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韭菜说投资社区
本文是作者关于基金投顾的第三篇原创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把市场上主流的基金组合APP全部用了一遍,深度研究了获得基金投顾牌照的5家公司的组合功能,全流程体验了第一个上线的南方司南智投。
学习体验报告如下,内有两个彩蛋:
一是披露了一份基金经理眼中的牛基名单;
二是给出了一份理财师客户问答入门教程;
━━━━━
基金销售子公司和母公司
在运作上有什么区别?
我一开始以为这5张牌照都是发给销售子公司的,仔细一查资料才发现,只有华夏、嘉实、中欧是用销售子公司拿的牌照,而南方、易方达是母公司直接拿的投顾牌照。
这就出现一个bug,如果全市场选基金的话,其他三家有销售子公司直接代销,南方和易方达怎么办,只让客户买自己公司的产品?这不符合客观选基的要求啊。
已经上线的南方APP上我发现了一个细节,解答了这个问题:
它借道了天天基金的渠道,自动帮客户开户,并以1折的手续费帮客户申购全市场基金。不知道易方达将来在这个问题上会怎么处理。
另外,基金销售子公司,一般是没有投研团队的,主要是市场团队,所以在出投顾方案(甚至包括匹配算法)的时候,仍旧要依赖母公司的资产配置部门,这需要母子公司深度配合(包括利益分配)才行。但母公司直接来做的话这个问题就会小一些。
━━━━━
真的会全市场选基金吗?
这个问题是基金投顾业务与目前各家基金公司组合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传统组合模式下,如果投资者买了其他公司的产品,基金公司收不到任何费用,而且怎么买也是个问题(除非上销售子公司)。但是如果买自己公司的产品,不仅贡献收入,系统实现上也容易多了。所以传统组合模式,基金公司虽然声称全市场选基,但基本都是配置自己公司的产品。
好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其列表找到各家公司自认为的当家产品。
然而在投顾模式下,商业模式是从前端收投顾费,所以管理人必须全面、客观的给出建议,全市场选基是必须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从自家选,如果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买自家基金不仅免申购赎回费,还免该部分的投顾费,何乐而不为。
笔者从南方的司南智投购买了一个投顾组合,其持仓几乎全部是其他公司的产品。自家的南方新优享还打了个星号专门提示。
此处彩蛋,进去以后,可以看到从一个基金经理视角,对全行业其他优秀基金经理的评价。
━━━━━
组合如何跟投?
策略是黑盒还是白盒?
基金投顾解决了传统组合的一个问题:投资者如何跟投~
当组合调整或者大V发车的时候,会向投资者发送一个提醒,你点了确认才可以跟,这是合规要求。有的平台做了调整,比如易方达就搞了一个自动应答功能。
基金投顾牌照,赋予了基金公司直接替客户调仓的权利,它类似是以账户管理的形式帮投资者定制了一个FOF产品。
这就面临一个问题,策略是黑盒还是白盒?
细心的投资者可能发现了,在上面我们列出的基金列表中,只有基金名称,并没有配置比例。根据监管要求,基金投顾的信息披露,也是不低于三个月,在实践中大概率还会是和公募基金一样,按照季度进行信息披露。所以只有等到季报披露后,我才能在名单后面看到具体比例。
那他是否完全是一个黑盒呢?也不是,我们来看南方司南智投中的一个绝对收益组合的描述。
它给出了组合本身的业绩比较基准,并且对组合的期望收益目标(只有绝对收益组合有)和最大回撤做出了描述。这个东西一般的公募基金都是不会有的,最多在线下路演的时候讲一讲。
对于权益类的仓位,也给出了明确的范围,甚至持有时间都有建议。
另外还专门提示了投资者,调仓频率很低:一般是季度调一次,最短也大概率不会短于一个月。由于基金进出需要费用,调仓必定不能像股票那么频繁,所以即使是季报,其滞后性也不像公募基金那么强。
所以,姑且称这种模式为“灰盒”,介于黑白之间。
━━━━━
客户的风险偏好、组合风险、子基金风险
到底如何匹配?
给客户推荐了风险不匹配的基金亏了法院判销售机构赔钱,这是今年震惊基金圈儿的大事件。
那么如果我是一个低风等级的投资者,买了一个低风险等级的组合,可是这个组合里有一个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占比只有5%),这算不算违规呢?
答案是:不违规,只要投资者的风险和组合的风险匹配就可以了。不用管子基金的风险等级。所以如果你的风险测评是低风险,那就根本体验不了高风险等级的组合(通常是股债比例确定)。
这个事为什么重要?
因为以往根据客户风险等级来匹配基金风险等级的做法是有巨大Bug的!假如一个客户是稳健投资者,他在银行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信托、理财,这时候理财师建议他配置一点股票基金优化资产,你凭什么不让他买!!!!
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资产分布情况,就一刀切让这类客户和股票基金绝缘,实在不科学。
━━━━━
如何给得出投资者想要的
并且适合他的组合?
