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个股 >

注册制下2个月折戟52家!7成被查企业撤材料 中信证券踏入"重灾区"

时间:2021-02-27 14:22:40 | 来源:华夏时报

截至2月24日,开年不足2个月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有52家公司在注册制下终止IPO审查,前者19家,后者33家。这其中,有50家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与今年来监管层发布的现场检查名单重合度较高。

业内对此呈现出两种态度,一方认为这是实行注册制后仍然人为干预,权责不清晰;另一方表示这是提高IPO排队公司质量的一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52家公司中,有6家由中信证券(600030.SH)保荐,数量位居第一,成撤回的“重灾区”。投行人士表示,中信证券可能涉及项目选取、执业质量有问题,或将被监管层重点关注。

七成被检查企业撤回材料

创业板中,只有2家公司是因审核不通过撤回的,其他29家都是因为主动撤回材料。科创板这边,除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被保荐机构招商证券撤销保荐而终止外,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主动撤回。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业协会今年发布了两次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共抽到22家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这22家公司中,16家与上述主动撤回上市材料的名单重合,占比超过70%。

按照规定,现场检查是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作为检查机构,查看公司的工商、财务资料,问询相关人员,走访客户、供应商,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以此来检查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

确定被检查的公司包括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问题导向的由监管层确定,主要是公司存在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影响审核判断的。被确定为检查对象的公司,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就可以不再被检查。

今年第二批抽查名单涉及20家公司,官方口径称是随机从407家公司中抽签选中的。

一位IPO中介机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说是抽签,但监管层更倾向于在规模小、民营、多次申报、问题较多的企业中抽取。

至于被抽到的公司很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他表示,大体分三种情况,一是公司历史上治理不规范,企业与股东的账务混在一起,账务不清晰,经不起现场检查;二是监管层认为在审企业太多,为了解决堰塞湖问题,主动用现场检查劝退质地一般的企业,给新一步的改革创造好的条件;三是中介机构工作质量太差,底稿整理不全,害怕现场检查。

IPO监管趋严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20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实现大幅增长,有395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为4719亿元,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融资额的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其中,科创板IPO数量145宗,创业板IPO数量107宗,均超过了上海主板IPO的数量(89宗)。

另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23日,有2230家企业处于辅导备案登记环节。一边是此前IPO放水,更多企业选择上市;一边是现在监管趋向严格。

上述中介机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证监会前两年放水,现在又收紧,自然有好多企业撤材料。放水不一定是好事,但至少是市场化的审核,符合上市规则就上市,现场检查的频率、覆盖面、严格程度没有清晰的界定,实质还是行政审查。

资深投资人士杜坤维则认为,注册制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降低上市门槛增加包容性成为市场共识,但也意味着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业绩波动风险。以目前来看,过半的企业禁不起证监会的现场检查,选择临阵脱逃,反映出的是部分问题公司放手一搏,妄图蒙混过关,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拟上市公司质量如此之差,而上市过会率又如此之高,鲜有否决上市的案例,上市公司的质量又会好到哪里去,这不是坑投资者吗?

不过他表示,依靠证监会现场抽检提高排队公司质量,化解IPO堰塞湖不是治本之法,毕竟很难经常现场抽检,关键是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对于主动撤回的公司继续检查,如果存在问题,需要严厉惩治问题公司和中介机构,才能避免问题公司前来浑水摸鱼。

中信证券踏入“重灾区”

现场检查中,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是很重要的检查内容。52家公司在注册制下终止IPO审查,也意味着保荐机构项目“折戟”。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52家公司中,6家由中信证券保荐,数量位居第一,成撤回的“重灾区”。紧随其后,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均有5家保荐项目终止,民生证券有4家,国金证券、华泰联合和国泰君安则分别有3家遭终止。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记者,投行的保荐承销费基本都在发行成功后获取,终止了基本收不到多少钱,或许连成本都无法覆盖。终止多的,可能是保荐机构比较谨慎,有点问题就撤了,没有硬扛着。

他表示,现场检查想查出问题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券商。尽职调查的“尽”,其实是无穷无尽,没法证明全做到位了。而券商自然不想接受处罚,选择撤回申报材料更为明智。

另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券商在承揽IPO项目时都会进行筛选,不同券商的经营管理思路、挑选项目的标准不一,但一般都会对经营业绩、合法合规性、核查及整改的难度等方面进行考查。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执行,IPO企业所属行业状况及成长性会在项目筛选时被更多地考虑进来。

他称,IPO企业撤销上市申请,最核心的是企业自身有问题,但监管层的考虑是多角度的,也和保荐机构的执业质量有关。据他的经验判断,监管层对于IPO的审核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保荐项目终止审查比较多的券商,则有可能引发监管重点关注,相关IPO项目有可能会被执行更加严格的审核。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