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后入股增资A股上市公司中国宝安,深圳国资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今年5月,深圳国资通过旗下投资平台——深圳市承兴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承兴投资”)和深圳市鲲鹏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鲲鹏新产业”)在二级市场上增持中国宝安,合计增持比例约为4.99%;今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约4.79%中国宝安股份无偿划转至承兴投资;近期,承兴投资和鲲鹏新产业再次增持中国宝安股份。至此,承兴投资和鲲鹏新产业累计持有中国宝安股份占比为13.39%,接近中国宝安的第一大股东。
在“宝万之争”时出手,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在华为困难之际,参与收购荣耀;作为投资联合体之一参与方正重整,并购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这些动作让深圳国资被称为商界“白衣骑士”、投资界“扫地僧”。而此次进入中国宝安,则被业内人士视为深圳国资延续扩张路径之举。
深圳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91亿元。从6年前的1.1万亿元资产跃升至如今的4.6万亿元,深圳国资体量何以迅猛增长?屡屡逢低抄底优质资产,深圳国资有怎样的资产版图?站在新的产业变革浪潮中,深圳国资如何探索更具有可持续性的资产布局路径,发挥先导性,推动地方产业“进阶”?
频频举牌
深圳国资不再“低调”
中国宝安近日公告称,深圳市承兴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市鲲鹏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27日至2022年8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再次增持了公司股份。加上今年5月和6月的两次入股,上述两家公司合计持股已达3.45亿股,占比13.39%,与第一大股东韶关高创15.04%的持股占比越来越近。此前,粤民投旗下的韶关高创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已率先坐上了中国宝安第一大股东的宝座。鲲鹏资本还表示,未来12个月可能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情况以及二级市场走势等进行综合研判,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深圳国资从化解当年的“宝万之争”而名声大噪。2017年,宝万股权之争时,深圳国资系的深圳地铁集团动用663.72亿元,在先后受让华润所持15.31%股权,及恒大所持14.07%股权之后,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总计持有万科29.38%的股份。
此后,深圳国资频频出手,多次出现在企业“危难之际”。2018年,受大环境影响,一些企业融资困难、普遍下跌、流通性承压,深圳当地不少民企陷入资金困境。深圳国资扮演“白马骑士”,投资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怡亚通、科陆电子等。
2020年,华为公司受美国制裁围剿,被迫出售荣耀,深圳国资再次出手。如今,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有八大股东,其中,七大股东有深圳国资的身影,包括鲲鹏资本、深圳资本、深智城集团等。
恒大债务风波时,深圳国资又一次出手,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豪掷250亿元驰援,从山东高速接过恒大地产的5.8797%股权。
此外,中集集团、方正微电子、兆驰股份等也是深圳国资出手援助的对象。一直以来,深圳国资比较关注和偏好制造业,无论是2018年入股的怡亚通、科陆电子还是近年来入股的中集集团、方正微电子、兆驰股份,标的公司的制造业标签都较为明显。
“此次入局中国宝安,一方面是延续了深圳国资之前的扩张路径,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中国宝安旗下的优质资产。”华南一券商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无论从资产结构还是财务回报来看,深圳国资在全国地方国资中算是表现最好的。
据悉,此次深圳国资入局的中国宝安,旗下子公司贝特瑞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围绕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品及产业链布局,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从财务回报来看,以入局万科为例,凭借着对万科的投资,深圳地铁的财务得到大幅改观。据深圳地铁债券年报显示,2017年以前,深圳地铁的净利润只有个位数,但入股万科后,深圳地铁2017年的归母净利润飙升至67.85亿元,2018年增至73.87亿元,2019年突破百亿,达118.12亿元,2020年再破百亿,达112.72亿元,但2021年由于万科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深圳地铁2017年的归母净利润降至29.9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地铁入股万科后,房地产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2019年,深圳地铁公布的财报显示,房地产开发收入达140.3亿元,占比66.84%,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收入规模还是占比都达到历史峰值。2020年,深圳地铁的房地产收入以城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开发和建设列式,当年的收入达149.43亿元,占比首超70%,达71.75%。2021年,该项目收入和占比有所下降。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地铁在房地产领域与万科进行了不少合作。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万科曾表示,深圳地铁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一直积极支持万科发展,双方在大湾区已落地多个合作项目,成立了合资公司,对“轨道+物业”开发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入。