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一开始的表里头:各家公司的组合品牌都有个“智”字儿。往智能投顾上靠,是大家都在蹭的噱头。但实现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就好像在不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给建议,是理财师的大忌,如何能真正获取到投资者的需求,才是智能投顾真正的难点。
一般的做法就是向投资者提问。
一是投资者本来就要做的风险测评。
二是个性化的提一些问题,其实就是要把投资者对收益、风险和持有时长问出来。
三是把投资者的资产分布、借贷行为,家庭关系等问个底朝天,除了人工套近乎,就只能靠大数据,这一点上,所有的平台都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看看南方这个怎么做的?
它上来第一个问题有点出乎我意料,它没有一上来问我风险偏好,因为我已经做过基础问卷,系统先给我分配了一个进取标签。
(1)确定客户资产如何分布
这个问题是根本性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如果你不知道客户的资产分布情况,凭什么说稳健投资者就不能买一点股票基金呢?
这个问题可以打满分!
(2)生成资产诊断报告,不是基金诊断报告
根据我的资产分布和之前的进取风险,它给了我一份资产诊断报告。注意,不是基金诊断报告,是资产诊断报告!
在这个报告里,它对我的自查打了分,并建议我应该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每一类资产的也专门做了定义,并用可视化的方式给出了调整比例。
即使不参与南方的基金投顾方案,用这个诊断报告测试一下也是挺有意义的。理论上,它建议我抬高权益配置,我完全可以自己去买个基金、买个私募,买点股票,从而来使我的组合更健康。
(3)了解投资预期和持有期
有了诊断报告,投资者大概就知道自己目前的资产健康状况如何,是应该多买点激进的,还是多买点稳健的。这其实是帮助投资者调整校对投资预期,毕竟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预期应该是什么。
这时候再继续向投资者打听投资预期和持有期,就有的放矢了。
接下来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选择,继续了解他的想法:
比如喜欢蓝筹股还是成长股、喜欢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持有时间能多久等等,我试了几次,发现这些问题是根据一定规律随机匹配的。
这些投资者偏好,会在最后的组合建议中体现出来。
(4)给出组合历史业绩和建议
在我点击生成组合后,它推给我一个名字超长的组合:股债配置策略进取蓝筹。
从名字看,基本来自于我在第(3)步的选择题:
追求高收益+喜欢蓝筹股+我基础测评是进取型
组合页面给出来历史运作情况的数据和曲线,从起步情况看还不错,跑赢了基准不少。注意,这里必须是真实数据,不能是模拟曲线。
我发现,在我转入资金之前,只能看到该组合的大类配置比例,看不到具体的基金清单,当我转入跟投后,基金清单就出来了,但是根据规则,我必须等到下次季报披露,才能看到每只基金的占比情况。
想抄作业,似乎还有一点难度。这也是其“灰盒”的一种体现。
这一部分的分析步骤,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理财师的入门级教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亲身体验下。
━━━━━
基金投顾费用如何收取?
关于收费,证监会给了一套标准:
试点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揭示收费项目和方式,与客户书面约定投资顾问服务费的收取标准和方式。基金投顾服务费年化标准不得高于客户账户资产净值的5%,以年费、会员费等方式收取费用且每年不超过1000元的除外。
试点机构从事投顾业务的相关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投顾人员考核激励措施不得存在与基金销售费用挂钩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安排。以预收方式收取的基金投顾服务费在确认为投资顾问收入前,不得用于人员激励。
目前只有南方给出来收费标准:
各策略的收费标准分别为:绝对收益策略系列0.8%/年、股债配置策略系列1.0%/年、多因子策略系列1.5%/年。
对投顾账户中投资本公司自有产品部分对应的规模,不重复收取与规模挂钩的投顾管理服务费。投资者管理型投顾账户通过本公司电子直销平台交易的本公司自有产品部分不另收取申购费、赎回费(按照相关法规、基金招募说明书约定应当收取,并计入基金财产的赎回费用除外)。
2019年12月31日前,投顾服务费打0.1折。
也就是说,基本相当于免费试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一开始量不会太大,可以放弃这点小钱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这使我想起来我家附近新开的购物中心,停车场24小时不收费。
不过在这套标准中,暂时没有看到浮动管理费模式,即超过一定业绩基准的情况下,收益一定比例的Carry(比如20%),类似于私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出现。
费用问题,解决的是投顾服务人员,靠前端服务吃饭(更加客观中立),还是靠后端卖产品吃饭的模式(什么赚钱卖什么)。目前99.99%的人是靠后面这种模式,基金投顾只是这0.01%的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仍旧困难重重。
但我想每个从业人员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梦,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总体评价
整体体验下来,南方的司南智投还是比较顺畅的,逻辑也非常清楚。我猜测它背后应该是有20种以上组合,来匹配投资者不同风险不同偏好的需求。
其他几家基金公司的投顾组合还没有上线,估计也在加班加点紧锣密鼓的设计和开发,南方基金的这个model,不知道各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