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铑财
科技先行,质效升级!
作者:慕子
“在整个A股市场,只有两种科技股,一种叫酱香科技、另一种叫浓香科技”。
“如果你不买白酒股,凭什么说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呢?”
......
网友们的调侃,总是别出心裁。
站在产业角度思考,“科技白酒”还真不是虚言。
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曾表示,进入“十四五”时期,酿酒产业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持续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还需不断增强。重点选拔智能酿造示范项目,推动行业创新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率,切实形成推进酿酒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鼓励、重视、切实!字斟句酌,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对千年白酒业同样适用,若想持续保持生命力,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
想来,这也一线酒企近年开启科技“军备竞赛”的原因所在。
意外的是,这场热闹角逐中,白酒界“YYDS”茅台、以及次高端巨头剑南春却露出了另面人设。
01
丢掉“科技”光环?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公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全国17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有142家因评价得分低于60分,被评定为不合格。
11家酒类相关中心参加了评定,其中白酒企业6家,茅台得分50.7分,排名1672名,剑南春得分55.9分,排名1649名,因评价不合格,均被取消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给出上述评分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大有来头、极具权威性。其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负责,旨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基于创新投入、创新绩效等50项指标,全面系统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企业技术中心评定中的最高等级,也是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
本次评价中,也不乏高分酒企,如五粮液(82.3分),排名385位;汾酒(79.6分),排名557位,甚至国台母公司天津天力士集团得分89.2分,进入了TOP100。
换言之,茅台、剑南春丢失资格,问题更多在于自身。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对评价为基本合格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提出警告,督促所在企业抓紧进行整改;对评价为不合格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分中心,撤销其资格,两年内不得再次推荐申报。
衍生影响有多大呢?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不是简单一个名头,因评定影响力巨大,其不仅象征企业技术水平能力,获评者还能享受一定政策和税收优惠。得到或失去,对消费信心、资本信心、企业信心都会形成一定波澜。
从此看,茅台、剑南春丢掉这个“科技”光环,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危机挑战。到底什么原因?又能否找回荣光呢?
02
意外与不意外 茅台科技争议
客观而言,作为白酒业老大,贵州茅台对科技酒企的打造称得上执著。
2021年11月,在茅台科技大楼开工典礼上,董事长丁雄军表示:“让茅台始终保持行业科研领域领先地位;要系统规划茅台科技创新工作,形成清晰的发展目标定位;要加强科研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构建科研创新人才体系;要持续推进生产技术领域小改小革,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助推茅台高质量发展。”
信心满满,掷地有声。没想到,半年还不到,茅台就被取消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不免令人尴尬。
不过看看下面表现,丢掉资格也不算意外。
2017-2020年,贵州茅台研发支出总额分别为4.35亿元、3.86亿元、2.21亿元、1.32亿元,分别占总营收比例0.75%、0.52%、0.26%、0.14%。支出额及占比均持续下降。
2021前三季,研发费甚至仅0.42亿元,占总营收的0.056%。
研发人员数量方面。2017年,贵州茅台研发人员1679人、2018年为551人、2019年495人、2020年为513人,同期研发人员量占全部员工数量的比例分别为6.99%、2.07%、1.83%、1.77%。
对比千亿营收、超五百亿净利,研发支出是否够看呢?
实际上,茅台科技创新方面的争议并不少。
早在2021年2月,贵州茅台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日多个推荐单位公布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拟推荐名单。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个人履历看,王莉在白酒研发方面有着亮眼成绩:
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白酒评委,国家酿造高级评酒师等荣誉称号。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3项,主持开发的“高粱中支链淀粉测定方法”、“茅台酒指纹模型的建立”等已在工作中实际应用,此外还参与编写了白酒业相关技术标准。
入围院士推荐、增强企业科技属性本是一件好事,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舆论认为,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主要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更应关注科学技术领域人才。而酿酒业本来存在一定争议,王莉科研的核心开创性、行业影响的深远性多少仍需考量,能否代表“科技兴国”趋势要打一问号。
有网友发问,王莉凭什么和袁隆平、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齐名?
