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港股 >

有干货| 智能定投(一):均线偏离策略

时间:2021-11-05 08:27:01 | 来源:市场资讯

近期,小赢接触了一些基金定投的个人投资者,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小赢了解到实际明白基金定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宣传知悉便加入了定投大军。

小赢认为,基金定投只是交易策略库中的投资策略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金融市场充满着博弈,在每一个选择中内心都可能会面临纠结与挣扎。基金定投策略更像程序化交易,可以帮助规避交易者的心理因素。但是基金定投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躺着就能赚钱的秘籍,效果大小取决于你的使用方式!

问题来了!

如何选择定投策略才能有更好的投资体验呢?

【知识点】智能定投

传统"定期定额投资"方式的改良,可以定期不定额、不定期定额、不定期不定额等。

智能定投策略(一)

均线偏离法

含义:根据扣款日前1天指数收盘价相对于指数某均线的偏离程度,来确定当期具体定投金额。具体而言,当指数价格在均线下方时,增加定投金额,低于均线幅度越大,加投金额越多;当指数价格在均线上方时,减少定投金额,高于均线幅度越大,投资金额越少。

数据来源:图示为中证500指数,来源wind,2016/07/01-2021/11/1。黄色为100日均线,仅作概念解释的参考。

一般用偏离率(Bias)指标来度量指数价格偏离其均线的程度:

偏离率(Bias) = 指数价格 / 均线价格 - 1

●     当偏离率小于0时,指数价格在均线之下,应该多投。偏离率越小,增加投资的金额越多;

●     当偏离率大于0时,指数价格在均线之上,应该少投。偏离率越大,越应少投、不投,甚至卖出止盈。

【知识点】均值偏离法的原理

均值回归原理:当指数价格位于均线之下,说明指数超卖,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这时应多投,积累便宜筹码。当指数价格位于均线之上,说明指数超买,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未来可能通过下跌来向均线靠拢,这时应该减少投入。

冗长的词汇就去掉啦,直接用数据来说话!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从2017.11.1每日定投至2021.11.1,定投标的为沪深300指数。

数据来源:wind,2017.11.1-2021.11.1.

为对比普通定投和均线偏离策略的不同,在此我们假设普通定投采用每交易日定投10块钱的策略,均线偏离策略设置如下(简化的均线偏离策略):

那么在该区间,每期定投额如下图所示,可以发现均线偏离定投策略每期定投金额和沪深300指数大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定投四年,普通定投(每日10元)累计投入共计9720元,该智能定投累计投入共计5680元。

截止2021.11.1,两种策略的累计定投收益如下:

沪深300指数数据来源Wind,定投测算时间区间:2017/11/1-2021/11/1,即测算从2017/11/1开启定投至2021/11/1的收益,该测算为日定投,每个交易日根据上一交易日指数和沪深300的偏离率计算投入额。定投公式:FA=A•(FA/A,i,n)即FA=A•[(1+i)n-1]/i。FA为定投终值,A为每期投资额,i为每期收益率,n为期数。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从历史测试结果看,均线偏离法略优于普通定投。因为指数波动情况下,它能够更多的累计便宜的筹码,当指数均值回归时能获得高于普通定投的收益。另一方面,均线偏离法建立在均可回归的可能上,设置的参数不同,策略的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倘若基金一路下跌,哪种好法子都不能拯救你!

当然,均线偏离法还有其他很多变形,例如可以加入波动率等因子,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哦~欢迎评论区讨论,小赢负责帮你测算和验证!

金融投资是“二八法则”,任何赚钱的投资都不易,投资都不能盲目入手。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本材料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材料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材料,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