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港股 >

兴观察·股市观点 | 年末行情可否期待?通胀预期或是关键因素!

时间:2021-11-11 17:24:12 | 来源:市场资讯

股市观点

摘要

10月A股市场波动较大,由于经济压力的加大,三季报业绩低于预期的板块及个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三季报的盈利预期调整后,我们判断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基本结束,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取决于通胀是否继续超预期。近期发改委采用强力行政手段大幅压降煤炭价格,但我们认为进入冬季取暖季之后,能源供应是否紧缺才会迎来真正的答案。下游产品及农产品涨价我们认为也值得关注,这意味着明年CPI的中枢可能会抬升,如果通胀不再超预期,我们对年末行情相对乐观。回顾历史,经济承压期市场会给成长股更高权重,因此在年末以估值切换为主要方向的时间段,我们依旧看好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股。此外,我们建议关注目前还无法断言涨价已经结束的周期股。

三季度开始市场整体维持弱势,除新能源和周期等部分板块外,调整幅度较大。三季度经济持续承压,消费和房地产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数据下滑。经过大致一个季度的预期调整,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预期已经比较充分,观察来看,经济暂时缺乏重拾上行的动力也是当前A股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

10月最后两周是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三季度业绩的时间段,经济承压及高基数导致业绩不及预期的比例较大,市场也因此出现较大波动。在调整过盈利预期之后,我们同样认为当前市场对于盈利下行的预期也已经相对充分。

近期,发改委强势调控国内煤炭价格,9月暴涨之后10月中下旬出现跌幅超过50%的大幅下跌,而欧洲天然气经过三季度暴涨后也出现了明显回调。相比国内经济,大宗价格和通胀趋势显然更难预测。由于10月对能源需求而言是淡季,短期的价格调整并不意味着供需结构的缓解和大宗价格的见顶。我们预计,能源价格和供需环境的真正考验将会在需求上升的冬季,而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北半球冷冬概览较高。

10月10.7%的PPI数据是明显超过市场预期的,而这一数据抬升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在三季度的上行。除此之外,全球性缺电导致工业金属冶炼产能停产,三季度工业金属也有不小的涨幅。10月食品价格同样开始出现上涨。众多因素叠加导致对通胀的担忧或将持续,甚至明年通胀可能存在从PPI向CPI传导的风险。因此判断,到明年4月的年报一季报之前,通胀或许会是市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如果通胀预期不再升温,市场是可为的;但若大宗价格依旧上涨,同时PPI向CPI的传导变得更加顺畅,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将更为谨慎。

图 1:PPI同比增速仍在持续创新高

资料来源:Wind

三季度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全球国债利率均出现了一轮上行。我们认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行已经开始影响各国央行的决策,在通胀预期还未向下的情况下,预计政策很难出现明显宽松。近期,海外投资者对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时间的一致预期正在大幅提前,从2023年才开始加息的预期前调至2022年年中。分析来看,当前加息预期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通胀预期,而通胀的决定因素仍是能源和金属等上游周期品价格。我们预计,冬季旺季来临后能源价格及市场的通胀预期仍可能存在大幅波动。

图 2:9月到10月中旬,动力煤价格接近翻倍

资料来源:Wind

图 3:尽管相关股票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金属价格一直在上涨

资料来源:Wind

图 4: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均出现上行

资料来源:Wind

在通胀预期不再继续升温的前提下,我们认为A股市场年末行情仍是可以期待的,市场的主线或将会是估值切换。回溯历史,往年A股年末的估值切换行情大多都是当年高景气板块的延续,今年的主力大概率会是当前景气度最高的新能源,且经济承压期成长股稀缺性凸显。成长股之外,我们依旧建议投资者关注周期板块。我们预计全球的周期大行情仍没有结束,而9月下旬开始周期股的持续调整或是再度布局的好机会。

内容来源:兴业基金研究部

数据来源:Wind,兴业基金。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我公司实际的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