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行业标签,关注基金经理投资逻辑(少数派投资)
来源:少数派投资
基金投资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既有诸如“世界三大知名酒庄:罗曼尼康帝、拉菲、易方达中小盘”的玩笑话,也有“白酒就买XX,科技就买XX”的“良心”建议。但这种标签化的基金投资方式,弊端颇多。
基民易高估自己的标签选择能力
基民选择标签化的基金产品,看似合乎逻辑:基民看好某个行业,但不具备这个行业优质个股的选择能力,因此选择该行业的主动管理基金,获取高于自己选股或者直接购买指数基金的Alpha。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民认为自己不具备某标签下选择优质个股的能力,其也很难选择出该标签下在未来具备alpha能力的基金。对于“白酒”、“半导体”、“新能源”等标签的选择,很容易演变成追涨杀跌。
以某全仓半导体而出圈的基金产品为例,其在2019年取得了很高的超额收益从而被市场发现,2020年初的基金总份额为54亿份,而仅2020年第一季度的申购份额就达到了136亿份。
但其在2020年不仅业绩一般,其收益表现甚至不如半导体行业指数。也许其具备长期超额收益能力,但2020年4个季度的赎回份额分别为104亿、112亿、142亿,109亿,期间赎回额/期初总份额分别达到193%、130%、153%、62%,基民的行为表现为追涨杀跌。
根据近期持仓错误贴标签
公募基金首位管理规模过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被调侃为“酿酒大师”,但事实上“白酒基金”并不是易方达中小盘的合适标签。
虽然该基金最新一期持仓中前四大重仓股均为白酒,但通过梳理历史持仓,该基金并不是“白酒”主题基金,只是投资集中在最好的几个赛道(食品饮料、医药等)。该基金也不是大市值基金,只是基金经理认为对于消费品是品牌和渠道推动的,小公司很难有机会,对于医药股是产品驱动的,基金经理则会买小公司。
我们的投资逻辑
我们重仓持有银行已有较长时间,但投资人不应该根据“金融地产”、“低估值”来对我们进行打标签。
我们的投资逻辑总结为“寻找多数人的误区”,以此找到下行风险很小、但具备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实现性价比较高的绝对收益。我们当前的投资策略总结为“精选大蓝筹+网下打新”,我们投资银行股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估值便宜,而是从多个维度认为其存在较大市场误区。这些误区在慢慢被修正,但距离完全修正、甚至矫枉过正,还有很大空间,多数人的误区才是我们的投资逻辑。
我们坚持寻找多数人的误区,以此获得下行风险小为前提的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来为投资人在长期投资中积累财富。我们认为基金投资者应该基于对基金经理投资逻辑的认可,而非基金经理一时持仓的主观看法来进行基金投资,才能选择到并能坚持持有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