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交易、赎旧买新、跟风操作、出盈保亏、风险偏好不稳、买便宜基金不买贵基金、偏好补仓已持有基金、低效分散、买年度冠军基金等9类行为偏差,你“持有”几个
《投资时报》 邓妍
“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是科学,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方法;说是艺术,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减少噪声对自己的干扰、洞察他人的冲动和错误。一个人,如果没有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做不好投资的。”
这是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在他的新书《理性之外》序言里,写下的一段感慨。或者,也可称之为“指引”。
经过20多年发展,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凭借规范透明、专业度较高的优势,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信任和青睐,近年来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末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整体管理规模突破25万亿元,数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且长期收益率大幅跑赢同期上证综指。
然而,公募基金在行情较好时备受关注、市场较差时很快遇冷,“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靠天吃饭”“冠军基金、爆款基金、赛道基金魔咒”等行业现象,并未因公募基金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中流砥柱而明显改观。
这些困扰行业长远发展的怪圈,被市场不断拿出来并频繁讨论,基金投资者投资体验欠佳的痼疾不断被凸显。除了公募基金行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客观原因,基金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是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基金投资者角度看,对不同的市场状态,我们是否都能基于理性判断做出投资决策?我们又有哪些行为习惯会损害自己的投资收益?
巴菲特说,成为优秀投资者的最好方法是阅读。
作为基金投资者的我们,要想成为优秀投资者、保值增值手中的财富,又可以阅读哪些有裨益的书籍?对于基金投资者尤其是个人“基民”而言,《理性之外》,或许可以成为一部值得精读学习的投资指南。
书中聚焦权益基金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深度剖析了他们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其中提到的种种行为偏差颇具代表性,阅读过程中,定然能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书中针对国内基金投资市场提出的结论和建议,亦有诸多独特之处,系国内首次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角度,采用实证分析和实验分析两种新兴方法,在对基金个人投资者行为特征、心理因素、群体分布进行透彻分析之后得到的。
之所以能如此“独特”,与《理性之外》两位作者的“特殊”背景密切相关。
作者之一王立新,经济学博士,从事公募基金行业超过24年,在银华基金服务整20年,现任银华基金总经理,是基金行业从业时间最长的老兵之一。长期在基金公司担任高管的经历,赋予了他敏锐且有高度的视角,实证分析和实验分析的赋能,更提供了著述过程中真实且丰富的数据和场景。另一位作者杨宇系华宝证券首席财富官,具有16年金融与互联网复合从业经历,是国内最资深的金融产品研究专家之一,在金融产品、资管生态和投资者行为等领域,研究经验丰富。
得益于两位作者多年行业实践经验的积淀,叠加大量基金投资者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基金投资者真实交易记录,以及行为金融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最新科学方法运用,《理性之外》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现实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象,揭示出侵蚀投资收益的不理性行为的背后原因。
投资者的综合投资能力欠佳
经济学告诉我们,理性人不会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但经济学家的预测与现实中人们的决策往往有很大距离。现实中,不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比比皆是,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也时有发生。
在中国公募基金这个大市场中,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同样存在。
基金业协会的一组数据描述了这种偏差的结果:2020年,盈利超过50%的股票基金占基金总量的59.79%,而同样盈利水平的个人基金投资者,仅11%;盈利在20%—50%的股票型基金占36.03%,个人投资者仅15.83%;盈利在0—20%的股票型基金占3.92%,个人投资者却高达25.08%。亏损情况的对比更为触目惊心,有16.7%的个人投资者亏损0—20%,更有31.3%亏损20%以上,而2020年全市场并没有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
这些数据意味着,“基金赚钱”—公募基金整体上大幅战胜了指数,体现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在《理性之外》中,作者将“基金赚钱”归因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是专业投资者,他们有强大的研究支持和管理平台;高素质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和严谨的决策流程,具备一般个人投资者不具备的专业优势;就像一般人无法替代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一样。
但同时,数据也意味着,“基民不赚钱”—基金个人投资者并没有赚到应该赚的钱,有些投资者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往往成为直觉和情绪的奴隶。
针对长期困扰基金行业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理性之外》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实证分析、金融实验,其成果和结论内容非常丰富,十分有趣,也值得深思,尽管有些结论让人“备受打击”。
对权益投资者行为特点的调查统计显示,尽管现在基金投资信息基本唾手可得,但超半数投资者认识模糊或存在认知偏差,仅有10%—20%的投资者认知清晰;从投资业绩看,50%以上的投资者跑输大盘。
基于银华基金投资者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基金投资者并不存在“聪明钱效应”,即并不具备较好的基金投资能力。过度交易、处置效应(出盈保亏)、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风险等级、收入不同的人群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另一个同样不尽如人意的结论是,基金投资年限并没有成为改善投资者理性的重要因素—有些投资者虽然基金投资年限较长,但实际上并未掌握多少有效的基金理财知识。这是值得基金投资者思考的问题,也是从事基金投资者教育的各方,值得反思的问题。
9类投资偏差你中了几个?
