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尔摩斯
前几天,好闺蜜问我事情,神神秘秘的,吓得我以为出啥事了,
结果是让我帮她看看,买的基金行不行……
我这闺蜜是小白,做过的最大投资就是买余额宝,
我生怕她乱买,让她赶紧把持仓和收益率列出来给我,
图:闺蜜持仓基金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1
看业绩买基金
而且还是短期业绩
A基金,讲真,初看到这只基金时,我只知道它是A基金公司的,其他一概不知。
我查了下,该基金的规模一直在2亿元左右,2020年6月底的时候,规模只有300万。
我选基有一个标准,规模太小的,并且不稳定的是不会关注的。
闺蜜说,当初买的时候是看它业绩好,2020年7月31日,单日涨了12.52%,涨得比其他基金都好,然后,她就买了。
2020年7月31日时,沪指涨幅0.71%,基金平均涨幅0.70%,A基金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12.51%的涨幅绝对没那么“简单”。
此外,当你看到一只基金业绩好,代表的是过去,未来怎样还需要综合去看。
2
跟着微博热搜买基金
B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配置的又是科技半导体行业,波动性高,是锋利的茅,我提醒过很多次,一般人没勇气承受波动的话,谨慎碰。
万万没想到,我闺蜜买了,一问原因,回答的也很干脆,看微博热搜买的。。。真是一口老血堵上心头。
我们不讨论产品的好坏,我想说的是跟着微博热搜买基金的这种行为,有些草率。
能被大众娱乐化的基金,一定是在某类风格上做到极致的,买入后上涨还好,万一下跌,影响基金初体验。
3
持有C类的背后
是炒基金的心态
她累计持有20只基金,却有11只C类。
C类基金普遍没有申购费,持有30天以上没有赎回费(不排除有例外),对于短期做波段,交易频繁的投资者,C类确实很划算,
但是,作为非专业投资者,有多少基民能抓得住市场短期轮动?
中国基金业协会2018发布的报告显示,投资基金盈利的用户仅占48%,并且盈利5%以上的用户仅占23%,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16%比例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平均时间少于6个月,仅有52%的投资者能坚持持有单只基金在1年以上。
投资基金是一个战线较长的投资行为。
统计显示,不同持有期内,基金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和数值,随着持有期的延长,在逐步提升。
我们买入基金是希望“省事省力省心”,频繁买卖基金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此外,如果为了追踪热点基金而进行频繁的申赎,必然带来高昂的成本。
比如,对于月度换仓的投资者来说,若按照申赎一次0.5%的极度优惠费率计算成本,每年也会损耗约6%的收益。
与其追热点,盲目买,不如事前花点时间,筛选品牌过硬、长期业绩优秀的公司,再去选择产品,坚持持有。
最后,借用中欧基金的那句标语收个尾,投资基金,要“用长期业绩说话”。
Wind数据显示,中欧所有产品成立以来全部都是正收益的,2020年有45只产品收益率超50%,并且都是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
在长跑型牛基背后,是一位位优秀踏实的基金经理,周蔚文、王培、王健、周应波、葛兰、许文星、袁维德、郭睿等等。这在A股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实属不易。
风险提示
以上内容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