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股票网 - 股票资讯综合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首席瞭望台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时间:2022-03-07 16:22:26 | 来源:市场资讯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字字珠玑,提纲挈领,除了回顾并总结去年的政府工作进展,同时还规划和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是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咱们作为投资者,如何透过《报告》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环境,尤其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形势?今天,我们的《首席瞭望台》嘉宾——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先生,就此为大家进行解读。

李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1

“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这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官方将中国今年的GDP目标设定在5.5%,如何评价当前的经济形势?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比较大的压力,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必须爬坡过坎。海外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等产生外溢效应;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反复对消费形成抑制,部分领域投资尚在探底,出口面临下行压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回顾2021,2021年地产投资前高后低,下半年地产下行压力加大,消费恢复仍显乏力,导致2021年4季度以来经济整体偏弱。今年以来,在政策的回暖与支持下,国内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从2月PMI和高频数据来看,尽管地产销售同比继续下滑,但制造业、非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建筑业景气显著回升。经济虽整体有压力,但也呈现“弱恢复”,包括建筑业在内的预期转好。

往后看,预计宏观政策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财政政策可用财力提高,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稳增长方面,将围绕“拉基建”、“支持制造业”以及“稳地产”三大抓手展开:基建方面有资金有项目,将扮演主角;在减税降费、降成本、扩大制造业贷款等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将稳步增长,特别是可关注低碳升级、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保障房建设、城市更新等也会提供一些助力,以“稳地产”。因此,预计今年1季度经济在地产影响下仍有压力,但可能强于去年4季度,同时稳增长效果将会逐步体现,经济将会逐渐回升。

2

在货币政策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对此,您有哪些看法?

此次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总体延续了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调。此外,报告中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叠加报告指出“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意味着货币政策稳中有松,降准降息存在可能性,信贷方面将更为积极。

实际上,去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意味着在稳增长的背景下,2022年我国贷款规模可能会有一定幅度增加,去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20万亿,今年有可能达到22-23万亿的水平。货币政策操作上,将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工具、碳减排和支持煤炭清洁再贷款等工具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支持力度。此外,预计LPR利率也可能会再次进行下调,以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

3

流动性关系到A股资金面的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供应量上明确提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请问,相关政策对A股市场的影响。

报告中提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总体符合央行的中介目标要求。考虑到今年经济有下行压力,因此今年M2和社融增速可能会略高于名义GDP增速,从而体现逆周期调节和稳增长要求。此外,去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预计在稳增长背景下,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也可能有小幅上升的空间。总体看,央行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前三季度社融增速有望逐步走高,整体信用环境将保持宽松。

从历史经验来看,宽货币宽信用时期股债商都有不错的表现;紧货币宽信用时期,股票和商品好于债券。而当社融扩张时,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有较大的概率保持上涨。因此,今年整体可能较充裕的流动性环境(至少上半年较充裕)以及逐渐走宽的信用环境(前三个季度)将有利于A股上涨,且上半年国内流动性环境可能好于下半年;当然,A股的实际表现还受海外地缘政治风险、通胀压力和货币政策收紧等影响。短期可关注低利率环境的成长、科技,稳增长的建筑建材,绿色投资,高端制造等板块。中期可关注利润传导下的消费景气上行和结构性涨价等机会。

4

工作报告指出将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些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机遇:(1)推进金融体系“提效增质降本”。注册制下审核周期进一步缩短,发行效率得以提升,企业上市的时间成本和融资成本大幅降低。(2)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我国股权融资比例偏低、债务负担较重,注册制能够在提高股权融资比例的同时满足实体融资需求,避免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3)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由资本市场主导对企业的定价,上市公司得以摆脱短期财务目标制约、专注于研发创新活动、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市场活力和企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激活。

挑战:(1)全面施行注册制初期,如市场扩容较快,可能会伴随流动性短缺问题,建议积极出台配套措施、化解市场和资金间的矛盾,包括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投资者、鼓励上市公司回购从而留存场内资金等;(2)要求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与监管水平。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要求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这需要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全面监管,加强投资者保护,强化对欺诈、造假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保障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3)要求建立与注册制相匹配的、严格的退市制度,细化退市补偿和投资者索赔体系。与海外股市相比,我国长期以来退市率偏低,导致了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持续经营能力较弱的问题,市场难以有效发挥资源配置能力。全面实施注册制将带来大量IPO新股上市,若退市机制不到位,资本市场“进多出少”,将对其长期健康平稳运行造成很大伤害。

5

从2021年的“稳步推进”到2022年的“全面实行”,全面注册制箭在弦上,中国为何要紧锣密鼓施行全面注册制?

(1)施行全面注册制的条件日渐充分、并非一蹴而就。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2018年11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20年深改委通过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方案,2021年北交所开市并施行注册制试点。注册制改革成功试点并平稳运行,不仅加深了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对注册制的理解,并为全面贯彻落实注册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经验。

(2)施行全面注册制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迫切要求。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证监会分别在今年1月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以及2月发布的37条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的回复中,均提及“推进全市场注册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全面实施注册制呼之欲出。

6

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开,对资本市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1)改善投融资环境,企业上市条件更宽容、上市程序更精简,时间成本和融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2)提高投资者门槛,注册制下市场扩容、涨跌幅限制提高,要求投资者有更高的投资水平和风险偏好,资本市场机构化率料将抬升,或利好券商、保险等非银板块;(3)投资策略逐步更替,侧重点从以往的财务指标切换至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受制于短期财务指标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有望受益;(4)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IPO发行提速增效,相应中介机构的收入稳步提升,利好券商、资管、创投类金融机构。

7

展望今年,市场主线将会沿哪些方向布局,我们可能还会面临哪些风险?

市场布局有两大主线,上半年稳增长和下半年消费回暖。

上半年,稳增长行情有望延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增长目标和政策措施,结合稳增长政策主要抓手,建议关注建筑建材、制造业升级改造、金融地产和数字经济等投资机会。①基建政策有望加速释放,可关注建筑建材类板块机会;此外也可关注与绿色、新经济相关的新基建、高端制造业等投资领域。②房地产调控逐步放松,市场预期有望逐步改善;银行有望在经济企稳上行中改善资产质量,叠加估值仍较低,具有配置价值。③关注数字经济相关投资机会,如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

下半年,利润传导下消费板块景气可能上行。2021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传导情况边际好转,部分下游行业可能迎来“困境反转”,部分行业价格传导能力较强,可能存在结构性消费涨价机会。其中,从宏观层面价格传导情况来看,困境反转的机会可能有:去年已体现“困境反转”迹象的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家具、印刷、橡胶塑料、汽车制造等行业,未来可能出现“困境反转”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和纸制品等行业;消费涨价的可关注烟酒、食品加工等行业。

国内风险:需关注稳增长政策持续性和经济数据验证。考虑到去年GDP的高基数,今年5.5%目标属于中高速增长,实现不易。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需政策和相应呵护举措持续发力。

海外风险:(1)关注俄乌局势和欧美制裁的后续演绎,俄乌两国是多类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国,若粮油上涨局面得不到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上行,则欧洲可能陷入“滞胀”进而拖累外需;(2)关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进程,周期开启叠加全球避险情绪,二季度全球资本或超预期回流美国,冲击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