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小鹏汽车越卖越亏?毛利率焦虑 何小鹏的质量冷思

时间:2022-05-27 19:22:31 |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铑财

真正的规模效应,需规模质量兼具

作者:于照野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作为2022年一季度新势力销冠,小鹏汽车或有深感。

亏损扩大、毛利率焦虑、毁约门、质量门……小鹏的成长痛点肉眼可见,何小鹏有啥良方呢?

01

销冠B面 为啥越卖越亏?

5月23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一季报:营业总收入74.5亿元,同比上升152.6%。

其中,汽车销售收入7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1亿元上升149.0%,主要得益于汽车交付量增加。超预期增长,振奋人心。

只是并不完美:相较2021年第四季的85.56亿元环比下滑12.9%。

净利亏损的B面更惹眼:亏损17亿元,远高2021年同期的7.9亿元与四季度的12.9亿元,环比扩大32.2%、同比扩大116.1%。

对此,小鹏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称,Q1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较高,确实给品牌带来一定压力。

问题在于,外部环境能全背锅吗?

拉长维度,2018年到2021年小鹏汽车经营亏损分别为17亿元、37.8亿元、42.9亿元和65.8亿元,持续亏损、且持续增长。亏损,是否已是一个难摆脱的“标签”?

玩味的是,总交付量再创新高,2022年Q1达到3456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59%,连续3季超越蔚来、理想,夺得造车新势力交付冠军。

为啥越卖越亏?销冠的规模效应在哪呢?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对造车新势力而言,亏损也是常态。市场产品仍处导入期,烧钱换取规模、换市场司空见惯,蔚来也在亏损、理想甚至由盈转亏。然跑马圈地的另一端,需警惕规模陷阱、把好发展质量关。

与蔚来、理想相比,小鹏汽车尚未从经营活动里获得正向现金流。这意味着,其在亏本卖车。2022年Q1末账面417.14亿元的资本储备仍算充盈,但亦比去年底减少了18.3亿元。

毕竟资本不是慈善家,市场也是有预期的。

近两年三剑客之蔚来、理想,都在拼命优化财务数据。蔚来最为生猛,从2019年的112.96亿降到2021年的40亿,亏额大为下降。

反观小鹏,亏损逐渐变大。这样的销冠含金量有多少?发展可持续呢?

大不代表强、不代表优。相比规模,质量更重要。

02

毛利率焦虑为何掉队?

具体看,小鹏Q1毛利率12.2%,相比2021年同期的11.2%有小幅提升,但环比2021年Q4下滑0.5%。

何小鹏曾坦言:今年新能源汽车厂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材料(主要是指电池);二是芯片,此前我们预计2022年下半年缺芯状况可能得到缓解,不过今年上半年非但没缓解,还进一步恶化;三是今年中国疫情的变化。

不是虚言,然自身无短板吗?

相同环境下,理想汽车Q1的车辆毛利率达到22.4%,蔚来汽车还未公布Q1数据,2021年Q4毛利率为20.9%。是否有掉队焦虑?

2021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表示,小鹏中长期目标是将整体毛利率提高到25%以上。2022年Q1电话会上,何小鹏再次重申这一目标。

急迫之情,溢于言表。只是,需要翻一倍的目标有多容易实现?又该如何实现?

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小鹏汽车旗下车型较多,售价不算太高,规模化还有提升空间,恰巧遇上原材涨价问题,在溢价能力有限情况下,亏损加剧难以避免。

2021年,蔚来、理想、小鹏的单车毛利分别是7.29 /5.95/2.34万元。可见亟需提升单车利润、品牌溢价能力。

差在哪里呢?或与产品结构有关。

最贵的小鹏P7价格在23.99-42.99万元之间,P5在17.79-24.99万元之间。

2021年10月推出的P5售价低于P7,违和的是其智能化并不输P7,是否会“左右手互搏”?2022年Q1,小鹏P7以56.21%的比例占据半壁江山,然环比2021年Q4下滑8.97%。

同时,新车交付增速同比、环比双下滑。三款主力车型中,G3交付量环比下滑63.6%,而“接棒者”P5环比仅增37.6%。

其实,提升毛利的答案并不难:改善产品结构、降本增效。

2022开年以来,小鹏汽车已宣布涨价,上调幅度10100~20000元不等,涨幅不算小。

财报会上,何小鹏表示,小鹏G9计划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四季度大规模交付;2023年公司计划在B级和C级市场各推出一款新车,彼时小鹏将覆盖15万元至40万元价格区间。“相信G9将成为高端智能纯电中大型SUV市场的爆款。”

信心满满,足够振奋人心。然愿景终究是愿景,要想结构性改善毛利,市场是否买单是关键。

03

如此节流 警惕得不偿失

归根到底,高端发力,品质为先,研发创新是根基。

然凛冽环境下,2022年Q1,小鹏汽车研发费12.21亿元,同比增长128.2%,环比却减少15.9%。

事实上,研发费占比自21年Q3起便开始下降。2021年Q4以来研发费占比已跌破18%,2022年Q1继续下探至16.4%。另一厢销售费占比则始终超过20%。

而“抠门”著称的理想汽车,今年Q1研发费超过小鹏1.49亿元,这也是其首次超越。

是否有悖“技术至上,全栈自研”的战略初心呢?

