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
近期,多家物企上市招股书相继失效,另有几家物企的招股书材料也面临届满“失效”的局面。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招股书资料“失效”的物企受限于偏小的在管规模,盈利能力均不太出色,因而较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港交所对上市盈利门槛的更高要求将于明年初落地实施,对于中小物企而言,上市之路将更为艰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中小型物企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另辟蹊径将着眼点放在非住宅物业领域,以求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物业股上市风力渐歇
2021年,延续3年之久的物企上市热潮持续高涨。来自克而瑞物管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初,共有52家物企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21家中小型物企密集递表,超过2020全年17家上市物企数量。
不过,相比今年上半年的火热态势,下半年物企上市步伐明显放缓,且通过率也在不断降低。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方面统计,7月初至今,递表的物企仅有鲁商服务、苏新生活服务、金茂物业、瑞安新天地以及万达商管这5家。而在融信服务、德信服务等物企于今年7月上市后,除了京城佳业过会听宣外,近三个月内再未有物企登陆港交所的消息传出。
近期,多家物企上市招股书相继失效,另有几家物企的首份招股书材料也将面临届满“失效”的局面,给物管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11月1日,港交所信息显示,东原仁知城市运营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原仁知服务”)的招股书因满6个月而未通过聆讯,被标注为“失效”状态。母公司迪马股份对此表示,申请资料失效不会影响公司现有的上市计划,公司将于近期补充一期报告后进行二次交表,继续推进上市事宜。
东原仁知服务并非孤例。此前数日,10月29日,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中梁控股旗下物业公司中梁百悦智佳服务有限公司递交的港股IPO申请已失效。时间再往前推移,包括富力物业、明宇商服、海悦生活在内的三家物业公司招股书也在近期陆续失效。
其中,10月25日,海悦生活招股书被标注为“失效”状态;10月26日,富力物业在港交所的招股书呈现“失效”状态;10月28日,起家于四川的物企明宇商服的招股书也显示“失效”。
对于未能成功过会的原因,与东原仁知服务类似,多数物企对外表示,因审计报告有效期届满,公司目前出现上市申请资料失效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而申请资料失效不会影响公司的现有计划,待更新好材料后会及时重新递交。
对于物企招股书近期接连失效的情况,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失效的原因各有不同,“比如,碧桂园服务与富力物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由此导致了上市之路出现暂停,而中梁百悦智佳服务和海悦生活,则是上市节奏或有所放缓所致。”
物管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招股书失效并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一般来说,招股书失效后,物业公司更新资料后,即可延续上市进程。只是近年来物企一直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如今短期内招股书密集失效,其背后的问题无法不令人提高警惕。
嘉和家业物业服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卓指出,当下地产暴雷频发,引发物业企业收购潮,在这一阶段下,整个市场对地产这一大板块的态度都发生转变。
“随着近年来上市物企数量增多,物业股在港股市场上的稀缺性逐渐下降,资本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唐卓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目前物管公司上市到达阶段性冷静期”。
唐卓指出,今年下半年整体港股过会率都偏低,临近新规实施之际,整个港股资本市场对待上市企业多持观望态度。公开资料显示,香港联交所于今年5月宣布将提高主板上市门槛,对盈利、市值要求和管理层稳定性均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令物企的上市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从近期招股书失效的物企来看,不管是规模、盈利能力还是差异化发展方面的优势都显得比较弱。单以京城佳业为例。从在管规模上来看,京城佳业在管规模为3050万平方米,且规模增长缓慢;盈利方面,2018-2020年京城佳业净利率分别为4.5%、4.9%、6.3%,毛利率则分别为20.8%、19.8%、20.8%。在2020年港交所40家上市物企的净利率为14.23%,京城佳业低于均值水平。
对于缺乏规模及盈利能力等方面优势的物企,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另辟蹊径”。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助理董事周志鹏强调,“不同量级企业都有自己的打法,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清楚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周志鹏看来,中小物企应专注于主业,立足某个产业线,把擅长的产业线做专做透,以此突出自身竞争力。突出物企鲜明特点,才能得到资本关注。市场竞争越大,企业越需找好自身定位。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此前一些成功上市的中小型物企,多数也都将着眼点放到住宅以外的非住宅物业领域,通过切入细分赛道,成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之路。例如,新希望服务强调民生物业、越秀服务推出少有的地铁生意、中骏商管拥有轻资产特色等,这些都是实现资本突围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虽然物企上市的风口弱了不少,但市场的收并购动作有增无减,交易规模、交易金额更是屡创新高。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物业管理行业收并购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日,今年物业管理行业内发生并购交易63宗,涉及并购方33家物业企业;交易金额约315亿元,相比2020全年交易总额大幅增长约198%。
亿翰智库方面认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物企之间的整合兼并是实现高质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将在较大程度上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的是,在当前物业市场发展环境下,无论是基于追求规模扩张、业务拓展的考量,还是出于关联地产回笼资金的需求,’收并购’将是未来2-3年物业行业的主基调。”
58安居客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从近期房企旗下物业公司频频出现转让可以看出,物业公司本身的价值依然不小。
“目前有不少头部房企开始加快对其他物业企业的兼并,一方面是由于房企自身债务压力导致不得以转让旗下物业,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大型物业企业本身有着更大的做强动因,通过集中度提升,头部物业企业的市占率和未来估值都将出现不同程度提升。”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房企分拆物业上市和物业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这两种情况将长期并存,随着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向存量过渡,未来物业赛道的重要性还将不断提升。
快速选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查看策略股票池及最新调仓,精准捕捉投资机会,扫码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