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周尚伃
6月20日是可转债监管升级后的首个交易日,截至收盘,中证转债跌幅为0.33%,成交额为1237.5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减少近500亿元。其中,69%的可转债下跌,价格及转股溢价率“双高”的可转债跌幅明显,胜蓝转债、泰林转债、卡倍转债等9只可转债跌幅超10%。
近年来,随着A股再融资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可转债备受关注,目前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规模已超7600亿元。不过,可转债过度炒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转股溢价率超1000%、首日涨幅超270%的可转债出现。在此背景下,此次可转债监管升级可谓一场“及时雨”,将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监管升级
助可转债市场健康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可转债融资规模仅占再融资总规模的1%。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等其他产品进行再融资,2017年2月份,证监会对再融资政策进行调整,可转债逐渐获得市场青睐。2016年至2021年,可转债融资规模占再融资总规模的比例由1%提升至22.85%,募资金额则由2016年的212.52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828.47亿元,呈大幅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已有52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合计1107.93亿元,占再融资总规模的比例为33.19%。
随着可转债市场逐渐壮大,过度投机、炒作个券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例如,永吉转债上市首日涨幅高达276.16%。
在此背景下,6月17日,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统称《实施细则》),并向市场征求意见,《实施细则》包括设置涨跌幅限制、增加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标准、新增异常交易行为类型等。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细则》主要意在打击可转债相关投机行为,不涉及一级市场融资政策调整。因此,《实施细则》的出台并不会影响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
可转债市场风险逐步加大
转股溢价率维持高位
6月17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适当性通知》),自6月18日起实施。《适当性通知》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针对新参与投资者增设“2年交易经验+10万元资产量”的准入要求。
据记者了解,6月19日,券商上线了新规下的可转债权限开通服务,主要流程为:签署风险揭示书、进行适当性评估并完成问卷回访后提交开通申请即可。
虽然可转债准入门槛的提高限制了部分投资者参与,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较为复杂的金融品种,近年来可转债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可转债转股溢价率也一直维持高位。截至6月20日,417只可转债的平均转股溢价率为52.49%。其中,蓝盾转债转股溢价率高达901.64%,横河转债紧随其后,为465.64%,还有40只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均超100%。
2019年至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连续三年上涨,年涨幅分别达25.15%、5.26%、18.48%。但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持续震荡,中证转债指数跌幅为5.57%。
“在可转债上涨乏力的同时,成交额和换手率却屡创2021年以来的新高。自2022年4月27日至6月17日,平均成交额为1464亿元,平均换手率为10.88%,而年初至4月27日平均成交额为802亿元,平均换手率为7.34%。”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表示,这主要缘于可转债弹性降低时,部分游资追捧5亿元以下的小规模、低评级可转债,造成“双高”可转债频频出现。这种对小盘债的追捧无疑是不理智且不合理的,对正常市场秩序造成影响。
尽管《实施细则》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可转债仍具吸引力。陈雳告诉记者:“可转债同时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与纯债券相比,可转债的违约风险更低,与股票相比,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更为严格,相对而言挑出了一些优质公司。因此,可转债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较好平衡,深受广大投资者青睐,而《交易细则》的出台,抑制了可转债交易风险,加强了投资者保护。”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