实的投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吴俊峰:我们今年在操作上肯定不像去年那种一路抱着核心资产,一路涨到年底。总体在仓位上灵活一点,可能会有10-20%的变动,涨多了我们可能会稍微减点,但是方向上选择的标的和标准不会变化。
张可兴:我们认为“抱团股”瓦解还是为时尚早,因为没有股票是一直持续上涨的,它总会有调整和波动,我们看过去三四年以来的消费、白酒这样的核心资产,它的上涨也是一波三折,包括像2018年,也经过了百分之三四十这样的大幅调整,所以我认为短期这种波动很正常,并不能确定“抱团股”就彻底瓦解,我们还需要观察。还有前期像以白酒、包括汽车、光伏等等一些机构抱团的股票,确实处在估值偏高的位置上,这是相对确定的,特别是按照PEG市盈率比盈利这样的预期增速来看,是相对很高的位置,如果我们以另一种估值体系来衡量呢?比如用长期现金流折现的角度来看,或者以更长期,三五年的投资维度来看,有一些少数的股票并不是贵得离谱,可能还相对便宜。
但是虽然它是便宜的,但并不代表它的预期回报率可以重复2019、2020年这么高预期的表现,目前这样的估值情况,在未来盈利增速没有超预期的情况下,我认为未来的预期回报应该要大幅降低,也就是未来的年化回报率会比过去要少,更多的是靠盈利的增长,同时可能要面临估值下杀的风险,这是我的看法。
针对这些“抱团股”,我们认为还有一小部分股票是有投资价值的,在A股里面找的难度非常大,更多是在港股,而且是港股的新经济的龙头企业,或是互联网龙头企业为主,这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方向,比如从估值、PEG、包括未来的产业和行业发展空间来看,我认为都处于加速上升期,很有可能复制估值和业绩的戴维斯双击的过程。
市场仓位操作分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市场风格的快速转换,您如何应对,有没有调仓换股?为什么?
梁辉:相聚资本的投资理念一以贯之,我们不会为短期利益所动,屏蔽噪音,发现真正的增长动力,实现中长期的稳定收益,是相聚资本始终坚持的投资哲学。对于资本市场的短期躁动,我们仍然坚持看得更长远,坚持走绝对收益的道路,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是首要目标和唯一目标。
吴俊峰:我们不是交易型的公司,如果没有熊市的可能,我们不会大幅减仓。而且我们现在确实没发现这些公司出问题,只能说它节前冲了一大波,我们之前涨得太快了,它最后又调下来了,只是说把以前的盈利回吐了,并不是系统性的基本面恶化了的跌法。
金斌:市场风格切换的本质,是随着股价涨跌,不同公司的性价比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应该去猜人心会怎么波动,而要把注意力放在公司长期盈利增长是否与目前的估值相匹配上面。人心飘忽不定,但基本的价值规律,却会一直发挥作用,只不过是早几个月或者晚几个月的事。我们很早就对此有所准备,事后来看,也许过早了一些。但我们相信,市场终将会给远见的投资者一个不错的回报。
张可兴:市场风格,确实是已经出现了转换。一个是原来一些消费、科技、医药转向了顺周期,同时还有一些被大家遗忘和忽略的中小盘股票,它的PEG相对处在大于1-3这样的位置,有很高的性价比,所以这是投资转换的问题。我们更多的调仓是从A股慢慢转到港股,而且是以港股互联网经济龙头为主的股票,我们的调仓是从2019年的四季度开始,慢慢调了一年多,所以我们目前整个港股的仓位占到了一半。
但是我们没有调仓到顺周期,包括大宗商品为主的板块。因为格雷一直非常坚持自己的能力圈,特别去坚守自己投研体系的公司,所以不会因为市场短期的风格变化而去追逐市场的热点和轮动。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这种转换是在找更加有性价比的港股龙头企业,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转换。
王益聪:我们很早就明白关键是利率及其走势,去年底以来一直避开拥挤的核心资产赛道,认为2021年只有高增长且合理估值的股票才能抵御利率的走高,转向周期股。春节前仓位就已下调,节后观察到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急剧拉升,全球风险资产将面临剧烈调整,周三及之前几天就将仓位降到了三成以下超低水平。
王晓明:我们在去年下半年逐步退出了估值超过我们认知的公司,并逐步将仓位转移至港股市场中一些估值合理的优秀公司,当时港股某互联网龙头对应今年的估值才30倍出头,还有另外一些基本面逐步发生变化的低估值行业。所以今年市场风格的快速切换对我们并没有太大影响。
今年市场不会继续走牛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的整体市场环境?影响行情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梁辉:整体而言,今年需要放弃牛市的幻想,因为几个方面都不太允许今年市场继续走牛。简言之今年是全球经济复苏、利率上行的大环境,那些充分反映未来成长预期的公司估值会受到压制。同时也有一批优质的成长公司因为关注度不高被大幅低估,投资价值凸现。所以需要认清楚一个现实,指望通过估值的继续提升来驱动股价上涨终究是镜花水月,而依托产业趋势和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驱动的股价上涨才会扎实。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展望,相聚资本强调,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四化”叠加期,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遍布食品饮料、医药、工业制造、化工、建材、TMT、新能源、教育、社会服务等多个行业。面对一个机会多样、审美多元的市场,相聚资本认为,真正创造长期回报的是那些能够不断创造社会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公司,以及驱动这些公司前进的企业家精神。同时,企业家精神也和公司大小无关,优质中小公司的进取心很多时候丝毫不弱于龙头公司。我们更关注长期投资回报率,平衡好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秉承专业、审慎的态度,为投资者创造超额回报。