2021年4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王莉并未入选。
院士“科技牌”没打成,又被踢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梯队,公众对茅台科技属性的认可度自然打些折扣。
03
ESG评级下调
千亿冷思:靠啥持续增长?
放眼A股,价值投资正在成为主流。科技属性、核心创新力成为价值标的一道新分水岭。“科技人设”,对白酒龙头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营收已过千亿的贵州茅台,一览众山小也高处不胜寒,如何持续打开增量空间,离不开创新这个提质增效之源。
2021三季度,MSCI三季度将贵州茅台的ESG评级由B级调至CCC,成为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ESG评级最低的企业。
据悉,在ESG评价维度中,产品创新研发投入是重要的社会指标。茅台自2018年4月接受ESG评级以来,一直稳定在代表“行业落后(Laggard)”位置的B级。
MSCI指出,贵州茅台在公司治理、商业行为、产品安全与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包装材料及废弃物、产品碳足迹等议题方面的管理与表现均处同业落后水平;在水资源方面的管理与表现处于同业平均水平;没有议题领先于同业。
自然这一结果不利资本信心。2021年9月底,资产管理规模2.6万亿美元的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披露持仓信息,旗下多只基金产品大幅减持贵州茅台。
如美洲基金-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三季度末持有582.32万股,季度环比下降11.19%。以三季度均价1800元左右计算,仅一只基金产品就减持茅台超13亿人民币。
好在,最新的业绩表现加分不少。
3月初,贵州茅台公布2022年1月至2月的主要经营数据,营业总收入20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10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
2022年1月1日,茅台发布年度公告,预计2021年营业总收入1090亿元左右(其中茅台酒营收932亿元左右,系列酒营收12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2%左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5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3%左右。
毋庸置疑,茅台龙头位置依然稳固,规模巨头高增,更显难能可贵。
只是,能否持续这份增长,仍然任重道远。
自2018年涨价后,核心产品飞天茅台出厂价便再没涨过(969元一瓶)。
但零售价节节攀升,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中间高达2000元以上的差价,基本都被中间商、黄牛赚去了。1499元的建议零售价,可谓一瓶难求。
换言之,茅台一旦涨价必然再引黄牛热炒,添加市场乱象。
若不涨价,业绩增长就要靠提高产能。2021年茅台生产茅台酒、系列酒基酒分别 5.65、2.8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12.5%、13.1%,超额完成产能目标。
问题在于,扩建产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正如丁雄军所言,优质产能关乎茅台未来,产能建设要在生态和安全的前提下,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
已有券商下调预期。如2022开年,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略微下调贵州茅台2021年净利增速预测至11.4%(原预测:13%)。
众所周知,中信证券可是贵州茅台铁粉,曾唱多其股价到3000元。
04
剑南春迷途 翻身牌怎么打?
