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股价深跌、业绩增速下滑后,海底捞宣布即将着手对部分门店进行停业整合。
11月5日,海底捞公告,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海底捞特别强调,此次关停门店不裁员,将妥善安置涉及门店的员工及管理层。
当晚,“海底捞将关闭300家左右门店”的话题很快冲上微博热搜。按海底捞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全球门店总数1597家测算,此次海底捞将大约关停近1/5门店。
与此同时,海底捞在公告中透露将开展“啄木鸟”计划,由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全权负责。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期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收缩扩张计划
11月5日晚,海底捞还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致关心海底捞的朋友”的一封信。公司在信中对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进行了反思。
据悉,海底捞门店拓展的思路是通过加密布点,即一二线城市加密、三四线城市布点,增加门店覆盖面,解决等位过久影响就餐体验的问题。
资料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在减掉即将关停的门店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左右,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海底捞表示,因快速扩张造成经营未达预期的原因包括:部分新开门店选址不合理,内部组织架构变革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等。这也是此次启动停业整合行动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公告中,海底捞宣布将由执行董事、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全面负责“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包括海外门店,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整合。同时,海底捞将着手重建和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
事实上,上述一举措延续了今年以来海底捞进行的内部架构调整做法。
今年8月,海底捞2021中期业绩报告披露,已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进为区域经理管理模式,同时董事会新增7位执行董事和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据介绍,海底捞新增的执行董事基本是由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海底捞表示,在“啄木鸟”计划取得成效、公司经营状况全面改善前,公司将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
对于员工安置问题,海底捞强调“不会裁员”。记者从海底捞获悉,公司将为门店管理层提供其他发展机会,或视情况纳入“蓄能池”,从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普通员工则进行内部调配,充分尊重员工意愿,让其选择到其他门店上班。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海底捞在信中表示,“我们在此向大家保证,海底捞1000余家门店服务员的笑脸依旧灿烂。”
市值自高点蒸发约3500亿港元
上市后,海底捞经历很长的一段高光时刻,股价一路走高,重塑了此前中式餐饮在资本市场不受待见的传统。但今年以来,海底捞因业绩表现不尽人意股价一路走低。截至11月5日收盘,海底捞报21.05港元,股价较其今年2月时的高点跌逾75%,市值蒸发约3500亿港元。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曾在今年6月的一次调研会议上直言,“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长期持续增长”“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9%;归母净利润约9453万元人民币,不及机构预期。
下半年以来,海底捞的负面新闻也较此前有所增多。例如,今年10月,有媒体曝出海底捞旗下门店出现毛肚“缺斤少两”的问题。对此,海底捞回应,产品按要求摆盘后存放需在半小时内。顾客凌晨4点就餐,因员工提前摆盘后放入冻库保存,产品特性导致水分流失。属操作失误,已加强整改。
快速选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查看策略股票池及最新调仓,精准捕捉投资机会,扫码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