吴俊峰:第一,今年的市场不会像去年那样一帆风顺。今年因为在去年大涨,起点估值较高,所以今年肯定不会像去年那样非常顺地一路持有。第二,仍然看好代表着中国最优秀、最确定的那一批企业,它们可能会面临短期估值偏高的问题。不过我们会根据今年的估值水平,采取相应合理的配置。第三,我们不会去追周期股,这是肯定的。现在看经济复苏在二季度会见顶,因此这些强周期股票上涨的逻辑将会破坏,这也是我们判断强周期股是短期机会的原因。
金斌:今年市场的核心焦点是全球经济复苏及通胀风险,这个宏观背景和过去几年是完全相反的。反应到投资策略上,就需要投资者对过去的投资思路做出一些调整。
对投资而言,这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无论是经济复苏的趋势还是通胀的风险,最终都会指向长期利率的上行。在估值上,这意味着DCF模型中的折现率假设的上行风险,这对所有资产价格几乎都是不利的。相对而言,长久期资产价格面临的冲击会更大,短久期资产价格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
另外一方面,经济复苏及通胀早期,往往意味着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这是利好的一面。在股票市场上,短久期(低估值)资产大多与宏观经济更加紧密相关。从预期的角度来看,在悲观环境下,哪怕这些企业仍有可观的盈利,也往往被当成“价值陷阱”的典型代表。当经济预期修复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不仅盈利能力会修复,成为“价值陷阱”的风险也会烟消云散。这种预期的反转,往往是巨大超额收益的来源。
综合来看,对市场的影响取决估值的负面压力及盈利能力修复动能之间的平衡。在这个阶段,资产配置的大方向是要压缩久期,增加短期盈利修复预期较大的资产配置。
张可兴:今年整个市场环境,相对于去年来说应该是一个“小年”,或者说是投资更加难做。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疫苗加大供给和注射,疫情临近尾声,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数据开始恢复,这意味着我们整个流动性释放了一两年之后,可能会进入到一个边际收紧的状态,但也不会是断崖式的大幅收紧,包括像以美国为代表的这种宽松,至少上半年风险不大,再怎么也得到下半年到明年了,可能我们看到经济复苏后货币的流动性也会去收紧。
第二是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处在一种偏弱复苏的状态,是不是能持续一个季度两个季度还是多久,我们只能边走边看,大概率不会是强复苏,所以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的周期里,对于投资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是选择偏周期的行业去投资还是继续坚守过去消费内需为主的板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行情的因素。
还有一点是整个A股经过了两年的上涨,基本上一些优质的核心资产的估值已经不便宜了,那么未来一个是通过时间去消化估值,第二有可能出现比较剧烈的波动来消化这个估值。所以我们在面临未来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这两种可能,甚至还有第三种可能的风险和机会。所以这对我们整个投资来说,也是增加了难度,我认为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考股”在这个年代里还处在早期比较好的表现机会里。
王益聪:“经济较高增长、通涨预期走高、利率上行”的经济环境,对股票整体估值其实是有压制作用的,但好在市场整体估值水分不大,整体利润增速高,系统性风险不大,是结构性行情,只不过牛熊的结构与前两年是刚好反过来的。核心因素是利润增速与利率上行之间的拉锯,我们要把握估值合理或偏低但利润增速很高的行业和个股,不分大小无论赛道。
王晓明:今年的投资难度肯定是比过去两年大很多,就像刚刚讨论的,很多好公司预期收益率已经不高了,但随着整体经济复苏,另外一些投资机会正在展开。整体市场环境有利的方面是居民理财意识增强,资金入市持续,不利的方面是随着经济复苏广义流动性拐点已经到来。当前需要关注经济复苏进程、流动性变化等较为宏观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放在行业和公司研究上。
没有超级大宗商品牛市
顺周期行情不可持续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顺周期行情有所分化,全年投资角度来看,未来能否延续?
