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报告摘要
2022年三季度A股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宏观方面:全球能源大通胀、国外地缘局势持续紧张、美联储等海外央行加息压力仍在。2022年二季度在疫情冲击下,经济波动加大,稳就业、稳经济任务艰巨。
国内来看:财政政策,下半年或再度加码。消费方面:六方面落实扶持政策,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疫情下,多处封城状态的解除,有利于消费场景的重建,但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恢复仍需要时间。
出口方面:2021年出口同比增逾20%,2022年出口同比面临较高的基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耐用品消费需求大概率走弱,带动全球需求动能降温。俄乌局势挫伤欧洲经济,全球需求因而缩减,中国4月出口下降冲击全球供应链,同样对全球供需带来一轮扰动。但今年以来出口持续超预期,其中汽车和新能源产业链是不可忽视的两大板块。
总体而言,国内疫情最糟糕的时候或已过去,消费在缓慢地复苏。我们坚定看好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另外随着各大新老造车势力不断推出竞品车型,将开启汽车从燃油化向电动化变迁之后的又一大浪潮,即智能化。
2022年三季度港股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三季度港股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仍可能是美股调整的连带风险,但预计港股市场或有望展现一定的韧性,主要是得益于更多利好政策、较有吸引力的估值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等因素的支持。
展望未来,市场关注的核心矛盾可能会转向政策举措是否能被验证。在市场反弹的第一阶段,估值和情绪率先修复,后续宏观环境和企业盈利的筑底反弹则是市场持续上涨的关键。外部方面,美国5月CPI涨幅超预期,也或使美联储紧缩的节奏和力度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元显著升值以及交易衰退预期带来的美股市场大跌也不排除会引发进一步波动。综上,虽然外围市场政策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忧虑引发的市场动荡可能仍将是导致海外中资股波动的主要来源,但预计港股市场或有望展现一定的韧性。
三季度港股市场背后的四条逻辑包括:1、政策层面,市场在逐步看到互联网板块监管环境趋于正常化之后,投资者情绪获得实质性提振;2、经济层面,近期的经济数据也在上个月疫情防控措施缓解后取得回暖,这也对抬升市场风险偏好起到了积极作用;3、资金层面,近期南向资金保持流入,且流入步伐有逐步加快趋势,海外资金流出规模有所收窄;4、估值层面,估值即便在近期小幅反弹之后仍是处于偏低的水平,中长期来看企业盈利和估值也有望得到同步抬升。
2022年三季度债券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5月底以来,在前期收益率水平极限压缩下短期存在反弹风险,利率有所回升。资金面受专项债加速发行,以及宽信用推进影响,预计总体将有所收敛;经济基本面在疫情冲击减弱、稳增长措施持续推进下大概率缓慢复苏,对长端利率可能形成压力。但疫情、政策、经济恢复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三季度利率水平整体可能维持震荡,上下空间可能较小。
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有所制约,财政政策维持积极,经济逐步复苏,资金面预计收敛,利率水平波动加大。后续利率债方面建议适当降低杠杆、缩短久期,保持灵活性。信用债方面,随着经济恢复信用风险将有所下降,继续追求票息收益,适当下沉,但仍须避免民营地产、尾部城投等高风险领域。
02
二季度市场回顾
A股超跌反弹,高景气板块拉动大盘
二季度A股呈现超跌反弹行情。4月初上海疫情形势加剧,在严格的管控措施之下全国物流受阻,多产业供应链受损,股市快速下跌且跌幅较大,4月1日至26日,上证指数跌幅11.25%,深证成指跌幅15.77%,沪深300跌幅10.38%;4月27日起伴随着上海疫情改善及多项稳经济政策的推出,各行业启动复工复产,市场触底反弹,反弹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4月26日至6月30日,上证指数涨幅16.05%,深证成指涨幅24.24%,沪深300涨幅17.56%。二季度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的变动幅度均已回正。
板块表现出现分化,在下跌阶段中,高估值成长板块跌幅靠前,4月1日至26日电力设备板块跌幅24.00%,国防板块跌幅22.23%,计算机板块跌幅21.41%,各行业板块中仅食品饮料板块小幅上涨0.92%;在反弹阶段中,高景气板块又成为拉升大盘的主要动力,4月26日至6月30日,汽车板块(申万一级)受益于疫后复工及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强势上涨42.18%,电力设备(申万一级)涨幅高达50.34%,此外,在俄乌局势的阴影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色金属、基础化工板块亦在此轮反弹中涨幅居前。

港股出现反弹拐点,相对韧性较强
上半年港股受到海外流动性收紧、俄乌地缘政治、内地疫情扰动的三重冲击,但5月起国内局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加码,带动市场情绪回暖。
二季度以来,在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较大的情况下,港股的走势与美股出现背离,而和国内A股市场走势贴合。目前估值和盈利的下行趋势出现扭转,呈现确定性较高的上行趋势。恒生科技板块自3月以来大幅回调,仍处于底部位置。此外,前期受监管影响较大的游戏、教育、烟草、地产板块出现边际改善,在监管常态化下,市场情绪趋于稳定。

