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向杲
22万亿元险资大类资产配置出现重大变化。《证券日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险资对债券的配置比例达38.8%,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对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合计配置比例为12.23%,创下2019年以来新低。
上述数据与主流险资机构的年内配置策略相吻合。一方面,中国人寿等险企今年把握利率阶段性高点,加大了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力度,尤其是高信用等级债券的配置力度;另一方面,包括上市险企在内的不少头部险企在上半年择机兑现了权益资产的部分浮盈,并降低了权益资产仓位。
险资缘何出现上述配置变化?综合保险资管机构观点来看,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一是,权益市场经过过去两年大涨,今年部分“核心资产”开始消化高估值并出现大幅回撤,加剧险资对“核心资产”泡沫化的担忧,并降低权益资产配置占比;二是,优质的另类资产欠缺,“资产荒”缩小了险资机构的选择范围;三是,监管环境趋严,险资配置资产更注重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增配债券、减配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
险资增配债券幅度最大
增配债券是今年险资的最大特征。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险资配置银行存款占比达11.8%,较去年末微降0.2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达12.2%,较去年末降低1.5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达37.1%,较去年末降低0.5个百分点;而债券配置占比高达38.8%,较去年末提升2.2个百分点。
险资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力度,也有“苦衷”。目前险资重点配置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另类投资等其他投资。但今年险资资产配置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利率走低,银行存款吸引力降低;二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不利于大规模配置;三是另类投资面临“资产荒”;四是监管趋严促使险资更看重兼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资产。
具体来看,权益市场方面,自年初以来,随着贵州茅台等“核心资产”冲高回落,不少险资机构下调了权益市场的收益预期,并逐步降低了配置比例。多家险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权益市场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例如,人保资产副总裁黄本尧近期表示,从短期来看,权益类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收敛,目前看不到支持市场走出趋势性行情的因素,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另类投资方面,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鲁飞指出,当前保险资管另类投资正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多重因素导致的“优质资产荒”现象明显;二是中长期收益率下行的环境还将持续;三是监管政策边际收紧,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四是另类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风险处置手段被动。
监管环境方面,“近几年,内外部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压力加大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与偿二代二期下的资产风险穿透,以及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险资运用带来了深远影响和挑战。保险资金投资愈发注重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期撰文指出。
正是由于上述诸多难点,让险资不得不增配债券。
从行业头部险企来看,半年报显示,部分上市险企今年上半年就增配了债券,且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已经超过40%,个别甚至已经接近50%。例如,中国平安上半年末配置债券占投资组合的比例就达到了49.6%。
再如,中国人寿债券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41.96%提升至今年6月末的44.23%,配置策略是“把握利率阶段性高点,配置长久期利率债,优选管理人布局高等级信用债”。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此前对记者表示:“今年将更多地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做债券投资安排,围绕负债做投资,做长期战略配置安排。”
一些中型险企,年内也加大了对高信用等级债券的配置力度。爱心人寿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固收资产方面,公司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以绝对票息较高的高信用等级债券、债权投资计划等固收产品作为基础性配置资产,获取稳定的持有期收益。同时,注重资产负债久期匹配,降低利率风险。在打好“底仓”收益的基础上,根据对利率市场走势的判断以及市场各类债券相对估值调整进行波段交易操作,增厚固收仓位资本利得收益。
同样,昆仑健康保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资产的配置难度比较大。从组成上,我们主要以债券配置为主。从负债成本的角度考虑,对银行存款配置不多。”
“债券方面,全年判断为偏震荡格局,目前10年国债收益率水平接近区间下限位置,但还不知道拐点何时出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下,我国经济基本面仍保有韧性,宏观政策面临稳货币和紧信用的约束,所以总体投资组合的久期控制得比较短。另外就是注意防范信用风险,控制信用债尾部风险。”昆仑健康保险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提升债券配置比例有隐忧
尽管险资加大对债券的配置有“不得已”的原因,但大比例配置债券,也有隐忧——投资收益不及预期带来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30年国债、地方债和20年国开债利率目前在3.5%附近,保险资金长期回报率要求保持在5%左右,(投资端与负债端)两边无法匹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段国圣近期表示。
从保险产品角度分析,若投资收益较高,在保险产品设计时,会为保户预留出更多收益,这样利于险企销售保险产品。反之,若投资收益较低,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必然受到影响。从这个层面来说,险资提高投资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经营有正反馈,反之亦然。现阶段,险资大幅配置债券,显然不利于保险机构负债端发展。
截至2021年9月3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89%,相较2020年以来高点3.35%,下降46基点。中国银行证券分析师武平平表示,长债利率震荡下行,压制险资固收类投资收益表现。
近年来,囿于负债特征,险资的大类资产配置格局形成了“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鲜明特征,债券等固收资产贡献大部分投资收益,权益资产进一步增厚投资收益。在这一配置格局下,险资的投资收益率此前多年在5%上下微幅波动。但在今年利率下行背景下,增配债券显然对提升险资投资收益形成较大压力。这也是今年以来部分投资机构减持保险股的一大原因。
险企该如何做才能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多位险资资管人士认为,要加大权益投资,适当减少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占比。例如,段国圣认为,保险资管应更重视权益类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从根本上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段国圣提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过去对宏观经济总量研究比较多,但是现在总量的意义在下降。因此,(权益投资)要把研究下沉到赛道,下沉到产业或者是整个供应链”。一方面,险资要关注和布局中国消费升级、长寿时代、科技自主等主题下的细分赛道;另一方面,“碳中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险资未来应关注清洁电力、电动车、氢能源等产业的长期市场空间,重点布局这些产业。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投资总监阮洋也认为,权益资产长期回报明显高于固收资产,险资作为长期资金,要积极投资权益资产。
北京证券交易所来了,如何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