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式火锅捞王赴港上市:现金流深受疫情打击,利润降八成,但为管理层财务上的保守点赞
来源:市值风云
三个台胞在上海成立的品牌,目前经营上遇到一定困难,筹备香港上市助力规模扩张。
作者"小鑫
编辑 |小白
2010年,台湾人赵宏泽、李裕成、陈湘在上海创立了捞王。李裕成和陈湘负责出资,赵宏泽负责具体经营。
今年3月14日,捞王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计划募资2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风云君发现一段有意思的话,“我们的胡椒猪肚鸡如同快板,双腊煲仔饭如同行板,而马蹄竹蔗水如同急板”。风云君虽然还没有去吃过这家餐馆,对古典音乐也是一窍不通,但是大受震撼。
在餐饮业普遍复苏的2021年,捞王营收13亿,同比增长16%,从疫情中有所恢复。但是净利润仅有1400万,同比下滑79%,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滑了83%。
这是怎么了,公司上市难不成是因为撑不下去了?
现金流紧张,多年来首次净新增4000万借款
2021年,捞王的员工成本大涨了22%,折旧摊销上涨了18%,租金开支上涨了55%,经营利润因此下滑了58%。这是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来,疫情的影响还不仅在于不能开门迎客了。去年疫情缓解之后,开店的费用1分不少,再叠加门店数量的扩张,但是来吃饭的人并没有增加多少,这才是要命的。
今年以来,疫情在多地持续反复,公司的主要经营地上海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来源:腾讯新闻)
不过,更主要的问题还出现在现金流上。
捞王一直以来在财务上都很保守。2018-2020年,包含租赁负债付款的自由现金流始终为正数,但是去年转负,净流出3000万。
之前都没有负债的捞王也在去年净新增了4000万的银行借款,刚好填上现金流的坑并有一点结余。
即便如此,去年底公司账上的银行结余和现金也只有1.4亿,而一年以内的租赁负债就高达1.02亿。公司不得不想办法了。
去年3月,捞王就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但是申请已经失效。今年3月是公司在港交所的第二次递表。对于公司而言,在现阶段融资稀释股权肯定没有上市变现来得划算,毕竟公司也没有债务上的风险。
在最新的招股书中,捞王表示上市融资有2大目的:一是建设二号中央工厂,目的是接替目前租约快要到期的中央工厂,预计明年三季度前完工;二是继续开店,今、明、后年分别要开设44家、60家、80家门店。
新的开店计划相比旧版招股书已经缩减了不少,公司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
(来源:2021年3月招股书)
门店扩张速度加快,但翻台率下降
捞王经营的粤式火锅,主打胡椒猪肚鸡汤底。公司的15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以及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
这年头,做火锅的不“碰瓷”一下海底捞(06862.HK)那绝对是说不过去的。在中国连锁火锅品牌的自营业务排名中,捞王排第四,前三分别是海底捞、呷哺呷哺(00520.HK)、七欣天,第五是巴奴火锅。
只讨论直营店好把自己的排名拉高,这已经是被风云君吐槽过的老套路了。排名第三的七欣天风云君也有过研究,欢迎大家到市值风云APP搜索查看。
按店面数量算,捞王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2010-2013年,公司在上海地区小规模发展,门店不超过20家;
2013-2017年,公司逐渐扩张到超过50家店,经营范围也扩大到江浙沪;
最近几年,公司进入了更多城市,扩张速度也变得更快,达到15家/年左右,其中去年新开了20家店面。
(来源:界面新闻)
店面数量扩张一直是连锁餐饮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品牌价值变现的关键。但是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这样的扩张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2020年受疫情影响,捞王同店翻台率下滑了19%,从3.2次降至2.6次,日均销售额下降了12%;2021年,同店翻台率继续下滑8%,从2.6次降至2.4次,日均销售额下滑11%,显示出2021年平均每桌的消费金额也在下降。
公司在解释2021年经营数据时表示,“由于中国零星出现COVID-19疫情”。言辞匮乏的背后体现了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成本和租金又大幅上涨,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降到3.4%、1.1%。
其实海底捞、呷哺呷哺去年都出现了亏损,海底捞的同店翻台率也从3.8下降到了3.5。因此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担心的事,反而是公司的扩张战略能不能行得通更值得论证。
(来源:海底捞2021年业绩公告,左列为2021年,右列为2020年)
海底捞去年11月表示,如果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店。
(来源:海底捞公告,2021.11.05)
草根创业,分红保守,值得点赞
有句话说得好,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了三年。疫情以来,很多行业的不仅是经营受到了影响,以前人们一直坚信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依靠门店扩张来实现营收增长,餐饮业算得上重灾区。
即便是火锅行业龙头海底捞,在一些选址不够好、附近门店过于密集的餐厅中,也会出现客流量不足的问题。
捞王的价位比海底捞更高,而且大多开在高端商场内,公司的目标群体也以年轻人为主。这些都决定了捞王的客户群体有限,而且口味善变。
(来源:捞王招股书)
(来源:海底捞2021年业绩公告)
猪肚鸡火锅能够在华东取得成功,在广东也有基础,但是其他地方呢?用户的培养和教育是捞王必须要考虑的。公司坚持直营也为扩张失败带来了更大风险。
捞王创业早期的核心是赵宏泽。根据台湾节目2017年的采访,赵宏泽小时候学习不好,高中上了五年,后来参军,退伍后当过火锅店店长。
后来在哥哥赵亮的引领下到大陆创业,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后,有一次看到朋友在广东开的火锅店生意非常好,于是就在上海开火锅店创业。这是一个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
2020年10月,赵宏泽辞任公司董事,接力棒交给2013年加入公司的廖志伟,也是赵宏泽一起长大的发小。
(左为廖志伟,右为赵宏泽)
目前,联合创始人李裕成、陈湘、黄雅玲(陈湘的配偶)、赵宏泽、王咏诗(赵宏泽的配偶)分别持有捞王29.92%、7.51%、1.33%、4.26%及2.00%的股份,合计达到45.02%,且是一致行动人。
2018-2020年,公司都进行了派息,分别占当期自由现金流(包含租赁负债付款)的6.3%、42.8%、29.9%。分红比例适度,上市前的运作颇为正规可靠。
总的来说,捞王在负债和分红上都偏保守,这点值得肯定。不过公司目前也面临现金流的问题,在今年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如何挺过这段时间肯定是管理层首先要考虑的。
从疫情以来餐饮业的变化来看,捞王的经营数据和盈利虽然都有下降,但在同行业中也是可圈可点。
而对于其今后每年40家以上的店面扩张计划,对照其翻台率,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你的专属投资礼包!更有百元京东卡、188元现金红包等你拿,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