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被LPR刷屏了。这个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周五通过、央行周六发布的大招,真的是大家理解的降息吗?对市场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会议指出,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新发放贷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第二天,也就是8月17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
什么是LPR?
所谓LPR(Loan Prime Rate),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考虑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要素,在LPR基础上加减点确定。
LPR机制创设于在2013年10月,央行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后创设了LPR。目前,有10家大中型银行每天报价,并经银行间市场发布,为市场提供一个最优贷款利率供行业定价参考。目前,对社会公布1年期LPR。
最近10日的LPR利率
LPR怎么改?
央行表示,新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之前基本参照基准利率)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
18家LPR报价行(红框部分为新增)
为什么要改LPR?
央行设立LPR,原意是希望通LPR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但实际操作中,银行发放贷款主要还是参照基准利率,很少有贷款参照LPR定价(仅2%左右)。
而且,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LPR自2015年10月26日以来达到4.30%以来,近4年间只发生过1次变化(2018年4月8日变为4.31%),对市场环境变化已经失去了敏感性。
为什么要重新启用LPR?
LPR设立至今近6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为什么如今“获得重用”?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央行不愿降息,同时,央行认为,市场利率传导不畅,而改革之后的LPR有望改变利率“双轨制”现状。
中银研究院指出,市场利率传导不畅的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2018年以来的6次定向降准(或降准)共释放基础货币约3.4万亿元,资金供给总体充足,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企业融资仍难。
二是2018年以来,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改善,货币市场中资金利率显著下行,普通居民从余额宝收益率下行就可以感受到,但企业融资仍贵。
海通证券姜超指出,货币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R007,在2017年12月的均值高达3.7%,到2019年8月降至2.73%,降幅约100bp。
但是最重要的银行贷款平均利率,在同期降幅并不明显。2017年末的银行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8%,到2019年2季末为5.94%,反而有所上升。同期房贷利率则是从5.26%升至5.53%。
那么如何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呢?在央行的计划中,改革后的LPR将承担起这个重任。根据新的规定,LPR将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挂钩,今后如果央行降低MLF利率,LPR也将随之降低。
不过,如果银行还像之前一样,不重视LPR的话,LPR改革也将失去意义。因此,央行此次强调,银行合同制定是否参考LDP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简单地讲,之前LDP不纳入考核,现在要纳入考核了,这将确保银行对LPR真正重视起来。
新的LPR利率会降吗?
央行对LPR的改革明天(20日)就将看到效果,当天上午,银行间市场就将发布新的、由18家银行报价计算而来的新LPR利率。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新LPR利率会比现有的4.31%低,这也是此次LPR改革被认为是一次“降息”的主要理由。
实现上述“降息”的方法有二:一是保持LPR和MLF利差不变或者变化不大,央行降低MLF利率,进而降低LPR利率。
二是压缩LPR和MLF利率之间的利差(本质上是通过将LPR首次挂钩MLF之时,一次性压缩风险溢价),来降低LPR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利率。
建信期货宏观金融团队研究员黄雯昕预期会出现第一种情况,即近期央行可能会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下行,实现降息。
国泰君安花长春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外部不确定性仍存,后续预计我国将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通过LPR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花长春认为,后续几个可以关注的时间点:8月20日(LPR的第一次报价)、8月24日(1490亿MLF到期)、9月7日(1765亿MLF到期)及9月17日(2650亿MLF到期)。
不过,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近期降低MLF利率可能性不大,更大概率将是压缩LPR与MLF利差。“如果央行一边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反复强调定力、以我为主,一边进行政策利率的下调、跟随其他国家,那么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公信力将置于何地?”
全面宽松预期落空?
邓海清认为,目前货币政策的发力点不是放宽狭义流动性(宽货币),而是适度放宽广义流动性(结构性宽信用),这有利于刺激实体经济融资,对稳增长有利。市场的全面宽松和降低基准利率预期大概率会落空。
江海证券屈庆也认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依然难言缓和,央行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导向下,下调公开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放松标志性的信号,一定会慎之又慎。
而且,随着公开市场利率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基准利率,一旦下调就会释放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强烈信号,这显然不利于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政策大方向,也不利于平抑目前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预期。
市场影响几何?
针对LPR改革,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LPR改革后相当于一次不对称降息(存款利率未变),而实际利率下降幅度可能小于一次正常降息的效果。
贷款利率降低,受益的首先是企业。江海证券认为,用MLF利率加点取代过去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机制,客观上有利于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至少对于大企业而言,在贷款利率方面有了更大的议价空间。
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否真正降低融资成本仍存不确定性。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担忧上升,如果风险溢价不足以覆盖不良贷款风险,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也会更加倾向于惜贷。
至于银行,短期看,银行息差受到压缩,长期看,市场化环境对银行资负配置能力、风险定价能力、金融市场投资能力都提出了更全面要求。
华泰分析师张瑜认为,此次LPR改革,对中小银行更为不利。因为此前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高,利率也很高,这次国常会确定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央行发布LPR,将促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此前银行股因为担心这一利空政策,而近期整体表现低迷,利空消息落地后,中小银行股的股价表现未必下跌。
至于常规的降息受益者——房地产股,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称,考虑到房贷目前仍属于安全属性优质的资产,房贷利率或将下行,有利于房地产销售,但在房地产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利好程度有限,且信托贷款支持房企通道被进一步压缩,土地购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行。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