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投资市场要说热度不减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自然是有一席之地。随着“双碳”战略被写进“十四五”规划,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按下加速键。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的ESG投资也持续成为关注焦点。简单来说,如果投资是一堂必修课,那么ESG也逐渐实现从“附加题”到“必答题”的转变。
那么ESG是个什么呢?E是Environment环境、S是Social社会、G是Governance公司治理。而连起来的ESG则是一个全新企业评价标准,与传统投资重点关注公司的“财务绩效”不同,ESG投资更加关注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投入比较多的企业。
当然,作为投资理念的“升级版”,ESG也一定程度上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300ESG自基期以来上涨了21.19%,同期沪深300上涨了19.79%,从图上看,300ESG大部分时间均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7.6.30-2022.6.24。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过去表现的统计,不构成对指数及跟踪指数基金的收益保证,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那么问题来了,在复杂多变的A股市场,又该如何解答ESG投资这项“必答题”呢?
解题核心思路——绿色债券
求解,首先得抓住解题核心思路。今天要介绍的绿色债券,便是ESG投资“解法”之一。
近年来,在ESG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之际,绿色债券迎来了较快的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绿色债券自2016年以来实现快速增长,于2021年迎来进一步扩容,共计发行绿色债券626只,发行总金额高达6025亿元。
那么,作为解题重点,绿色债券有可能出现在哪些“考试”呢?我们不妨一起圈圈重点!
数学——发行规模增长
目前来看,国内绿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与世界第一的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数据来源: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海通证券研究所;截止时间:2021.11.1)。未来我国绿色债券扩容空间潜力较大,预计将在2022-2025 年发行规模有望增长。
数据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截止时间:2021.12.31。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数据仅为市场过去表现的统计,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语文——山水初醒,万物竞长
从发行主体企业性质来看,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地方国企、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央企业为主,债券评级以AAA级为主。而从发行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公共事业、金融、工业。其中公用事业行业发行人主要集中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领域,能源业也在2021年开始崛起,主要是一些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的企业。
2021 年绿色债券发行人行业分布情况、
2021 年绿色债券评级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截止时间:2021.12.31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数据仅为市场过去表现的统计,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化学——政策支持催化
自2015年9月以来,6年多时间,一系列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逐步趋于完善。2021年,国内政策面规范并支持绿债发行,首推“碳中和债”丰富绿色债券的子品种。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数据来源:东吴证券,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把握绿色债券机遇的工具
据了解,申万菱信旗下即将发行的申万菱信绿色纯债债券基金就是一只投资于绿色债券的基金,想要把握绿色债券机遇的投资者,不妨重点关注。
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沈科,拥有15年投研经验,4年投资管理经验,自2021年6月加入申万菱信,现任申万菱信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总监,目前管理安泰丰利债券型基金、安鑫智选混合型基金、恒利三个月定开债券型基金、集利三个月定开债券型基金、兴利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
沈科曾任职于平安资管债券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太平养老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在固定收益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擅长于大类资产配置和把握利率市场波段机会。此外,沈科管理资金的性质包括保险、银行委外资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银行自营账户等,在资产配置、组合管理及多策略交易方面经验丰富。
基于此,在投资中,沈科擅长根据产品风险收益要求制定大类资产配置计划,并根据市场判断,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力争利用各种交易策略在细分资产类别上进行收益增厚。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4年1月的申万菱信基金公司固收基金整体业绩表现出色。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申万菱信2021年全年固收类产品全市场排名38/134,近三年收益排名26/112。
综合来看,在风云变幻的A股市场,如果你也看好ESG投资,不妨关注ESG绿色债券机遇,而即将发行的申万菱信绿色纯债债券基金或将成为ESG投资的理想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和相关板块基金产品未来投资收益的保证,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