03
中国宏观经济回顾
经济基本面
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国内疫情局部发散,上海等一线城市疫情封城,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4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滑落,5月份随着本轮疫情影响减退,复工达产稳步推进,各项政策加速落地,经济出现边际修复。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下,未来疫情演化仍是经济短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三季度,房地产销售有望持续改善,但地产整体仍然维持低迷;基建投资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速,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出口当前仍维持韧性,后续随着外需回落将延续下行趋势;收入、就业压力下,消费的修复则仍需较长时间。

通货膨胀
上游煤炭等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叠加下游需求较弱,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落,PPI延续下行趋势。CPI受国际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温和上行,加上猪肉价格开始回升,后续CPI将继续回升。

货币政策
二季度各项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央行降准、降息,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但金融数据仍然呈现总量较好、结构较差的格局。后续稳增长压力下,央行仍继续发力宽信用,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总量上可期待政策进一步放松,但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政策空间可能受到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力度约束。
财政政策
1-5月份,受疫情冲击和留抵退税政策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转负,地产下滑拖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财政支出较为积极,专项债发行提前,进度远超去年,并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前完成使用,后续财政政策仍将维持较为积极态势,持续发力稳增长。
04
三季度权益市场展望与策略
A股市场
宏观方面:全球能源大通胀、国外地缘局势持续紧张、美联储等海外央行加息压力仍在。2022年二季度在疫情冲击下,经济波动加大,稳就业、稳经济任务艰巨。
国内来看:财政政策,下半年或再度加码。消费方面:六方面落实扶持政策,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疫情下,多处封城状态的解除,有利于消费场景的重建,但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恢复仍需要时间。
出口方面:2021年出口同比增逾20%,2022年出口同比面临较高的基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耐用品消费需求大概率走弱,带动全球需求动能降温。俄乌局势挫伤欧洲经济,全球需求因而缩减,中国4月出口下降冲击全球供应链,同样对全球供需带来一轮扰动。但今年以来出口持续超预期,其中汽车和新能源产业链是不可忽视的两大板块。
总体而言,国内疫情最糟糕的时候或已过去,消费在缓慢地复苏。我们坚定看好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另外随着各大新老造车势力不断推出竞品车型,将开启汽车从燃油化向电动化变迁之后的又一大浪潮,即智能化。
港股市场
三季度港股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仍可能是美股调整的连带风险,但预计港股市场或有望展现一定的韧性,主要是得益于更多利好政策、较有吸引力的估值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等因素的支持。
展望未来,市场关注的核心矛盾可能会转向政策举措是否能被验证。在市场反弹的第一阶段,估值和情绪率先修复,后续宏观环境和企业盈利的筑底反弹则是市场持续上涨的关键。外部方面,美国5月CPI涨幅超预期,也或使美联储紧缩的节奏和力度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美元显著升值以及交易衰退预期带来的美股市场大跌也不排除会引发进一步波动。综上,虽然外围市场政策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忧虑引发的市场动荡可能仍将是导致海外中资股波动的主要来源,但预计港股市场或有望展现一定的韧性。
三季度港股市场背后的四条逻辑包括:1、政策层面,市场在逐步看到互联网板块监管环境趋于正常化之后,投资者情绪获得实质性提振;2、经济层面,近期的经济数据也在上个月疫情防控措施缓解后取得回暖,这也对抬升市场风险偏好起到了积极作用;3、资金层面,近期南向资金保持流入,且流入步伐有逐步加快趋势,海外资金流出规模有所收窄;4、估值层面,估值即便在近期小幅反弹之后仍是处于偏低的水平,中长期来看企业盈利和估值也有望得到同步抬升。
两地市场看好的板块及原因

05
三季度债券市场展望与策略
债券市场展望
二季度债市总体表现较好,流动性持续宽松,利率水平特别是短端利率整体下行明显并处于较低水平,宽信用进展较慢,债券配置需求较强,加之债券供给较弱,信用债一级发行倍数持续走高。期间尽管有美联储加息、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贬值等不利因素,但资金面和经济基本面总体有利债市。
5月底以来,在前期收益率水平极限压缩下短期存在反弹风险,利率有所回升。资金面受专项债加速发行,以及宽信用推进影响,预计总体将有所收敛;经济基本面在疫情冲击减弱、稳增长措施持续推进下大概率缓慢复苏,对长端利率可能形成压力。但疫情、政策、经济恢复速度仍存在不确定性,三季度利率水平整体可能维持震荡,上下空间较小。
债市策略
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有所制约,财政政策维持积极,经济逐步复苏,资金面预计收敛,利率水平波动加大。后续利率债方面建议适当降低杠杆、缩短久期,保持灵活性。信用债方面,随着经济恢复信用风险将有所下降,继续追求票息收益,适当下沉,但仍须避免民营地产、尾部城投等高风险领域,同时要考虑策略性价比,配置不同品种、期限的组合。
(此处为文章结尾)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被恒生前海基金认为可靠,但恒生前海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恒生前海基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阅基金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