再看剑南春,由于还未上市,无法获悉研发端投入,但从智能化制曲、发现“耳蜗形梭菌”等成果看,其对“科技人设”是很重视的。
所以这次意外丢失,难免外界审视目光。
不重视也不行。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沱牌舍得、水井坊、剑南春曾被称川酒“六朵金花”。如今,唯有剑南春还未有上市计划。
《四川企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2021年营收分别为1210.72亿元、607.66亿元、111.81亿元,分别位列四川百强企业的第4位、第11位、第62位。
造就巨大差距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源自剑南春所处的次高端白酒行列,竞争激烈。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次高端白酒属于混战,且在挤占更低端产品的市场空间,这个层级的白酒品牌竞争压力更大,收益基础更脆弱。剑南春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挑战。剑南春需找准自己定位,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更积极推动贴合市场需求的营销。
另一方面,是自身历史问题。
2004年,时任董事长乔天明主导了纯国资的剑南春改制。以乔天明为首的管理层成立四川同盛投资公司,出资控股剑南春集团69.59%股份,乔天明间接持有剑南春26%股权。
据北京商报报道,2012年后,相继有员工对剑南春改制股权问题提起诉讼。
2015年1月,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布《告剑南春全体员工书》称,2003年公司想方设法强取豪夺员工股东身份权、参与重大决策权、知情权、股份收益权、退出权以及对资产清算权等。
同年,剑南春原董事长乔天明接受调查。2018年,乔天明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行贿等罪名被提起公诉。
至今该事仍尚无定论,剑南春实控人仍是乔天明。
经历种种波澜,“茅五剑”荣光远去,剑南春逐渐掉队。不过,重回头部的雄心仍在。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近期一则广告在各大城市的楼宇电梯广告轮播:剑南春宣称“中国名酒 销售前三”。
有理想总是好的,问题是“销售前三”,是否涉及虚假宣传?发力方向是否迷失呢?
放眼白酒业,从业绩、销量等方面看,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均更有资格称为“前三”,2021年营收只百亿出头的剑南春,与这三家酒企比差距是否悬殊?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不管广告形象、广告语等内容通过何种形式呈现,如果消费者对剑南春或者白酒业并非那么熟知的情况下,按照普通消费者通常理解,“中国名酒销售前三”指的就是剑南春品牌的整体销量,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已可以被认定为是虚假宣传了。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站在社会责任角度,渴望头部的剑南春也需精进。2020年8月,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处罚决定,因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剑南春被罚61.3万元。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诸多待解难题,剑南春如烹小鲜,打好核心创新牌、夯实核心实力才是重回头部的根本,这个关键方向不能错。从上述宣传争议看,痛失认定资格是否也不算意外呢?
05
科技酒企、科技消费
可贵警钟
当然,也有声音质疑,白酒真的需要科技吗?科技对酒企到底有多重要?
诚然,站在口味角度,科技对白酒的改变空间并不大;改变太大,认准了老味道的消费者恐也不能接受。
但在产能、运营模式、产业链效率以及完善酒后体验、产品健康度、新品开拓等方面,科技升级作用不容忽视。
以数字化为例,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数字化变革正在颠覆酒行业,中国酒类产业正在经历新思想观念、新商业模式新生产方式等多种变革,其中每个环节都与数字化紧密相关。
欣喜的是,茅台、剑南春不乏可贵看点。
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表示“牢牢把握生态化、数字化、绿色化、金融化的四大趋势,建立现代化的供应链。”
茅台集团宣布,“智慧茅台”建设,将按照五年三步走,实现“135”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20-2021年开展“2+4”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第二阶段,到2023年底,实现全业务域协同运行和数据打通,具备初步数据治理能力;第三阶段,到2025年底,建成多个智能运营中心组成的“茅台大脑”,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聚焦剑南春,渠道数字化可圈可点:
凭借“直控终端、控盘分利”的营销模式,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将产品与“箱-瓶-盖内”三码绑定,以及“经销商-终端店-消费者”层层扫码,剑南春明晰渠道及终端利润,实现了货流跟踪监控。同时,产供销环节大数据共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从此看,两者亦不缺创新实力、科技型格局。如能痛并思痛、日拱一卒,翻盘逆袭也未可知。
当然,教训警钟也是深刻的。
科技没有上线,但会奖励那么持续深耕、老实打足功夫的企业。大浪淘沙,不进则退,龙头亦无躺赢可能。同样被踢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伊利、蒙牛、东阿阿胶等消费大拿,也要有所深思。
上至宏观经济,下至产业企业细胞,规模速度退场、质量效率登场已是大势所向。而科技就是质效升级的催化剂、点金石。
如何抓住这味催化剂、用好这颗点金石,是所有快消企业的一道严肃考题。
福利来了!低位布局良机,送你十大金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