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遭受新冠病毒侵袭,经济一度放缓,各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货币、财政一起发力,都不同程度的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进程,其中美国扩张的最为厉害。在这样环境中,大宗商品价格迎来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从2020年4月份到现在,上游原材料增幅最大,原油价格上涨2.5倍,铜价翻倍,铁矿石价格翻倍,煤炭价格接近翻倍。同时在国内限产、限电政策的加持下,最近大宗商品价格又走出了震荡平台,出现了冲刺新高的现象。我国8月份PPI已经到了9.5%,创下了08年以来的新高,并接近当时高点10.06%。
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9%,19-21年平均增速为4.3%,低于19年平均水平。民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相对于19年增速为-16.21%,企业家投资意愿较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2.5%,远远低于预期,有疫情管控原因,也有洪灾的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较薄弱的经济数据,一切迹象都表明了我国经济进入了类滞胀周期。
跟踪历史数据发现目前通胀、消费以及投资数据和2008年、2011年比较像,都是经济遭受危机以后出现数据失速,然而通胀还在高位的阵痛期。但实际上目前经济阶段特征又和历史不同,具体如下。一是,2008年、2011年都是经济刺激过后的增速降低,通胀高企。这点今年情况相似确又不同,相似的是目前货币政策曾经也进行了宽松。但不同点是刺激度不同,同时今年原材料大涨也有限产、减排等因素造成。二是,行业结构不同,2008、2011年地产行业是经济驱动力,消费、进出口都比较强劲。目前阶段地产调控是中国长期战略,不可能放松,同时消费也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复苏较慢,只有进出口数据还比较亮眼。
面对经济目前状况,政策层面会出的牌,地产大概率是排除在外的,鼓励消费的可能最大。但疫情防控又同时限制消费半径,目前来看能解决消费低迷的措施大概率只有加快疫苗研发,鼓励低、中、高端多层次消费,动用基建这个财政抓手。同时政府引导原料价格下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更多就业。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高峰期,进入结构化发展阶段,政策更注重发展质量,而不是速度,决定了接下来股市大概率仍然是结构化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