但是,在“买买买”的同时,“不差钱”的深圳国资近期却在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并且力度还不小。8月12日晚,深物业A公告称,深投控计划在年底之前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191.95万股,不超过本公司总股本的2%。在此之前的7月29日晚,深深房A和深天地A也相继发布公告称,深投控计划减持,减持比例均不超过2%。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此举或出于深圳国资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的战略需求。
依托四大平台
成为投资界“扫地僧”
频频进行资本运作,深圳国资有怎样的“资本利器”?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国资旗下拥有四大股权投资平台: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这让其成为投资界公认的“扫地僧”。
官方资料显示,深创投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目前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314亿元,包括149只私募股权基金,13只股权投资母基金,20只专项基金(不动产基金、定增基金等)。截至2022年7月31日,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已投资项目1470个,累计投资金额约867亿元,其中221家投资企业分别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上市,429个项目已退出(含IPO)。
相比深创投,鲲鹏资本更着重于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投资。截至目前,鲲鹏资本对外投资额825亿元,有力支持了南航集团、中国国新和中国电信等央企和深投控、资本集团、深国际、赛格集团等近十家深圳市属国企的改革创新发展;同时,实施基金群战略,设立重大产业基金等40余只子基金,有力推动华星光电、光启集团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成立时间较早的深圳资本是深圳市国资委为推进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目前,深圳资本是市属国资拓展产业链的重要主体,控参股企业涵盖绿色建筑、智能制造、新能源、证券、保险、基金、担保等诸多领域,已经形成以新兴产业和金融类金融为主的产业布局。
与其他投资平台对比,深投控更像是国有资本投资界的“巨无霸”,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1家,包括上市公司13家。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总资产8454亿元,202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96位,较2020年上升46位。
近年来,深投控在电子信息、智慧城市、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收购了多家优质上市公司,控股供应链龙头企业怡亚通,打造跨界融合的供应链共享经济平台;并购天音控股,获得电子终端产品优势渠道资源;并购电子安防领军企业英飞拓,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补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提升城市发展能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深创投外,深圳国资旗下企业,参股或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至少有40家,涵盖了金融、地产、交通运输、通信、医药、机械设备、电子、汽车、家电等多个行业领域。
上述华南一券商资深投行人士认为,深圳国资借助四大投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布局优质资产,是因为抓住了三个大的机会:第一,2014年~2019年的房地产发展机会,深圳地铁入局万科,并且随着万科那几年的发展取得不错的回报;第二,外贸出口行情一直向好,深圳国资旗下的盐田港受益于深圳向好的外贸出口形势。第三,深圳近些年重视政府引导基金,以产业引导、天使投资引导、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等方式,投资了一批企业,随着被投企业资产的增长,深圳国资的资产也随之增长。
“从深圳国资的投资突出了两个特点:一是以国资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二是国资和民资的相互融合,探索国有企业双向混改的路径。”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胡迟对记者表示。
对标淡马锡 坚持市场化
深圳国资频频“举牌”明星公司,其底气何在?
