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量身定制款,目标日期型养老FOF了解一下

时间:2022-08-19 19:23:14 | 来源:市场资讯

老龄化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18.7%,相比10年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年5月11日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4月28日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现在的年轻人未来仅依靠基本养老金很难保障退休后的高质量生活。为进一步拓宽养老资金来源、缓解社会养老压力,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要求基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序发展的原则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驶入快车道。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养老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FOF成为广大基民养老投资的重要工具。

个人养老投资迈入新时代 

公募养老FOF前景广阔

我国三支柱养老体系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覆盖人群最为广泛,相比之下,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群体并不多,且依赖于供职企业需设立企业年金。目前从国内养老体系及海外成熟经验来看,第三支柱的建立有望成为当前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下的社会养老压力。

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来看,401K等养老资金入市,与资本市场形成了长期正循环。对于国内资管行业而言,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均将受益于增量资金。对于公募基金管理人而言,养老FOF或将迈向长期扩容道路。

由公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的养老FOF具有若干优势。首先,作为基金运作管理者,公募基金管理人对基金产品具有深度的认知和了解,选基更具优势;第二,作为资产管理专家,通过基金组合管理,能够帮助投资者解决资产配置难题;第三,能够更好的针对基民的养老需求,开发相关的产品。

养老FOF主要投资公募基金,相较银行和保险,公募基金长期投资优势突出,尤其是在权益投资领域,非常适合作为养老FOF的投资标的。整体而言,偏股基金长期业绩可观。Wind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自基日(2003.12.31)以来上涨了1043.62%,年化收益率为14.5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271.55%,年化收益率7.58%。

东方红首发目标日期型养老FOF

多策略助力养老投资

东方红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FOF(基金代码:016242),是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首只目标日期型养老FOF,适合有长期养老投资需求、2045年左右退休的投资者。为助力个人养老投资,该FOF基金从投资策略到产品设计,多维度为投资者打造适合长期投资的养老产品。

优势1:下滑曲线策略,着眼长期资产配置

权益资产具有波动大,长期业绩优秀的特点,而固收类资产则整体走势稳健,收益较低。为更匹配目标日期为2045年的养老FOF的长期投资需求,FOF中权益类资产比例(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2045年而减少。整个FOF的投资周期,其风险收益等级逐步降低。

下滑曲线的基本理念是,投资者在年轻时,养老金储备少,但未来预期收入积累高,投资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因此可以投资较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随着退休的临近,投资者养老金储备增多,但未来预期收入积累变少,投资期限变短,风险承受能力降低,因此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逐步降低。

东方红养老目标204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各阶段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如下:

注:具体各阶段下滑曲线及本基金的权益类资产占比按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在经济、人口、资本市场等要素发生变化后,本基金会对下滑曲线进行适度调整,并在招募说明书中更新。本基金实际投资比例与下滑曲线预设的配置目标比例可能存在差异。

优势2: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长期投资优势突出

实际上,相比于股票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公募FOF不仅跑得快,而且跑得更稳健。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FOF基金指数自基日(2017年10月25日)以来上涨30.85%,最大回撤-14.2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7.24%,最大回撤为-34.84%。

FOF基金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走势图对比

注:FOF基金指数(885071.WI),沪深300(000300),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7.10.25-2022.07.26。指数仅代表类型基金的普遍特点,指数收益率数据不作为本基金业绩数据的保证,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以东方红养老目标204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为例,投资于公募基金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将根据基金产品特征,综合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优选拟投资基金标的。

全市场基金进行筛选,构建基础基金池;再通过调研情况进一步筛选,构建精选基金池;最后结合市场情况和基金风格构建投资组合,努力获取基金经理优秀管理能力所产生的超额收益。

绩优“中生代”基金经理陈文扬

掌舵基金超额收益显著

东方红养老目标204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拟任基金经理陈文扬,具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11年投资管理经验,目前管理三只目标风险型养老FOF基金,均获得显著超额回报。

数据来源:基金2022年二季报及基金最新招募说明书,截至2022年6月30日。东方红颐和稳健养老两年FOF(009174)成立于2020.06.24,成立以来至2022.6.30净值增长率6.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3.12%,2020.06.24至2020年底、2021年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26%、3.4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30%、0.72%,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8%+恒生指数收益率*2%+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7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东方红颐和平衡三年养老FOF(009183)成立于2020.06.11,成立以来至2022.6.30净值增长率13.0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6.32%,2020.06.11至2020年底、2021年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75%、6.2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4.00%、-2.04%,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恒生指数收益率*5%+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4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东方红颐和积极五年养老FOF(009184)成立于2020.06.23,成立以来至2022.6.30净值增长率15.2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5.20%,2020.06.23至2020年底、2021年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6.16%、7.0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7.50%、-4.47%,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恒生指数收益率*15%+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2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以上展示基金经理陈文扬管理的同类养老FOF基金业绩。

作为一名FOF基金经理,陈文扬对全市场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有深入研究和调研,在筛选风格上比较谨慎。陈文扬经历过市场多轮牛熊周期的基金老将,同时能具备终局思维,敢在逆风期加仓。

对于资产配置,陈文扬表示,决定大类资产配置的有宏观因素、风险定价因素、相对价值因素等,是一个多元的决策过程,并不依赖单一指标进行决策。谈到投资组合的调整,陈文扬表示,做投资组合是不断迭代调整的过程,始终保持组合中的资产处于性价比较高的状态。随着市场的演化,有些机会的性价比因为逻辑兑现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好,或者演变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再或者出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组合就都会相应做出调整。

东方红养老目标日期2045

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

(代码:016242)

为投资者量身定制,更好地布局养老投资。

8月11日-8月31日发行

(具体以发售公告为准)

风险提示:本基金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针对在2045年前后退休的投资者设计,致力于满足投资者的养老资金理财需求,但养老目标基金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本基金非保本产品,存在投资者承担亏损的可能性。本基金属于采用目标日期策略的基金中基金,2045年12月31日为本基金的目标日期。从基金合同生效日至目标日期止,本基金的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将随着时间逐渐接近目标日期而逐步降低。本基金是一只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型基金中基金、债券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中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中基金。本基金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参与债券回购的风险、参与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投资科创板股票的风险、投资北交所股票的风险、参与流通受限证券的风险、参与港股投资的风险、参与存托凭证的风险、本基金的特有风险、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其他风险等。本基金的基金份额均设置锁定持有期,投资者面临在锁定持有期内不能赎回基金份额的风险。本基金在基金份额净值披露时间、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申请的确认时间、基金暂停估值、暂停申购赎回等方面面临一定的特殊风险。此外,基金中基金承担的相关基金费用可能比普通的开放式基金高。

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