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利好利空对峙之下,宽信用预期也未能点燃A股情绪,短期波动继续,长期来看国内外投资机构依然对2022年保持乐观
文"黄慧玲
编辑|陆玲
岁末年初,A股持续震荡,扑朔迷离的市场行情让分析师们的预测报告不断被打脸。内外利好利空对峙之下,近期央行罕见的“宽信贷”表态亦未能点燃A股情绪。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期海外科技股下调引发大量纳斯达克市场股票“腰斩”,叠加本年度美联储加息预期鹰化以及春节长假因素,都压低了A股市场的短期风险偏好,尤以成长股为甚。
市场还需更多信心和时间来恢复。不过,央行表态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宽松大基调。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对权益类资产的估值将有较好的支撑。尽管2022年没有实现“开门红”,但业内普遍对2022年的A股行情相对乐观。
“坚持稳字当头,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上表示,“加强宏观研判和政策协调,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稳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投融资总体平衡和协同发展。健全资本市场预期引导机制,为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千股涨停”期待落空
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要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货币政策的工具箱要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整空间变小了,但还有一定的空间。
业内普遍认为,央行的表态显示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强调主动作为、靠前发力,预计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充裕状态。
“央行这个表态,对资产肯定重大利好。明天要没有千股涨停,我都觉得机构脑子进水了。”经济学家管清友当天晚上在其微博中写道。
其后两日,股市实际表现不及预期。该微博也因此在网络中流传甚广,成为股民的调侃对象。管清友再发微博:“好吧,我错了。预期转弱,恢复信心还需要时间。市场慢慢疗伤吧。”
“信心胜于黄金。”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财经》记者,“对股市来说,对经济增长前景以及对争议较大的行业信心增强是最关键的。然后才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供应链政策等等因素的优化。”
“实际上国内国外利空参半,一方面央行表示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点,避免信用塌方,加上周一MLF和OMO利率双降10bp(基点),宽货币信号空前强烈;另一方面,美债利率快速上行,引发美股大跌,压制风险偏好。”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婧1月19日表示。
内外利好利空对峙之下,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家期待的大涨,反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风格领跌市场,医药板块也受集采力度超预期影响全线下挫。“稳增长相关的新旧基建、金融地产、TMT板块收红,显示市场主线仍在稳增长一边。”
“尽管央行的表态属于重磅利好,但央行强调的宽松可能与市场理解的宽松并不是同一概念。央行注重的是宽信用,防止信用崩塌,而非简单的放水。因此,未来企业估值的提升并非源自水涨船高,而是切实的宽信用带来的利润上涨,这与盘面上‘热门概念股沉寂,业绩预增逆势走强’高度相关。”泰达宏利基金分析认为。
近期海外科技股下调引发大量纳斯达克市场股票“腰斩”,叠加本年度美联储加息预期鹰化以及春节长假因素,都压低了A股市场的短期风险偏好,尤以成长股为甚。
扑朔迷离的开局
开年以来,扑朔迷离的A股行情令分析师们不断被打脸。实际上,从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A股已经连续震荡调整一月有余。
“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市场对稳增长的信心不足。”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威达分析,“一方面,在房地产、出口以及疫情多重影响下,2022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2022年是政治大年,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节奏或会与市场预期有阶段性背离,引发市场的震荡和投资者的减仓观望。”
“但是我们也一直强调,今年稳增长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中央对经济增速的要求很可能大大超出当前市场预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地方和全国“两会”将陆续召开。3月全国“两会”前后将是观察政策动向的重要窗口,同时也可能是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向威达认为。
在他看来,近期央行调降MLF 10bp或是稳增长政策的又一个重要信号,应当能够明显提升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A股和港股持续震荡已释放大部分风险,当前估值也并不过分。随着全国“两会”前后稳增长格局趋于明朗,投资者信心将会逐步企稳回升,对当前的震荡不必过于悲观。
“近期的市场调整最主要是资金面的原因。新能源车连续两年大涨,市场关注度提高,各类参与资金随之而来,导致资金结构变复杂,因为持股周期不同,交易拥挤必然带来波动的加大。其次,还有美联储加息预期较强、稳增长背景下短期市场风格偏向低估值蓝筹等影响因素。”一位新能源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
站在全球视角下,外资机构依然对中国股市保持乐观。
“只要能够忍受波动性,中国现在正好是一个‘反向投资’的机会,中国市场的估值非常有吸引力。”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表示,“你投资的是未来,因为随着监管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纠偏,可能从长期而言会使得市场更加健康,所以要投资中国市场,不是一个短期的炒作的操作,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2022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少数采取宽松策略的国家,因而有助于压缩估值隐含的较高风险溢价。”高盛集团股票策略分析师团队认为,指数估值处于近年低位,而且相对全球股票存在显著折让。“我们同时看好A股和H股。A股对于全球股票投资者而言是个不容忽视的战略性投资资产类别,H股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战术上行机会。”
富达国际中国区股票投资主管、基金经理周文群表示,今年的市场是危中有机、稳中求进。“虽然短期稳增长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但我们相信经济结构长期的改革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为对中国经济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方向。”
“在全球货币政策的背景之下,中国央行就显得比较从容,而且也具有更多的货币调整的空间,因此我们觉得A股整体的流动性是比较有优势的。长期来说,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现象会持续。”周文群表示。
2022年的机会在哪里?
刚刚过去的2021年,A股指数总体平稳。结构分化之下,重仓新能源的公募基金产品表现抢眼,拥抱白酒、医药的“顶流”们普遍业绩不佳。经历2022年初的调整,A股会有哪些机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并且中国经济和企业本身就蕴含着相当大的潜力,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经济遇到的下行压力只是阶段性的,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依然保持乐观,坚信中国的经济实力终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表态,经过2021年的估值消化后,一部分的优质企业估值已经具有吸引力,在3年-5年的维度内,企业的业绩增长大概率会投射到其市值的增长中。
“过去两年新能源行业都经历过类似的波动,现在看股价位置高了,但没有泡沫。任何行业都会有波动,每个时代的主导产业不会因波动发生变化,从新能源产业趋势来看,渗透率还有数倍的提升空间,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前述新能源基金经理对《财经》记者表示。
“央行表态进一步验证货币宽松大基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对权益类资产的估值有较好的支撑。板块方面,后续财政发力可期,建筑、建材、钢铁等板块有望受益。”南方基金认为,稳增长时期往往伴随强有力的拉动消费政策,可选消费品如汽车、消费电子等有望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王婧认为,跌幅较大的汽车零部件等个股并不存在基本面利空,与之类似的多数成长股在短期回落之后有望形成“黄金坑”。此外,全年“稳增长”将为基建等价值蓝筹提供持续利好。
“短期看,稳经济的方向更受益于政策,数字经济、基建地产仍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而且这些板块的估值在过去三年结构牛市中并没有抬升,反而在压缩。去年市场分化格局正在收敛,而风格的再平衡仍会保持一段时间。”泰达宏利基金认为。
管清友认为,宏观上流动性转向宽松但很难大水漫灌。从布局和策略来看,2022年股市的增量和亮点,北交所至少是重要一环。
“新的二级交易市场,资金正在测试、试错、陆续入场,交易活跃、流动性大为改善。除极个别广为关注的股票外,大部分关注度不高,估值相对合理且明显低于创业板、科创板同类公司。”管清友表示。
集虎卡,开鸿运!最高拆522元惊喜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