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任飞每经编辑 叶峰
8月23日,又有多家“ST股”股权司法拍卖的消息被公告,波及实际控制人股权及5%以上股东股权等大股东,其中包含多家投资机构旗下股权投资基金,如ST大洲(维权)、*ST中昌(维权)等均有来自创投机构及其他投资机构投资股权受牵连。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因质押到期违约等一般性事由外,个别投资机构系因自身破产而导致的司法处置,例如今年刚摘帽的飞马国际(维权)旗下的飞马投资等。记者注意到,部分投资机构此前长期占据核心控股地位,随着股权处置的进度加快,公司股权结构或将发生变化,部分投资机构账面回报已亏损严重。
“ST股”股权被低价拍卖
进入8月,上市公司收并购案例明显增多,其中ST及*ST个股屡见公告披露,多数涉及股权拍卖事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除了个别因资金周转所需外,大部分属于被动型拍卖,不少投资机构也牵扯其中。
8月23日,又有*ST辅仁(维权)、*ST中昌等公司公告旗下股权司法拍卖进度,从部分成交情况来看,其股权价值已出现缩水迹象。
以*ST中昌(SH600242,股价1.97元,总市值9亿)为例,公司已进行第二次股份拍卖,涉及控股股东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1287万股股份,截止到8月22日竞拍结束,成交总价约为2340.91万元,但按照8月23日收盘价1.97元/股来看,这1287万股至少有2535万元。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8月以来,截至8月23日,已有近30家ST、*ST公司出现股权被司法拍卖的情形,虽然个别已撤回申请,但就已完成的案例当中,类似拍卖成交股权价值缩水情况屡见不鲜。
对于低价抢筹这件事,业内讨论或不单一,特别对于低价得标的个人或机构,或被看作是抄底重组概念股的一次良机。不过客观来说,此类公司的投资风险并不容小觑,有投资界人士在8月23日同记者微信交流时就表示,即使是股权被拍卖,其拍卖价格也仍受企业基本面和预期的限制。
“回笼的资金主要用于优先偿还债务、特别是申请资产保全的债权人的债务,而对于公司来说,拍卖是一种所有权的不确定性,对于日常经营的延续和稳定都存在偏负面的影响。”该人士说道。
个别投资机构因破产而被处置
其实,“ST股”股权被处置长期存在与市场当中,但如前述投资人所述,多在于回笼资金给予企业脱困以希望。但从近期暴露的处置原因来看,不少是因为质押逾期所致,有的则是因为投资机构的破产等,如此造成的被动处置亦在此前不为多见。
8月17日,摘帽不久的飞马国际(SZ002210,股价2.60元,总市值69亿)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飞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马投资”)所持公司股份合计1.62亿股已被拍卖成交过户,而过户前飞马投资的持股比例高达6.17%,本次过户后将降至0.08%,几乎被清仓。
飞马投资是上市公司飞马国际的股东,启信宝数据统计显示,飞马国际持股比例6.17%,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有上市公司背景的投资机构,却因为遭遇经营失败而导致前述股权被司法清算。
公告内容显示,飞马投资已于2021年8月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其所持公司股份将可能被司法拍卖或处置。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此前*ST科林(维权)也因第一大股东——重庆东诚瑞业投资有限公司被法院受理破产重组申请而将其所持股份冻结。
不过,对于因投资机构的破产而导致的股权拍卖行为,市场似乎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以飞马国际为例,已过户完成的得标方均为个人。不过对于此类企业的投资价值,业内分歧依旧巨大,虽然从目前行情走势来看,一众“ST股”多见于连板板块序列,但也有分析认为风险犹存。
前述投资人告诉记者,最终得标价格的高低会影响竞拍方的收益,因为大多被拍卖股权不是上市公司质量不佳、就是所占股权比例较低缺乏话语权,如果得标后无法贯彻竞拍方的意志,或者难以如竞拍方意愿改善,那么无论价格高低都是损失。可是,如果竞拍方实力雄厚,那么一旦低价拍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并成功实现重组,那么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300314851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