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私募竞争另一面:量化“带货大战”激战正酣,500只产品成为巨头“门槛”

时间:2022-07-30 10:22:02 | 来源:市场资讯

资管市场的规律是:收益率+销售能力=规模。

当收益率竞争逐步白热化后,量化巨头和合作方的“带货”能力,也常常成为行业排名的关键因素。

近日,一份卖方研究报告将“量化大厂”的销售数据就曝了光,同时,各家管理人的“带货能力”也就此浮出水面。

是哪些量化管理人点燃了愈演愈烈的基金销售竞赛?

谜底已经揭晓。

26家机构晋升“百亿大厂”

据一家卖方机构研究团队的梳理: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总计有26家管理规模超百亿的量化私募(下图)。

上述26家百亿量化私募合计规模约7000亿元。

以中基协截至2022年6月末的统计数据,业内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38万只,存续规模5.79万亿元;头部量化机构占据了整个证券私募行业1/10规模。

另据中信证券的最新估算,中国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1.45万亿元。据此推算,中国量化私募规模在证券类私募占比达到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级节奏”各有先后

量化私募主打指数增强、量化选股策略,多以绝对高仓位运作,高换手交易为主。

因此,哪怕只有行业1/10的占比,量化机构的实际市场影响力远超1/10。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管理规模达到百亿以上的量化管理人,成立年份“老、中、青”都有,覆盖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成立时间最久的是鸣石投资,在A股市场刚有股指期货的2010年就成立了,它们尝到了量化市场最初最肥的一块肉——对冲套利。

2012-2014年诞生了多家量化机构,这一波成立的机构在栉风沐雨后多数成为百亿私募机构的主力。

它们包括九坤投资、明汯投资、灵均投资等,它们的壮大都是在跨越量化市道的重大挑战(股指期货长期贴水)后完成的。

不能不说,2015年至2016年一系列市场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私募量化行业很久。

2018年是另一个百亿量化机构的密集成立期。衍复投资、星阔投资等多数在那时诞生。

那个阶段也是量化高频投资重新崛起的年代,人随着2019年开启指数型牛市,指数增强等新策略逐渐成为量化机构的主流。也催生了一批百亿量化机构。

谁家“带货”最卖力

在官方的私募规模信息中,关于100亿以上的规模是阙如的

但这些数据在一些第三方机构和研究团队中,可以得到补强。

前文的图片中,研报就将私募管理人的产品数量进行了详细统计。鉴于产品数量往往与私募的规模诉求成正比。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管理人的销售能力。

具体来讲:业内私募量化产品数量最多的是灵均投资,亦是唯一发行超1000只产品的量化管理人。

紧随其后的管理人包括明汯投资、九坤投资和幻方量化,发行产品数量均超500只。

灵均“带货”成功之道

灵均投资的带货成功,和创始人团队中浓厚的市场基因有密切关联。

灵均创始人蔡枚杰是机构销售出身,早年曾在中金公司任职,之后下海创立私募。

在灵均的早期阶段,投研核心并非现在的马志宇,相关负责人的业绩也不够理想。是蔡枚杰果断与之“分手”后,引入了千禧年从业背景的马志宇,才解决了业绩难题。

据说,灵均投资也是最早在量化机构中实施“渠道下沉”的。

所谓“渠道下沉”,是消费品行业的术语。指的是机构销售团队深入到销售渠道的前线(比如二三四线城市),实施销售激励和宣贯的工作。

金融机构除了大型公募以外,很少有团队能够做“渠道下沉”,但灵均不仅做了,而且运行的很好,足见公司销售组织能力之强大。

此外,业内还传言称灵均投资的管理团队对规模成长有明确的激励和协调机制。

比如灵均投资内部,投研与销售负责人是设计了对赌机制的,即对投研而言,“每个自然年的收益排名必须大于等于规模排名”,对销售团队而言,“规模排名不能落后收益排名超过1个身位”。

投资明星是“催化剂”

资事堂发现,量化私募行业已渐渐从独重投资向投资、销售并重的方向发展。

综合渠道消息,目前量化私募机构中,管理规模最高的四家机构,分别是灵均投资、九坤投资、明汯投资和幻方量化,他们产品数量均超500只。

某种程度上,500只产品已成为头部“量化大厂”的入场券。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业内还有些机构距离500只产品“近在咫尺”,比如衍复投资目前的产品已有437只,最有可能成为内地量化巨头“第五号”选手。

资料显示:衍复投资创始人高亢早期任职于华尔街量化巨头Citadel(城堡基金),之后回国加入锐天投资,2019年他率领阿尔法团队离开锐天投资,和老东家 “和平分手”。

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了高亢的衍复可以少走许多新私募机构的弯路。凭借着前东家的积累和历史业绩,衍复迅速成立多只产品,并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衍复投资的“火箭式”增长,或许是其明星基金经理和狼性销售团队的“结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