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美政治关系有望缓和、全球经济复苏、港股估值偏低、中概股回归等多种因素影响,最近港股的话题越来越多。普通投资者如果无法直接参与到港股市场,可以借道基金进行投资港股市场,把握中概股回归的港股投资机会。
目前境内投资者在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允许下,可通过以下几种基金投资于港股市场参与港股的方式:港股通专属基金(走港股通额度)、QDII基金(走QDII额度)、可参与港股的基金、两地互认基金等。
01
港股通专属基金(走港股通额度)
目前市场上有一类特定基金,通过港股互联互通渠道投资于港股市场,专注于“港股通”标的股票,标的选择范围广泛,可分享沪港深三地投资机会。同时,其港股投资上限也非常高,绝大部分可以达到95%。但是这类基金,除去较早发行的一批基金之外,后来发行的基金也规定了港股投资下限(60%)。
这一类基金属于证监会前期特定审批的基金,拥有特许的沪港深专用冠名权,这类基金市场供给有限,较为稀缺。主要的特点就是基金名称中有“沪港深”相关字样。
02
QDII港股基金(走QDII额度)
QDII港股基金主要指投资于港股的QDII基金,一般从名字上比较容易识别,基金名字中常常带有恒生、港股、H股等字样。
截至2020年9月30日,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方向之一的QDII基金共49只,合计规模450亿元,其中主动型产品36只,规模222.5亿元;被动型产品13只,规模227.5亿元。
这类基金与港股通专属基金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可投资港股的范围更加广,既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也可投资于非港股通标的,甚至还可以参与港股打新和中概股,CDR 等,可同时把握中概股回归的一、二级市场机会。
但这类基金缺点在于QDII基金申赎周期较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同时受到基金公司QDII额度限制,当前规模都不大,不便于大资金或者大机构参与港股投资。
2020年由于原油和美元债投资需求的井喷,许多QDII基金均出现过额度告急暂停申购的情形,需优先选择QDII额度充足的基金公司产品,并密切留意基金公司 QDII额度的使用情况。
被动型产品中跟踪恒生指数的基金数量最多,其次是恒生国企指数,恒生国企精明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小型指数也都有基金跟踪,但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03
可参与港股的基金
2017年6月,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管理人下发《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对于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有了细致规定,此后大量基金产品投资范围纳入了港股通标的。
截至2020年9月30日,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方向之一的港股通基金共139只,合计规模1263亿元,其中主动型产品98只,规模1192.5亿元;被动型产品41只,规模70.5亿元。
这类基金仅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不可投资非港股通标的和参与港股打新,虽然可通过港股通投资于港股,但其投资港股有明确的比例上限,一般其投资港股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其相比于港股通专属基金港股仓位要低得多,其基金名称中不带有沪港深专属字样,属于普通类可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但是基金的申赎周期较短,资金使用效率高,并且目前来说港股通额度充足。
2021年基金行业有个段子,基金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于合同,就是因为部分基金还没有修改合同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只有修改完合同之后,基金才可以投资港股。
04
香港互认基金
两地互认基金是指经由境内证监会允许,香港注册的基金可在内地进行募集和销售,内地投资者直接认购或者申购香港的基金投资于港股。
2015年5月,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签署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同时发布了《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此后香港互认基金进入内地销售,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截至 2020年9月30日,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方向之一的互认基金共13只,合计规模106亿美元,其中主动型产品11只,规模78亿美元;被动型产品2只,规模 28亿美元。
这些基金投资范围较广,往往不限制于港股市场,根据基金契约还可投资于整个亚太、美国等等海外市场,可以说是三种基金类型中投资范围最广的产品。
但由于香港与内地监管对信披要求的不同,香港互认基金的信息披露频度及内容与内地公募基金差异较大,并且香港互认基金的销售渠道较为有限,购买便利度较低,与QDII基金类似,其申赎周期较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内地投资者在销售服务方面不那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