张可兴:顺周期板块在现在这个时点的持续周期和力度都不好判断,只能是我们大概率的认为持续的周期不会太长,同时复苏的力度也不会特别强,那么一句假设和判断,我认为未来顺周期行情不具备长时间的持续性,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阶段性的表的机会。为什么是阶段性,我认为它已经不像我们在中国经济在处在爆发式增长的2006、2007年那样的牛市里,难度很大,所以带动了整个市场环境里一个阶段性弱复苏。
如果大家的预期是一种很强烈的复苏,甚至是资金推动,也会让整个市场相关的板块达到我们不敢去想的估值和股价的表现水平,我们只能是边走边看,有可能持续的时间很长。
金斌:这取决于投资者对经济周期的看法。随着注射疫苗的人越来越多,全球经济重启的概率越来越大。我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相对较大,我们相信总体上是能够延续的。但具体到不同的行业或者公司,我们需要在业绩增长潜力及确定性之间做一个平衡,并不一定是弹性越大的越好。
吴俊峰:市场现在有很多噪音,所谓的超级大宗商品牛市,我们是不认可的。因为大宗商品的大周期一定是要有一个大经济体进入工业化,2004年到2007年为什么大宗商品涨那么多?因为中国刚好进入工业化。后面十年大宗商品一直没有涨。如果说后面没有一个大体量的经济体进入工业化,比如印度,这种大宗商品是没有需求逻辑支撑,它更多是疫情之后经济复苏补库存的需求,库存周期很短。所以,不代表它会有一个长牛的机会。此外需要强调我们是坚定的新能源看好者,从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势头来看,对传统能源是个压制,碳中和和新能源的发展,主要目的就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我们坚定新能源是一个长期方向,政府又鼓励,也符合整个碳中和的趋势,看好传统化石能源大涨与我们的大逻辑是相背离的。所以,我们不会追高买最近热门的一些东西。
王晓明:我们不太会从风格的角度进行投资决策,更多的还是看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同是顺周期,行业格局不同、受经济复苏拉动效应不同最终都会体现在业绩上。这一周开始已经开始有所分化,今年来看,这类投资机会应该会层出不穷。
王益聪:全年来看只有估值不高且增速高的股票有机会,所以顺周期的机会大。有人说抱团不会解体只会换一批股票,这话不对的,除了极个别标的。周期股是抱不了团的,它波动太大,变化太多,又不是2005-2007年的经济环境,形成不了持久且稳定的预期。所以周期股的做法是既要择股还要择时的,没有所谓躺赢的方法。
投资人需调整资产配置思路
2021年均衡配置最确定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更看好周期还是成长?重点布局哪块,为什么?看好哪些细分方向?