基于多年的研究和积累,《理性之外》较为全面地将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差归纳为9类:过度交易、赎旧买新、跟风操作、出盈保亏、风险偏好不稳、买便宜基金不买贵基金、偏好补仓已持有基金、低效分散、买年度冠军基金等。
书中对这9类行为偏差亦进行了详尽分析。究其原因:个人基金投资者缺乏金融知识、认知偏差、情绪偏差,这些都会导致投资者难以正确使用基金产品;学习金融知识、纠正认知偏差,需要一定专业度,逐一纠正更需要较好的决心和意志,相对而言,情绪偏差最难纠正,需要更多地依靠外部力量。
然而,需要关注到的一个现象是,在国内基金市场,本应给个人基金投资者提供帮助的外部力量,却时常推升情绪偏差,而不是相反。
比如,在新老基金长期区别不大、短期各有利弊的情况下,投资者却普遍存在赎旧买新的现象。
《理性之外》中披露的一项调查显示: 73.77%的投资者赎旧买新的资金比例为25%—50%,45%的银行客户经理,有超过一半的新基金销售来自老基金赎回—银行客户经理确实在投资者赎旧买新上最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赎旧买新”偏差最大来源,是基金销售渠道的主力—银行。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银行客户经理电话、微信告知抢购爆款基金,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这只基金一定会成为爆款,而且会出现按比例配售,所需资金来自赎回持有的旧基金。
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需要了解的一个行业“规则”是,基金代销机构是以销量考核客户经理,而不是以存量或基金投资者满意度为考核指标。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客户经理的目标是卖出更多的产品,这与基金投资者想获得收益的投资目标并不统一。由于基金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多样化需求等等都让位于单一的销售目标,助长了“赎旧买新”“重首发轻持营”以及销售适当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存在。
这种延续多年的行业现象意味着,纠正投资行为偏差任重道远。投资者的理性引导和行为改善并非易事,让理性之外的投资行为回归理性,既需要投资者个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监管部门、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等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如果大多数基金投资者趋向理性,某种程度上将对资本市场、基金行业走向成熟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些建议可以收藏起来
难能可贵的是,在较为充分地分析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深化对非理性行为认识和理解之外,《理性之外》还给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
譬如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需加强自身投研能力建设,以优异业绩回馈投资者,这是基金公司和整个行业的价值所在、应有之义。此外,产品设计的优化、清晰的产品描述、公司考核机制等环节,都应是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克服非理性行为的着力点。
对于销售机构,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基金理财人才培养机制。没有人才队伍,向投资者提供持续、有效、专业的基金投资咨询服务就无从谈起,只能是服从于基于销量的传统考核模式,由此,将更为放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偏差,而不是相反。目前,销售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建设多样化系统,以加强对基金投资者的陪伴与投资者教育服务,这一趋势需要鼓励和坚持。
对于个人基金投资者,《理性之外》倾注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议。
梳理看来,个人基金投资者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自我警示。
一是个人投资者需正视自己的投资偏差,不断学习,“学然后知不足”,不断发现自己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客观评估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投资能力。
二是个人基金投资者需认识自我,努力克服认知偏差。每个投资者的偏差特点都不一样,也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偏差集合、风险偏好体现出不同的投资模式。
三是个人基金投资者要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投资行为模式,尤其要关注自身的投资行为模式与自己实际的财富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是否相匹配,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舒适区”。
作为一本可誉为指南级的读物,《理性之外》所蕴藏的哲学思考和现实思考亦十分丰厚。
比如,理性与理性之外并不应是对立关系,两者之间体现出来更多是一种思维差异,理性可以以“理性思考的方式”关怀他人;各方力量推动基金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普及、推进与创新,基金投资者不断提升理性,虽不会彻底战胜非理性偏差,但是基金投资者的财富增长、“基金赚钱,基民也赚钱”共同富裕的局面值得不懈努力去追求等等。
从这些角度出发,读一读《理性之外》将给您带来裨益,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基金投资行为偏差,更可能获得较好的基金投资体验,轻松且快乐地拿到更多的基金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