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ETF市场百花齐放 头部产品强力吸金

时间:2022-07-05 08:28:44 |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5年至2022年ETF场内申购赎回情况(单位:亿份)

注:2022年数据截至7月1日 范雨露 制图

今年以来ETF大放异彩,大量资金借助ETF布局市场,净申购份额近1700亿份,远超去年全年ETF净申购份额,再创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政策引导下的产品和制度的创新为ETF市场带来更多的活力。比如,7月4日首批碳中和ETF启动发行,为投资者把握碳中和投资机遇提供了工具。

今年以来净申购近1700亿份

投资者参与ETF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2022年刚刚过半,净申购总份额已远超去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ETF合计获净申购1682.83亿份,而去年全年ETF合计获净申购895.23亿份。

ETF素有“机构资金风向标”之称,其份额变动方向往往代表了机构对市场未来走势及板块热点的真实看法。从今年以来ETF净申购的情况来看,QDII类ETF颇受青睐,尤其是投向互联网板块的ETF更是强势吸金。

从互联网板块相关ETF来看,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QDII)获净申购196.14亿份,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获净申购116.38亿份。此外,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净申购份额在85亿份以上,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QDII-ETF)净申购份额也超过60亿份。

梳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对于互联网板块相关ETF,投资者是越跌越买。以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为例,年初至3月15日,其二级市场价格跌幅超30%,在此期间净申购份额超过80亿份。此后,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二级市场价格强势反弹,3月16日以来,涨幅超过30%。

从A股市场相关ETF来看,医药、科技及稳增长板块成为资金竞相布局的对象。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科创板相关ETF合计获净申购近170亿份,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净申购份额超过100亿份。科技领域中的半导体赛道关注度相对较高,今年以来半导体相关ETF合计获净申购126.03亿份。

在经历1年多的调整后,医药板块近期有所反弹。从ETF申购赎回情况来看,大量资金埋伏其中。截至7月1日,今年以来医药相关ETF合计获净申购近140亿份,其中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净申购份额超过50亿份。

稳增长板块相关ETF也吸引了较多投资者布局。例如,今年以来南方中证房地产ETF获净申购67.96亿份,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获净申购45.14亿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已成为资金在市场底部进行布局的重要工具,ETF净申购份额大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态度。

创新产品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ETF市场涌现了许多创新产品,为投资者布局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工具。例如,7月4日,首批8只碳中和ETF齐发售。从首日认购情况来看,易方达基金旗下碳中和ETF认购资金超10亿元,广发、南方等基金公司旗下碳中和ETF也吸金近10亿元。

从上报到发行,首批碳中和ETF一路快跑。4月21日,易方达、广发、富国、南方、招商、汇添富、工银瑞信、大成等8家基金公司上报了碳中和ETF;6月28日,8只ETF齐齐获批;7月4日,首批ETF即启动发行。

上述产品均是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以下简称碳中和指数)的产品。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罗国庆表示,跟踪碳中和指数的基金产品获批发行,为投资者进行绿色投资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也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除了ETF投资主题的创新,各家基金公司还在不同细分赛道上持续发力。例如,医药相关ETF类型进一步细化,6月国泰、华泰柏瑞、富国、鹏华等基金公司上报了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富国、招商、汇添富等基金公司则上报了中药ETF。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目前ETF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投资者参与热情较高。据上交所数据,2021年底ETF资产总规模达14052亿元,同比增长28%。同时,政策引导下的产品和制度创新也为ETF市场带来更多活力。2022年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又为内地和香港两地投资者跨境配置提供了新渠道;碳中和等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主题类ETF快速发展,则充分发挥了ETF在资金融通方面的作用。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基金公司还成立了指数研究部,根据产业趋势的发展,前瞻布局有价值的指数。易方达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公司从专业分工的维度组建了专门的指数研究部。指数研究部不仅要研究指数,还要研究跟踪国家的产业政策、指数投资策略模型以及相关产品和市场,了解投资者需求的变化。“我们希望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投研管理效率,将相关产品费率和跟踪误差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