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尚伃
近年来,证券业用优异的业绩展现了行业的发展韧性,吸引着大量人才朝着这片“星辰大海”奔赴而来。
据证券业从业人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0222人加盟证券业。其中,随着一级市场的扩容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设立等利好推动,券商人员流入比例最大的业务线为投行业务,从业保荐代表人(以下简称“保代”)人数同比增幅达15.22%。
从业人员总数超34万人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有数据可查的131家证券公司(包含子公司)从业人员总数为34.345万人。今年以来,就已有超万人加入证券业。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一直是吸引就业的重点领域,就业人员的意向性占比非常高。不光是薪酬考虑,证券业的活跃度以及对员工的成长有益的环境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从券商从业人员总数来看,从业人员数量超过万人的券商已增至5家,分别是中信证券(1.23万人)、国信证券(1.16万人)、广发证券(1.15万人)、国泰君安(1.09万人)、中信建投(1.03万人)。今年以来,有35家券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均超过100人。其中,中信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最多,为1758人;其次是中金财富,增加1438人;中信建投位列第三,增加595人。此外,证券业也有不少“新贵”的加入。今年以来,已有大和证券(中国)、星展证券(中国)等新成员正式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减员的券商也不在少数。今年以来,有39家券商呈现减员态势。其中,申万宏源证券从业人员减少372人、东方财富证券从业人员减少297人、中信证券华南从业人员减少290人。而券商减员的诱因大不相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有部分券商从业人员减少因设立资管子公司,部分员工“转战”至子公司所致。
申万宏源证券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五位一体’的人力资源改革已经完成,针对不同部门、前中后台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和优化。因此,人才的流动为行业普遍现象。”
下半年以来,证券业的人员变动幅度进一步扩大,有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一般都是6月份以后才发放上一年度的绩效奖金,而拿完年终奖后再跳槽或离开公司,是当前证券业的普遍现象。”
近1000名保代持证上岗
今年以来,券商从业人数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保代、投资顾问及一般证券业务,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分析师、投资主办人三类业务的从业者人数则呈现流失态势。具体来看,券商保代人数为7299人,增幅15.22%;投资顾问人数为6.68万人,增幅9.57%;一般证券业务人数为20.46万人,增幅4.97%。
一直以来,证券业积极发挥投行专业优势,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懈努力。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证券保荐制度,当时首批保代名单中共有609名入选;发展至2019年,保代人数为3810人;随后的2020年,证监会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后,保代人数迎来了大幅扩充;截至目前,保代人数已增加至7299人,其中,今年以来新增964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3家券商的保代人数超过100人。其中,中信建投的保代人数最多,为475人;中信证券紧随其后,共有469名保代;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3家券商的保代人数均超过300人。从新增方面来看,头部券商依旧在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中信建投新增108位保代,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均新增104位保代。
陈雳向记者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IPO保代人员的需求量快速上升。”
此外,随着北交所的设立,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券商,将迎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从而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无论校招或是社招,券商均在积极揽入新三板方面的专业人才。
申万宏源内部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进行2022届校园招聘,各业务条线也在积极开展社会招聘。特别是随着北交所的成立,公司还会进一步加大新三板领域的人才引进,做好宣传与人才招聘,利用好公司新三板品牌效应,有针对性地招聘一批新三板从业人员,做大做强做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产业链。”
2022届校招全面启动
每逢各大高校进学季开始的同时,券商便计划部署下一年的毕业生招聘工作。近年来,券商以求“新”为重。目前,已有中信建投、中国银河、中泰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全面启动了2022届校园招聘工作。
针对券商不断加大校招的宣传力度,一家上市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秀的证券公司喜欢聘用‘新人’,主要因为相较于‘挖人’,新人的培养成本更低,并且新人在年龄及身体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在券商部分高强度的工作下承压能力相对较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少平台出现“付费内推”的消息,求职者需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据记者了解,不少券商将对入职候选人过往经历进行背景调查,如有发现任何候选人与某些机构、个人达成过类似“保过推荐”协议交易,将保留取消其应聘资格、关闭其应聘流程,甚至收回其录用通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