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7月20日,医美赛道股集体大涨。截止收盘,华熙生物涨超12%,奥园美谷、奥美医疗涨停,哈三联、鲁商发展、昊海生科、普门科技等涨超7%,朗姿股份、水羊股份、长江健康、华东医药、国际医学(维权)等跟涨。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下半年,市场监管趋严后,医美板块一直处于震荡调整状态。那么此番医美赛道又因何走强?通过违规手段获得“短打收益”既不可取也不长久,那么医美行业正确的长期逻辑应该落点在哪里?
01
半年报
或超预期
近期市场进入中报业绩密集披露期,医美概念股的走强或与其半年报有关。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多家医疗美容诊所纷纷停业,因此市场普遍担心医美行业半年报或表现不佳。但近期市场有龙头股率先披露业绩,在疫情下反而韧性凸显,这些打消了市场此前的担忧。
此说法也并非空虚来风。今年一季度,由于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餐饮、旅游等诸多消费板块的业绩均表现不及预期,而美妆赛道相较其他可选消费品稳定性更好、受冲击小,龙头表现优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28家美容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17亿元,包括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医美概念公司今一季度业绩均延续上年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作为国内注射医美的龙头,爱美客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66.07%;录得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64.03%,展现出其较强的业绩韧性。
作为医美行业龙头,华熙生物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61.5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1.07%;珀莱雅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38.5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44.16%。
虽然板块受到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龙头股通过持续开拓多渠道、开发新品类和新品牌加深护城河,在疫情下反而韧性凸显。
随着疫情好转线下消费逐渐回复,医美消费也会随之恢复,医美产业链正迎来快速修复。据中银证券统计,6月化妆品零售同比上升8.1%,高于同期社零总额同比3.1%的增幅,化妆品零售呈现出明显的拐点。
02
成于“消费”
难在“医疗”
近年来颜值经济蔚然成风,医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已达1891亿元,其中轻医美场景成长迅速,非手术类医美治疗次数达2820万次,对应市场规模达977亿元。
图表 1 2018年—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随着医美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在毛利媲美茅台的医美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多家公司争先布局,包括药企、地产商、母婴公司等2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进军医美,如奥园美谷誓这样要出清地产业务做纯粹医美的企业。
但相较热情满满的业外资本,一些医美行业的“老将”显得更加冷静。更有行业人士直言:“现在的医美行业是一群羊在吃草,前面的吃饱了,后面的吃不到。”
而在医美市场“野蛮生长”下,也衍生了一系列的乱象,这主要是因为兼具医疗与消费双属性的医美赛道,成于“消费”,难在“医疗”。
一方面是行业内乱用药品等现象。艾瑞咨询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合法的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家,非法机构则达到了约8万家,是正规机构数量的6倍。
另一个在于人,医美行业不缺医生,缺的是好医生。数据显示,合法持证的从业人员只有约3.8万人,非法无证从业人员则达到了10万人。
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少的医生供给使得医生在行业中占据话语权,这也使得医美机构难以标准化运营。
在这些乱象下,市场也迎来了强监管,政策层面治理在于促使行业走向合规化、健康化、可持续化发展,医美市场将会迎来一场大洗礼与净化。
03
轻医美
是大势所趋
由于我国医美行业起步较晚,目前的医美渗透率在3.6%左右,而韩国的医美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1%,美国也达到了16.8%左右。因此我国的医美市场与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国金证券预计2023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3115亿元;中泰证券预计,2025年医美用户规模将达到3179万人,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
轻医美或是大势所趋,相较于需要手术的医美方式,更加安全、灵活,且恢复期更短,成为越来越多爱美者的选择。数据显示,2021年医美项目中,轻医美市场规模占比为49.2%,与手术项目差别不大。
在市场强监管下,行业也将迎来一场大洗礼。毕竟,越正规的机构越受到需要,医美市场本来就需要经历劣币会被良币驱逐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医生、机构、消费者,使得整个市场往安全性、规范性的方向发展。
- End -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