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也许,A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现

时间:2022-05-26 19:23:45 | 来源:市场资讯

从2021年8月至今,A股持续调整,其中创业板尤甚。导致投资者痛苦不堪。从2022年上海遭遇疫情为历史性标志,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此外,美股等西方股市也表现惨淡。

但是,也许A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现。何故?

一是疫情带来的巨大而持续的影响,无论市场还是普通民众,皆已领受。有各种研究报告罗列中国受到各类封控措施的城市数和人口数,这些并非秘密。官方对于清零总方针的强调也很明确。民众和市场对中国政府如何防疫的预期已了解,。围绕如何防疫的纷扰已难以存在,说明此重大因素已大致包含在股市投资者的预期之内。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的凸显极,其震撼力已让大小机构和股民基民领受。也有各种官方数据,显示了4月份金融货币数据无论同比还是环比的变化,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4月份财政收入数据的变化。各类型居民消费的变化,以及年轻人失业率的变化,这些数据受到广泛关注。

而房地产销售/投资数据,以及进出口数据,国内物指数等则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人们甚至已不再对主要数据多大程度上真实或者失真太过纠结,也不对官方数据和个人主观感受之间的反差再起纠结。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人们比较2020年第1季度的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比照当下的疫情动态和宏观政策,可轻易对当下的GDP、就业和通胀给出接近真实世界的判断。

三是财货货币刺激之类,已很少被提起。2021年下半年到春节前,股市出现了一些反智研究报告,不少卖方研究不断强调要在春节前加仓,其主要逻辑无非是楼市和经济下行压力大,供给受限、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因此刺激政策将如何发力云云,这和换届之年的大环境和惯常政策做法背道而驰。如今,除了海外媒体还偶有中国将如何以N万亿美元刺激经济,国内偶有基建热潮将如何鼓舞之类,也几乎不再有企业和投资人对普降甘霖式的宏观政策有太多预期,最多也就是“发钱发钱”之类的祝福。

既然人们对疫情、经济和政策总体上已形成一致预期,不祈求奇迹,那么A股为什么也许已现窗口期?

一是从年内经济季度波动看,不少人可能在猜测第2季度也许是年内最低,随着上海社会经济逐渐重启,也许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会那么陡峭严峻。

二是从政策面看,稳定股市也是应有之义,3000点沪市的政策含义短期内被反复证实。不利于经济和股市的严厉政策或可大致规避。至于房地产和平台经济能否重挑大梁,则是另一个冗长叙事。

三是欧美股市不佳,暂时不具避险性。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搅动了全球,如果说欧美有什么差异性,那就是美国经济岁末由滞涨转向衰退之后,2023/24两年通胀回落经济启稳,2025年或有所反弹。而欧洲经济则陷入衰退后难期反弹。至少到2023年上半年,欧美股市债市才能从动荡中逐渐平息,那么此前避险资金从新兴经济体的撤离也相对迟缓。

因此,在生存法则之下,A股市场参与者做多的意愿,远远超出了杀多的踩踏。

其特点也许如下,一是这种做多窗口期,不太受到真实经济和宏观政策的制约,金融资产价格的虚拟性,决定了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偏离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也就是无论真假,只要某种做多的叙事方式打动了投资者群体,那就够了。

二是这种做多窗口期,意味着A股可能走出相对独立于美股的行情,毕竟中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相关性在迅速弱化。

三是这种做多窗口期也许充满投机性、短暂性和自救性。投机性意味着公司或行业基本面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故事怎么讲;短暂性在于也许5-9月更值得关注,此后许多重大变量如何设定,必将决定股市中长期的未来;自救性在于也许投资者的兴趣,更在于跌幅巨大的个股、行业和板块,而不是拘泥于估值的所谓安全资产。

作者钟伟:民生加银首席经济学家。

风险提示: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要约邀请或承诺,文中相关评论、观点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投资者须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及公告,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基金管理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和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