降本节流、精细化运营是一件好事,然踩刹车的方向更重要,需警惕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聚焦产品端,据36氪报道,即便是座舱、自动驾驶等小鹏汽车主打的智能研发体系,也都有预算下调的举措。

甚至包括引以为傲的软件系统。小鹏2021年Q1财报中将“XPILOT自动驾驶软件”带来的8亿元收入计入营收,并对其变现给予厚望。而一年后,这一展望变成“将硬件和软件打包收费的方式效果更好”。

2022年5月9日,小鹏汽车发布“两增一减”的权益、价格调整,对此前收费的NGP等软件实行免费,但取消终身免费充电及免费家用充电桩权益。

同时,2022年5月9日起,下订小鹏P5、P7的E/E+版本车型,对应版本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及升级服务已被调整为标配。

要知道,小鹏一直以技术控、服务控形象示人,如此降维操作是否有利品牌溢价、高端突破吗?

还有惹眼的,近日#小鹏汽车被曝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微博阅读量高达1.7亿。

多家媒体报道,有应届生反映通过校招获得小鹏汽车offer、签署就业协议后,5月小鹏方面却单方面解约。

对此,小鹏官方回应称,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并强调随着智能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小鹏汽车及生态企业持续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

话虽如此,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李海燕表示,春招结束了,这些学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对学生和雇主品牌,都将造成不小影响。

2022年初,何小鹏在内部信中强调,要调整节奏,降本增效。而Q1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的“三费”投入为16.42亿元,同比增长127.7%。

04

高端首先要高质

投诉烦恼 官媒点名

一些产品及服务层面的槽点,也是高端发力的减分项。

5月18日,经济日报发表《别让消费者为合同套路叫苦》一文,谈及小鹏汽车合同套路问题。如双方未协商一致解决该等争议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广州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换着用,车主一旦遇上分歧协商未果,就只能去广州维权。经济日报作者质疑,小鹏这些协议规定剥夺了消费者选择起诉维权的权利,并拔高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央媒点名、不算苛求,2021年2月3日,因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就格式条款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的违法行为等,小鹏汽车被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市监局行政处罚1万元。

2022年4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也曾认定北京小鹏汽车构成通过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就合同争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的行为,被警告和行政处罚。

浏览黑猫投诉【投诉入口】,截至5月27日15时,小鹏汽车累积共655条投诉,主要涉及质量问题、延期交车、订金退还、电池容量等相关问题,车质网上亦有不少相关投诉。

如交付方面,不少车主表示,提车时延期交付,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对此,小鹏汽车回应主要是电池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进度,所以只能延期交付。对于造成的不便,小鹏汽车并未提出赔偿计划。

续航方面,主力车型小鹏P7深陷“锁电”风波。

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投诉“小鹏汽车首批670N续航被无故锁电,80.3kw电池实际能充入70kw容量”、“670N涉虚假宣传,所用电池不是宁德时代的”等等。

据媒体报道,有不少小鹏P7车主在2021年底进行OTA升级后,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原本表显480公里的续航里程,升级后降至430公里;576公里续航里程,升级后变成513公里。

对此,小鹏客服回应称目前没有充电锁电的情况,除充电限值外没有一个限制充电电量的相关操作设置。

安全性方面,车质网上相应品控投诉也不少。

2022年3月28日23时左右,深圳一辆小鹏G3汽车发生爆炸,继而起火。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至今,小鹏汽车已发生不下5次自燃。

2022年4月,据点时新闻报道,有湖南小鹏汽车车主险些因自动辅助驾驶失灵引发车祸,并配有事发时的视频。小鹏汽车回应,该事故系车主没有保持对车辆前方环境的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所致。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不过,种种争议非议,肯定不利口碑。

2022年4月16日,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2021年度新势力品牌质量排行”,小鹏汽车在十个品牌中处于垫底位置。

销量冠军,质量垫底。这样的反差不得不让人冷思:

高端突破,除了高价更要高质。在重体验、强口碑的激烈竞争中,面对种种槽点质疑,小鹏汽车的毛利率翻倍战、高端升级战有多好打、胜算几何呢?

05

真正的规模效应 一场高阶新战

一句话,质量比规模更重要。销冠小鹏品质提升战,迫在眉睫。

“我们一季度业绩为2022年强势开局。尽管受半导体短缺等因素影响,我们仍有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在何小鹏看来,凭借自研技术开发能力和主动的供应链管理,小鹏可以很好应对半导体短缺和新冠挑战。

的确,经历无数风雨历练、小鹏汽车能跻身三强,是有实力护城河、忧患意识的。

强链补链方面,2021年下半年,小鹏汽车开始引入更多的电池合作伙伴,如中创新航、欣旺达、亿纬锂能等。

网络渠道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在全国138个城市已布局366家门店,自营充电站达933座。

技术创新上,将在新电池平台技术上,应用包括CTP、超充能力、碳化硅技术等技术方案、新电芯材料,加强车辆的性能和补能能力。

同时,探索更多元化的营收渠道。在何小鹏看来,智能汽车企业下一步会衍生出新的软件服务方式。“例如以软件包加场景组合的新服务收费方式,以后会考虑推出。”

无需赘言,小鹏汽车、何小鹏也有查漏补缺、产品精进意识。

只是,内忧外患中,留给两者的时间并不多,脚步需要更精准、更高效。

可以肯定的是,走过鸿蒙初开、粗放发展的上半场,下半场的新能源汽车之争必然更加高阶、白刃。精耕细作、核心技术为先、质量口碑取胜,一个也不能少。

大不代表强,真正的规模效应,需规模质量兼具!

这场高阶新战,小鹏汽车、何小鹏能打好吗?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