张可兴:我们实际上并不区分周期还是成长,我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其实都有周期性,只不过是周期性的强弱,比如说拿白酒这个行业来看,我们现在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非常稳定增长的行业,但是过去三五年以前,我们认为它就是一个跟经济周期相关性很高的行业,所以工资很低,现在甚至给到上100多倍市盈率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稳定增长的行业,像银行、地产,包括所有的传统行业,我认为周期性只能是更强一些,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不是去用周期和成长来区分标的,而是看企业是不是能够在它的发展周期里面实现快速的成长。按照我们金融行业里面传统的理解,我们当然还是看重成长性成长,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获得企业利润持续增长带来的股价增长,股价的表现从长期来看和公司利润增长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在市盈率变化的时候,我们还是注重企业的完全成长。
在面临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大转型的过程里,无论是未来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我相信有很多行业是处在慢增长、甚至是衰退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少数行业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会带来远远高于GDP的增长,所以我们寻求未来能够大幅增长GDP的行业,因为我们的选股有“五好原则”:商业模式、护城河、发展潜力、优秀的管理层和好价格,按照这五个维度,我们选出来未来的行业集中在下面几个:前四个维度是能否进股票池的必要条件,未来我们看好的细分方向,一是以互联网龙头为主的在线经济,特别是5G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会持续三五年以上;二是以内需为主的消费,特别是一些可选、必选的消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中国将来会出现世界最大的内需消费公司。还有我们看好的医疗服务行业,比如像牙科、口腔科、教育,特别是在线教育、少儿培训领域我们也非常看好,另外还有新型的商业模式,比如像电子烟,也是能长期发展的赛道空间,还有最近持续比较火热的新能源产业链、汽车,我们也看好它未来的长期发展。
格雷看好的新方向,并不包含价格因素,比如新能源汽车,估值可能相对高,而我们看好的是行业本身,并不包含价格的评估,我们是从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维度上看比较钟意这几个新方向,当然还有像在线医疗、包括美妆、医美等行业也都是我们认为未来很有前景的行业。
金斌:2021年的核心主题就是全球经济复苏及通胀风险,这一宏观背景和过去两年有很大的不同。投资者需要调整过去两年的资产配置思路,目前市场还处在风格转换的早期阶段。我们重点配置在金融、上游资源及相关制造服务产业、互联网及科技等方向,其中有较多的仓位是在港股。我们相信,这类组合未来会迎来较好的投资机遇。
自上而下看,这个阶段核心仓位的配置,需要符合顺周期及估值合理偏低这两大方向。比如金融、上游资源以及相关的制造业等,这些企业一方面盈利有反转的趋势,同时估值还在合理偏低的水平,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过程。
自下而上看,我们更加注重优秀的管理层及良好的产业竞争格局。看起来不那么性感的传统赛道上,优秀的管理层会面临更少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更可持续。例如,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部分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改造的空间才刚刚打开,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较低的估值+较高的成长空间,这里面更容易获得较大超额收益。
吴俊峰:如果说2019-2020年市场All in成长股是最确定的,那么2021年均衡配置则是最确定的。
一是从市场风格的周期来看,2021年价值股有望有所回归。二是从驱动风格的因素来看,2021年价值和成长也指向均衡。首先,过剩货币是影响风格的主要因素,而目前过剩货币已经开始收缩,也意味着成长相对价值风格在收敛。其次,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往往是风格的强化剂,2016-2017年价值风格就受到“供给侧改革”和“偏紧的监管政策”催化。而目前产业政策仍偏向扶持新经济,监管政策也维持相对宽松,这也意味着未来价值风格难以被明显强化。
清和泉主要关注白酒、新能源、互联网、CRO的板块。以白酒为例,目前销售渠道反馈的信息是很景气,基本上没有受就地过年的影响;如果非要说估值,白酒龙头现在跌到了50倍,也不便宜,但是比高点削掉了20%,我不能说它已经完全合理,但至少风险大幅度释放。如果稍微再有耐心一点,下半年大家看明年的时候已经有吸引力。
新能源更是这样,尤其是光伏去年认为今年会价格战,但是龙头公司硅料涨价、硅片涨价,订单也非常饱满,说明需求很盛。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都摆在那儿,执行力大家不用质疑。有这个指标在,就会用各种方法去达成。现在能够实现碳中和其实是光伏和风电、核电、水电,最具备中国优势的就是光伏。
如果一个行业景气到这种程度,你说它的基本面是恶化了吗?不符合常识。从估值角度来看,这些公司只会输时间不会输钱,因为它们的业绩在不断成长,会消化估值。
梁辉:当判定一个投资机会的时候,市值大小不是核心问题。即使像很多大市值公司,比如茅台,它也是从最初几十亿市值公司成长起来的,显然,在茅台几十亿的时候投资比现在投资机会更大。因此投资的前提是赛道要选好、公司要选对。我们不认为中小公司就天然不值得投资,大市值和好公司也不可简单划等号,长期投资回报率和公司市值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海外也一样如此,因此对于市场阶段性的波动,需要以更长远审慎的眼光去判断,保持定力。
王晓明:其实周期更需要看成长,而且大概率成长还会来得更猛烈。我们当前周期也有、大家口中所说的狭义成长也有,大家认为没有成长的成长股我们也有。
当前看好一些中长期供需错配的资源型公司、潜在增长确定且估值合理的传统行业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估值尚可接受的互联网公司也会继续持有。
王益聪:看好估值合理或偏低且增速高的股票,不管他是周期或成长。我们认为今年在有色、新能源金属(包括镍钴锂稀土)、通用机械、汽车、军工等行业机会较多,下半年科技的机会可能较好。这些行业景气度高、增速快,当然还要估值合理或偏低才能买入。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