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一家是手握重金却营收增长趋弱的老字号,另一家是多年投入研发急需资金“输血”的创新药企,云南白药和上海医药,两个国资手中的重要资产,因为种种原因走到了一起……
云南白药豪掷百亿资金“牵手”上海医药。
3月17日,云南白药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进展公告,拟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上海医药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的6.66亿股A股股票,认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12.30亿元。
公告同时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上海医药6.66亿股A股股票,占上海医药发行后总股本的18.02%。3月18日开盘,上海医药一字涨停,报22.48元每股。
一家是手握重金却营收增长趋弱的老字号,另一家是多年投入研发急需资金“输血”的创新药企,云南白药和上海医药“牵手”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近年来,云南白药在生物医药细分赛道力量不足,而上海医药坐拥上海国资委旗下所有医药工业的资产,拥有丰富产线可补缺其短板。另一边,上海医药零售端偏弱,且上游原材料供给有所欠缺,云南白药可以将其补齐。
此外,据公告表述,此次上海医药引入云南白药,或许看中的还有其作为国企混改“标本”的身份。
一个药企混改“双赢样本”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缺钱”的上海医药
大手笔投入新药研发三年有余,上海医药手中的现金吃紧。
云南白药此次百亿定增进入上海医药,实际源自后者2021年5月推出的一个定增预案。去年5月12日,上海医药曾公告称,拟向上海谭东、云南白药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143.84亿元,其中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拟认购不超过112.29亿元。
而就在定增预案发布的两个月前,上海医药刚刚宣布将发行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用于偿还公司及子公司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与此同期,资料显示,上海医药账上货币资金为221亿元。但实际上其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水位颇高,资产负债率也已达63%。
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医药流通企业,上海医药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药流通企业是被上下游“挤压”的对象,要实现快速发展,就需要一面与上游厂家深入广泛合作,保障产品供应;一面加快下游销售网络布局,全面建立与各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医疗改革下,由于医保基金控制社会总成本、控制对医疗机构的支付,由此加剧了医疗机构不断延缓对上游医药流通企业的支付。因此,医药流通企业既面临给厂家“垫资”问题,又要承担各公立医疗机构长账期、高欠款的问题。
根据此前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9.09亿元,同比增长2.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6亿元,同比增长10.17%。
虽公司营收在2020年高达1919亿,但报告期内,上海医药在2020年非流动负债却高达89.68亿元,较2019年同期暴涨654.50%。
进一步往前追溯,从2020年回看至2018年,上海医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40%、63.96%和63.31%,同期内短期偿债能力却逐年降低,流动比率分别为1.36、1.31和1.22;而2018-2020年上海医药的资金缺口累计约787亿元。
一边是巨大的资金缺口,另一边,上海医药仍然在加大新药研发力度,2018年-2020年,公司合计研发总投入达到4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
公司需要良性运转,上海医药需要寻找一个力量,帮助自己解决资金层面的困难。同样面临着混改的任务,上海医药把视线放在了云南白药身上。
旨在国资委引入混改?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上海医药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而此次上海医药引入云南白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同样也是看中云南白药的混改经验。
上海医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如此说道:“云南白药整体上市的改革方案已成为企业混改的范本案例,实现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互利共赢,全面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也是助力公司进一步实施混改的最佳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三年国改进入关键之年,多家民企“牵手”国资,国企也纷纷引入民资。此前中央到地方都已明确目标,未来“国民共进”下的双向混改将加速,上市公司成主要载体。
一般而言,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合作,有助于上市公司构建紧密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依法依规建立全面市场化的企业治理机制、有效推动重大决策的实现、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和稳定作用。
云南白药一直被外界视为混改的“模范生”。
2018年,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的交易金额达到510.28亿元,这笔巨额资金交易的混改案例引发资本界轰动。
具体来看,此前云南白药通过向白药控股的三家股东: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发行股份的方式对白药控股实施吸收合并。
云南白药为吸收合并方,白药控股为被吸收合并方,吸收合并完成后,云南白药承接白药控股的全部资产、负债、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将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
而此次交易公告内上海医药也表示,“鉴于云南白药业务创新转型及先进机制经验”,而云南白药的业务创新的案例莫过于此前的国企混改。
▲图片来源:上海医药公告
实际上,这场合作的意义并不限于此。
“双赢”样本
近年来,云南白药的投资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其中云南白药对小米集团的投资高达16.32亿,对伊利股份投资8.87亿,对恒瑞医药投资4.26亿,而净利润增长却开始逐渐也依靠起投资收益。
而从业务板块来看,昔日的“中药巨头”因跨界日化产品,将牙膏做到了全国第二的行业地位,而云南白药就此变身“云南日化”。曾以白药系列药品闻名的云南白药显然不甘如此。
此次与中国医药合作,从业务板块层面看不乏是个突破“困局”的方法。
云南白药虽作为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头部企业,但在生物医药细化领域自身的力量有所欠缺。
中药行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弱成为所有中药企业的一个诟病。此前财报数据显示,云南白药在2020年研发投入为1.81亿,仅为上海医药的10%。
从创新产品来看,云南白药中药产品中唯一出彩的就只有一个创伤品种,而上海医药在2020年投资设立上海国际中心,逐步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市场推广等业务发展的平台。
此前公开场合,云南白药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汪戎表示,上海医药旗下囊括了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所有医药工业资产,其在新药研发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平台和体系,并拥有丰富的在研新药管线。
从上海医药的研发管线来看,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多,其创新药管线已从 2018年的11项产品增长到25项,其中15项已进入临床或上市,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I001(“SPH3127 片”)已启动临床Ⅲ期试验。
此外,上海医药在年报中还透露预计到今年年底,管线数量将进入3字头时代,并有多个项目进入临床III期。
而上海医药除去创新药物管线布局广外,最主要的强项渠道是公立医疗终端,在未来或许也将给云南白药带来更为广阔的业务板块。
对于上海医药来说,其强项渠道是公立医疗终端,在零售端是偏弱的,且云南白药在原材料上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创造收入,而上海医药在上游原材料方面有所欠缺的。
同时,云南白药的入驻可解决上海医药上游原材料的问题。三七作为云南特产植物,云南白药已达到人工种植和培育的程度,而云南十万大山中珍贵草药众多,财报显示,公司种植销售收入可达几百万,不仅在原材料上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创造收入,在上游原材料方面有较强的地位,而这正是上海医药所欠缺的。
与云南白药合作后的上海医药除了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也可解决上海医药作为医药流通企业被上下游“挤压”的困局。
据业内人士分析,整体来说,双方此次通过以股权合作为依托,从而实现在业务层面的合作,无疑更具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福利来了!低位布局良机,送你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