根据深圳国资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末,深圳国资资产总额突破4.6万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到2022年底总资产达4.5万亿元”目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91亿元,同比增长12.6%;上缴税金1094亿元,增长15.3%。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机构中,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分别排第四名、第三名和第三名。
而实际上,深圳国资在早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基本退出了竞争性领域,深圳国企收益对GDP增量的贡献率比较低。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深圳市国资委被确定为全国国资系统改革试点单位。深圳市国资委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力争达到4.5万亿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
就这样,深圳国资规模在过去五年里实现了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2017年该数据跃升为2.56万亿,比2016年增长了1倍多。2018年更是迈入3万亿元大关。到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达到4.6万亿元。而相当于五年时间增长了一个“深圳”(2021年GDP总量:30664亿元)。
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在谈及“十四五”时期深圳国资国企的发展目标时透露,力争到2025年,市属企业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利润总额1700亿元,再造1~2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增7~8家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2~3家市值超1000亿元、4~5家市值超百亿元优势企业。
“随着深投控进入了世界500强,深圳国资已初步实现了国资国企做大做强做优秀的目标。”胡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主流意见认为,深圳国资的成功得益于一直对标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据了解,深圳国资此前多次考察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并于2016年率先在深投控内部开展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所谓淡马锡模式,即由国家主导资金、资源成立了一批国有控股公司,但国家不参与管理这些公司,而是通过董事会,再由董事会聘请经理人来打理。
对于被深圳国资投资的企业,时任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曾如此强调:“深圳国资尊重被投资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坚决在商言商,遵守契约精神”。换句话说,就是深圳国资不直接参与入股的各类企业的经营投资,充分尊重企业自身管理运作。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深投控之所以能对标淡马锡,是因为:一方面其本身可运作的资金量比较大,有条件去做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深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早些年基本上都已经解决完了,可以轻装上阵进行市场化投资。虽然很多地方国资都提出要对标淡马锡,但很多地方国有企业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探索可持续赋能地方产业
纵观这些年深圳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后都离不开深圳国资的先导性作用。“深圳国资在投资中兼顾了财务投资和产业布局的双重目标,产业布局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一个更大范围内推动深圳本地产业扎根本地辐射外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胡迟表示。
事实上,梳理深圳国资过去的投资案例不难发现,仅仅围绕本地产业是其重要的投资主线。谈及深圳国资的投资逻辑,时任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深圳国资投资遵循三个原则,即坚持战略上匹配,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目标;坚持合作共赢。
深圳市前人大代表金心异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国企一直积极参与深圳每一波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创新产业的发展,并在产业发展兴衰的规律中,找到了企业的生存路径。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电子产业发展的重心是当时市场红火的视听电子产品,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一家国有高科技企业先科集团,凭借液晶显示器、精密模具、机电产品等生产赚得盆满钵满,也是我国这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康佳集团和TCL集团也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霸主。而赛格集团重金投入的彩管和玻壳项目,也正是彩电的核心零部件。
“当时的深圳国企具备超前的市场嗅觉和国际视野。”金心异表示,当时深圳国企与外资合作或合资的积极性高涨,比如,康佳和TCL最初都是中港合资的电子工厂,先科与荷兰飞利浦合作,赛格与三星、日立以及意法半导体合作等。
在他看来,深圳创新科技产业最初发轫于电子工业,而率先在深圳投资电子工业的,是包括深圳国企在内的各地国有企业。通过中外合资与合作,深圳国企获得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输入,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推动了深圳产业的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从万科、中兴通讯再到中国宝安等,深圳国资近年瞄准的资产所在的行业正逐步从传统行业迈向新兴产业,这意味着,深圳国资无论在财务收益还是产业布局方面,都在下一盘更大的大棋。胡迟认为,从产业结构来看,深圳国资的资产目前仍以关系国计民生领域和基础领域为主,从未来国资资产可持续增长来看,进入战略新兴产业是其做大做强做优的优选。胡迟以深圳的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来举例,“深圳先进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部分企业实力还很强,深圳国资可通过投资、合作或者互相参股的方式,来进入这类产业并且将其逐渐培养壮大。”胡迟表示,这样便有利于国有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成为产业链的“链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以硬科技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天然存在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这无疑给风险偏好较低的国资国企提出了较大了挑战。“最大约束在于体制机制,但是国家又赋予国有经济这样的定位和使命,所以目前国有资本在这方面也只是探索,而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先行进入,是个不错的试水方式。”胡迟表示。
但在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看来,国资国企进入新兴产业非常考验超前眼光,“如果能提前布局,还是能获得不错的回报。比如合肥国资进入蔚来汽车、京东方,也是凭借超前的眼光,现在这些都成为当下的优势产业了。”但该人士也认为,所有的决策背后最关键的是要理顺体制机制,提高对风险的包容度。
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在工作报告中表示,深圳国资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主责、主业和资本市场集中。围绕全市“20+8”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发展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