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港股 >

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荣膺金牛奖,实现权威奖项“大满贯”!

时间:2021-09-28 18:23:15 | 来源:市场资讯

9月28日,基金界重磅权威奖项“金牛奖”结果出炉。上投摩根医疗健康股票型基金(基金代码:001766)凭借优秀的中长期业绩表现,荣获《中国证券报》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三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今年7月,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刚刚获得了由《上海证券报》颁发的“金基金股票型基金三年期奖”,加上此前于2019年获得的《证券时报》“一年股票型明星基金奖”,该基金已揽获“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三大基金界权威奖项,成为一只实现“大满贯”的明星基金。

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成立于2015年10月21日,重点投资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根据上投摩根基金数据,截至2021年8月底,该基金近三年收益174.38%,同期业绩基准收益44.26%,银河同类排名第4,近五年收益202.43%,同期业绩基准收益29.36%,银河同类排名第2。除了包揽了三大权威奖项,该基金也同时获得了海通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三家权威评价机构给予的五年期五星评级认证。

数据来源:基金业绩及业绩基准数据来自上投摩根,基金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同类排名来自银河证券,同类基金为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过去三年收益排名4/18,过去五年收益排名2/12。数据截至2021.8.31。海通证券评级反映截至2021.7.30的星级评价,银河证券评级反映截至2021.7.2的星级评价,招商证券反映截至2021.6.25的星级评价。

作为一只行业主题基金,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获得了超越行业指数的超额收益。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8月底,近三年申银万国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51.09%,近五年涨幅34.21%,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与之相比分别获得了123.29%、168.22%的超额收益,在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下,取得了更优异的收益表现,成为投资者投资医疗行业的有力工具。

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为方钰涵。方钰涵拥有9年投资研究经验,自2019年8月起管理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方钰涵对医药赛道拥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深刻的行业洞察,以及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的投资经验,擅长以全球视野(Global)和本土化(Local)结合的方式研究产业和公司。

在方钰涵看来,不断寻找具有爆发性和可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是医药行业投资的根本所在。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方钰涵搭建了自上而下优选子行业、自下而上精选行业龙头的投资框架。一方面专注医药细分行业龙头,根据行业特性及产业周期选择高性价比资产,另一方面通过深度研究挖掘Alpha,寻找未来3-5年有望实现稳定复利增长的优质龙头和“金种子”。同时,方钰涵通过行业均衡配置,提升子赛道分散度,控制个股集中度,动态调整组合,追求组合的更优性价比。

除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外,方钰涵目前还管理了一只布局医药赛道的QDII基金,即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QDII)(基金代码:001984),重点投资在中国境内、香港及美国等全球市场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类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只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医药公司的QDII基金,自任职以来也取得了优秀的业绩。截至2021年8月底,方钰涵管理的两只医药主题基金任职以来收益均已翻倍。

方钰涵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的医药行业无疑是一条黄金赛道,全球的制药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也都聚焦于此。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历史转折期,有巨大的内需以及一批极具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层,底层通用技术和工程师红利涌现,叠加资本积极助力,中国的医药行业目前放眼全球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基本面。

而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非常关注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结合,未来医药行业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很可能是在技术浪潮推动下、从本土到全球化布局的跃迁的过程中诞生。”未来,在创新驱动和内需引领下的三大领域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一是CXO、生命科学服务等板块;二是成长空间较大,创新性和壁垒较高的创新医疗器械;三是长期景气上行的医疗消费和医疗服务行业。

短中期来看,在国家不断深化的改革和对企业创新要求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幸存者溢价及长期业绩的确定性或成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同时技术革新叠加板块扩容带来更多优质标的的投资机会,需要持续扩大研究覆盖面和新兴赛道的研究能力,挖掘左侧布局和错误定价的投资机会。此外,在估值调整的同时,被市场错杀的优质企业也值得跟踪和关注。

展望后市,方钰涵认为,医疗消费和医疗服务性行业仍然充满长期的投资机会。此外,CXO、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预计在未来3-5年仍处于高景气状态。同时,AI制药、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的进步有望带来行业的百花齐放,而伴随疫情而来的mRNA技术亦值得重点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