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心态
有个大开脑洞的段子说,第一产业是养牛、喂羊;第二产业是杀牛、宰羊;第三产业是吃牛肉、喝羊汤;文化产业是吹牛皮、出洋(羊)相;金融产业是盼牛市、等阳(羊)线。
人们对牛情有独钟。
过去一周,A股市场不惧各种逆风,上证指数强势上涨5.81%,7月6日更是单天上涨5.71%,牛市呼声四起,整个金融行业都不淡定了。
各种金融行业里的文化人也出来吹牛。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典型心态。
第一种:来了吗?来了吗?我还空仓呢!不能来!
第二种:早就来了,上半年我翻倍了。焦虑!焦虑!该减仓还是换仓?要不要卖?要不要卖?涨得心慌慌!
两种心态都崩了。到底怎么办?
A股市场有个著名的明白人,或者说事后明白人——英大证券首席李大霄先生。
面对牛市是否来的问题,他上周用隐晦的、文化产业的表演方式做出了解答——他在抖音上发了一段吃葡萄的视频。西服革履、戴着如阳线般血红领带的他,45度侧脸对镜头,慢慢地、毫无表情却又若有所思地吃下了三个葡萄。
三个葡萄代表什么?网友猜疯了。因为李大霄先生曾在上一轮牛市中的2015年6月14日在微博上晒了一大盘樱桃的图片,就在他晒樱桃的下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见顶5178点。他日后解释是:樱桃,樱桃,应该逃!三个葡萄是啥意思呢?三个逃?还是谐音不逃?还是扑倒了逃(换仓逃)?
也是纳闷了,有观点,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搞得这么玄乎呢?
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股票市场确实看不准,今天正确,明天被打脸的太多;
第二,券商从业人员受严格监管,李大霄传言曾被证监会处罚,话不讲透。
空仓等牛市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券商从业人员。更重要的是,证券从业人员不能买股票,有人认为他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负责吹泡沫,不负责股民的钱。天天盼牛市、喊牛市的又偏偏是他们。
我在今年4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分析了A股历史上的两次牛市,总结了四个牛市产生的推动力,它们分别是:
1、上市公司的扩张动能;
2、以加杠杆为特征的金融监管放松(2014到2015年牛市);
3、经济高速增长;
4、资本市场制度改革(2006到2007年的牛市)。
现在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加杠杆的金融监管放松、经济高速增长似乎不可能达到,而上市公司扩张的动能(特别是大白马大蓝筹的扩张动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却是可以期待的。
资本市场最大的制度改革是以创业板、注册制、科创板、新三板改革推进的全面制度改革。券商是最大的受益者,牛市暴动,从券商开始,不奇怪。
-0.003%
从全球范围看,股市和经济基本面脱钩,前所未见。这边是美国股市的强劲V形反弹,逼近新高,那边是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创新高。
这个世界怎么了?
巴菲特在1998年的股东大会上曾经说过,促成牛市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公司净资产回报率(ROE/Return on equity)的提升;
第二,利率的下降;
第三,财富效应导致的资金涌入和市场的自我实现。
前两个是基本面因素,后一个是市场因素。
巴菲特曾经举例,公募基金的钱源源不断地涌入,推动股价上涨。有人赚到了钱,没有上车的急于上车。但是,巴菲特特别加了一句,这些急着上车的人,他们的预期可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行情在犹豫中启动,在疯狂中结束。这样的循环往复,是市场永恒的主题。
从巴菲特的逻辑看,现在满足牛市条件的可能是下降的利率和资金的涌入。从全球范围看,主要发达国家进入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中国利率也处于下降通道。
负利率是全球股票和股权市场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这个机遇将导致数以万亿资产的重新配置,也就是债券等固定收益的配置资金转向配置大蓝筹公司。因为买入蓝筹公司的股票,虽然价格有波动,但是每年都有分红,长期持有不会亏。而如果买入债券,债券的利息可能会很少,会没有,甚至要倒贴钱。
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银行,大储户存钱在银行,已经需要贴钱给银行。今年5月底,历史上第一个负利率的国债发行成功,竟然获得了2.15倍的超额认购。这笔由英国发行的37.5亿英镑的三年期国债的利率是-0.003%。这样的事情,是金融市场前所未见的,但它确实发生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即使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等所有基本面因素都没有变,涌入的资金,将改变现有市场的估值水平,从而推动股价上涨。再强调一次,什么也没有变,只是估值变了。
原来大家觉得20倍市盈率是合理估值,那是因为预期回报是5%——20倍的话,净利润正好是股价的5%。如果预期回报下降到2%,意味着估值50倍也合理,也有投资价值,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投资了。
一个恐怖的情况可能是,股价疯狂上涨,直至股息率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市盈率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负利率导致评判投资价值的标尺变了。我们需要赶上这种变化,不然,会变成一个因循守旧而空仓看牛市热闹的人。
假牛市
牛市更重要的问题是买什么。标的选不对,指数上涨,股票不涨,会变成一个满仓熊市,却空仓牛市的人,一个经历了假牛市的人。
中国香港金融市场曾是亚洲金融市场的王者。两部经典港剧《创世纪》和《大时代》,对股市的众生相做了夸张但非常形象的表达。
《大时代》里的丁蟹创造了股市的“丁蟹效应”——这部电视剧一重播,香港股市就会下跌。丁蟹这个角色代表了股市里的丑陋,人性的恶。
《创世纪》里有一段对牛市的经典表述。一个大妈在熙熙攘攘的交易室里,传经授道,几句话点破了牛市的真谛:
第一句话:一定要买当头起。“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可能出自香港草根股神曹仁超。意思是买入上涨趋势已经起来的股票,不要想着抄底还在下跌的股票。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最大问题是,让人总想着去抄价值的底,结果往往是越抄越低。原因是我们没有巴菲特那样强,可以对价值做出准确判断。买当头起却是牛市里最正确的思路。不要在牛市里找价格低估的价值股,牛市里的股票都很贵,找最强势的股票就对了。
第二句话:买蓝筹。蓝筹正是我所说的不会倒、盈利稳定、分红稳定的股票。这些公司是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资产,负利率情况下资金配置的首选。疫情后的经济,更加是大公司的天下。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资金和资源缺乏。反之大公司则有巨大的腾挪空间。市场配置的主流会流向大而好、大而稳的公司,而不是小而会炒概念的公司。除非这个小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下一直能兑现承诺,但挺难的。
第三句话:随便买什么都行。虽然这句话不太对,但它却道出了牛市里的心痛事实:牛市里赚钱多少,很大程度上和你的运气有关,和你的研究能力关系不大。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很多后选择的股票,总是涨得慢,急死了。等你一卖,它就飙涨。随便买的反而涨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就是人生。
因此,如果问我牛市来没来,牛市不来的理由是什么,“买不对”是牛市没来、牛市不来的最大风险。大盘牛不代表自己的股票牛。空仓等牛市的人,可以看看上半年满仓赌牛市的人做对了什么。后者已经经历了大半场牛市,牛市已经是手里真实的利润,不要太贪必能保住胜利果实。
(作者系领复资本创始人、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