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耀才证券
自2018年中以来,在全球智慧手机出货下滑、云端业者投资减少、汽车和工业市场萎靡不振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半导体销售增速曲线出现逐季下滑,需求不及预期,库存降价消耗持续。不过,踏入四季度,降幅最为明显的储存器芯片库存正在筑底,随着各类终端需求底部爬升,市场预计整体销售明年有望复苏。
进一步看,在晶圆厂转移中国和国产替代的趋势下,随着技术、产能和渗透率的提升,内地半导体产业想象空间仍然很大,不同环节都存在投资机会。据悉,半导体行业上游为制造设备和材料,中游为设计、制造和封装,下游为计算器、消费电子、通信等终端应用。下文,笔者将先从半导体材料环节讲起。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物质基础,半导体材料存在于芯片制造的每一个步骤中,有相应的种类,包括硅、掩膜版、光刻胶、电子气体、CMP 抛光材料、湿化学品、溅射靶材等,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芯片质量的优劣,并影响到下游应用的性能。
中国需求平稳占全球份额16%
从市场规模来看,半导体材料需求平稳,去年全球和中国销售均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据万得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和中国半导体材料销售分别为519.4 亿美元和84.4 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0.65%和10.62%,中国市场占有全球16%的份额。
在效率最大化刺激下,全球晶圆厂建设正在东移,大部分产能计划在中国,半导体材料属于消耗品,随新的工厂落成,内地半导体材料消耗有望显着增加。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估计,2017 年-2020 年,全球将有62 新的晶圆厂投产,其中26座落地中国大陆,占比42%。
《中国电子报》预计,2020年中国半导体材料销售将达到107.4亿美元,2018年-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有望达到13%。虽然产能东移带来需求憧憬,但碍于技术要求高和生产难度大,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由美日韩台等垄断,近期日韩争端波及半导体原材料领域,凸显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迫切性。
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半导体材料逐步国产替代将有望壮大本土阵营,建议关注硅片、光刻胶、溅射靶材等核心材料领先供货商。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募资工作已经完成,规模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产业薄弱环节(如设备和半导体材料)有望获得资金扶持。
此外,工信部日前回复政协提案称,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块产业发展,亦带来半导体材料行业的政策利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