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在地产行业遭遇资金困境之时,回款救助主业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时候很多投资无法变现,主业副业都陷入危机,当初那些本来想找出路的动作,反而堵住了一部分出路。
房地产行业经常有“狼来了”的呼声,动不动就打出“活下去”的口号,明明行业还很不错,营收大踏步增长,居安思危的动作显得比别的行业多得多。
过去10年,有不少小房企关张,有些中小房企选择被并购,可很少有房企亏损,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经历一个大牛市,土地不断增值,房企日子普遍都能过得下去,只不过有些企业感觉要掉队,融资困难,或者觉得拿地风险大,从而退出这个行业。龙头企业则是高歌猛进,上千亿元年销售额的房企出现了很多。但就是这些排行靠前的房企,也在不断地讨论多元化,好像房地产是一件没有前途且格调不高的行业,这可能和整个舆情有关。
地产企业不断琢磨跨行,最先做的是相关多元化,比如入股银行,买入装修、园林类公司,有商业地产的投资影院、投资学校,还有的做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物流地产。还有一些房企投资了足球俱乐部等,但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品牌需要。还有一些比较激进的房企,跨行进入其他领域,比如造车领域、文化娱乐行业和消费品领域。
房企和融资密切相关,资金常常大进大出,一些贵一点儿的土地价格,也有上百亿,一个房产项目回收几百亿也很常见。在这种背景下,往往会觉得百亿元的资金也不是大事儿,很容易敲定一些并购。
只不过,那些跨行的投资和房产领域并购很不相同。房产并购很容易算清楚,最终可以换算成拿地成本,对有魄力、有管理能力和资金的公司而言,并不算难。但业务跨行,房企本身没有这方面积淀,自然想通过并购来快速进入某些领域。这些领域显得也很有前途,比如造车,已出现上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日用消费品、瓶装水都能成就数千亿市值的公司,但是这些领域并不好啃,很多钱投了出去,却泥牛入海,到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回来,加起来就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尽管投资在现金流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收不回来就很致命,影响整个根基,而且这部分投资相对于公司市值和净利润来说并不算小。关键时刻,房企筹措资金很大一部分都要弥补这部分损失。
多元化投资并非不可,有些国际知名公司也是在多次转型之后才找到了现在的主业,但投资还是应该非常慎重的,注意成本,要算细账,不能失血太多,要敢于舍弃,找到相对主要的方向。
8.××%理财券,额度有限先购先得,每位用户限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