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岳琦 实习记者 林姿辰每经编辑 汤辉
图经历了迅猛扩张之后,企业难免要为并购整合的风险“买单”。
8月16日,上海欣航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航实业)55%股权和上海聚力通医疗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力通)51%股权的挂牌转让有了最新动态。这两家公司背后的出让方是市值约100亿元的老牌医疗器械企业新华医疗(600587,SH)。
视觉中国
这只是新华医疗“瘦身”计划的一小步。自2016年起,因频繁并购而“消化不良”的新华医疗开始“瘦身”,以挽救断崖式下跌的净利润。而去年新董事长上任,更是给这一过程加了一把火——只今年上半年,新华医疗就有四家旗下公司在产权交易所出售。
新华医疗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新领导上任后,新华医疗加强主业的意识增强,效果也有所体现,但现在作总结为时过早,真正的总结性东西对外展示还需要过一两年。
上半年出售4家公司股权
根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资料,目前新华医疗处于挂牌转让状态的股权项目有2个,分别为欣航实业55%股权和聚力通51%股权。
其中,欣航实业的经营范围为销售医疗器械、消毒液、包装材料、消毒用品,而聚力通的经营范围为供应链管理,货物运输代理,仓储服务等,看起来都和新华医疗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的主营业务沾点边。
它们与新华医疗产生交集,起于2013年8月。当时,新华医疗用全资子公司聚力通49%的股权,换取了欣航实业创始人沈佳音所持欣航实业55%的股权。此后新华医疗、沈佳音分别持有聚力通51%、49%股权,分别持有欣航实业55%、35%股权持续至今。
但是,欣航实业和聚力通在2020年的业绩非常惨淡。其中聚力通的净利润为5万元出头;欣航实业净亏损100多万元,相较2019年150多万元的盈利也是大幅跳水。
于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整体盈利能力较弱”为由,新华医疗在今年上半年宣布以8585万元的底价将二者“打包”转让。
事实上,除了这两个项目,新华医疗上半年还有两个子公司的股权在产权交易所交易,即北京华科创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创智)和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淄川区医院西院),但从交易结果看,两个标的并不抢手——均以转让底价被购走,意向方和接盘方都只有一家,分别为华科创智的董事和当地国资公司。
这样的结果可能还是因为业绩吸引力不足。华科创智2020年净亏损900多万元且没有收敛的趋势,在今年一季度的净亏损已经超过450万元;淄川区医院西院未筹够资金没有建成,在2019年和2020年1~9月的净亏损分别为166.83万元和258.9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科创智成立于2013年,由新华医疗和乐普医疗(300003,SZ)这两家医疗器械巨头参与出资设立。其产品研发工作主要围绕消化、呼吸等临床应用领域,研发用于胃癌、食道癌、肠癌检查诊断的消化电子胃镜、肠镜、消化超声电子内镜及消化腔内高频超声设备等消化内镜等产品。
但新华医疗以“研发产品存在技术难度大、研发研制周期长、研发风险高等特点”为由,将对华科创智的全部股权转让出手,并认为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拓展主营业务,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一位新华医疗内部人士表示,未来内窥镜市场前景不错,但研发产品存在技术难度大、产品结构精密微细、研发研制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研发风险高等特点,新华医疗投资华科创智多年,虽然期间取得了一部分的注册证,但是短期内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和销售,未来研发成果在产业化及市场开发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不确定性,所以新华医疗选择退出。
两次换帅“瘦身”提速
2011年,新华医疗确定了创新、品牌和扩张三大战略,其中扩张战略提到要以内涵式发展和收购兼并并举。于是,长春博讯、威士达、远跃药机等医疗器械公司陆续被其收入囊中。
最初,版图扩张使新华医疗获得业绩丰收。2011年~2014年,新华医疗收入连年攀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72%、52.26%、41.86%、40.9%。
然而,这种增长势头停在了2014年。当时,新华医疗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生物制药装备企业成都英德85%股权,但由于连续四年未实现业绩承诺,连年计提商誉减值,2018年新华医疗的净利润甚至下降到10年前的水平。
于是,在2017年的一份致歉公告中,新华医疗首次提出“整合、提效、升级”的六字方针,实施数年的扩张战略被取而代之。
三个多月后,新董事长许尚峰上任,新华医疗走上了转让股权“回血”的道路。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自新华医疗2017年管理层变动后,2017年12月份至今,新华医疗相继转让淄博众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长沙弘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方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威仕达医疗有限公司、北京新华执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有限公司、淄川区医院西院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大多为新华医疗收购所得,且主要以医疗器械经销商为主,大多定位低端。而从股权转让数量看,今年上半年新华医疗挂牌出售的股权项目的数量等于其过去三年挂牌转让数量的总和。也就是说,新华医疗的“瘦身”在最近突然提速。
这正好卡在新董事长上任的时间节点上。2020年10月,在新华医疗有10年工作经历的王玉全接棒许尚峰,成为新华医疗的新一任董事长。在新华医疗2020年行政工作报告中,“调结构、强主业、提效益、防风险”的十二字工作方针代替了之前的六字方针,被认为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前述内部人士估计,公司未来还会有转让项目出现,公司会根据各子公司的发展情况,剥离投资回报率低的业务。
“据我的了解,前几年‘瘦身’是因为新华医疗的经营效益出了问题,而十二字方针的确定是为了加强主业。”另一位新华医疗的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有效益的规模是没有意思的。”
而对于新华医疗由买到卖的转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记者表示,之前新华医疗频繁收购的目的其实不是很明确,整合力度也比较低,导致不仅没有优化业务结构,反而造成资金和发展负担。“现在新华医疗卖掉之前收购的公司,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带量采购下再砍代理业务
目前,新华医疗的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和医疗商贸四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清洗灭菌设备及耗材、手术器械及骨科系列产品、制药装备系列产品、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系列产品和放射诊疗系列产品五大类,且销售收入依次递减。
2018~2020年,随着医疗商贸产品的收入占比下降明显,新华医疗的发展战略聚焦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两大制造领域,但却面临带量采购的政策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制药装备板块。2019年下半年,随着药品带量采购扩围,制药企业,尤其是中标及进医保目录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始寻求产能和生产效率更高的制药装备,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也同步进行,新华医疗表示“政策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
2020年,支架带量采购打响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第一枪,骨科高值耗材紧随其后,新华医疗的医疗器械板块再次承压。
对此,新华医疗在2021年4月19日发布公告,称受医用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影响,子公司上海泰美拟于6月30日与强生医疗终止骨科关节、神经介入等产品业务代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强生医疗的代理业务在上海泰美的营收占比高达90%以上,2020年1~9月,上海泰美在新华医疗总营收和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7.15%、28.93%。这意味着此次合作终止,不仅会使上海泰美的营收和净利大幅下降,也会影响新华医疗的业绩表现。
前述第一位新华医疗内部人士认为,上海泰美为强生的总代理商,主要业务为向下级代理商配送产品,上海泰美作为一级代理商,毛利率非常低,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上海泰美毛利率被压得更低,就算新华医疗不剥离这块业务,上海泰美的利润贡献与2020年相比也会大幅减少。
说到底,未来新华医疗的制造板块能否培育出新的业绩增长点才是关键。
从目前的主要产品看,新华医疗的起家业务消毒灭菌设备的技术水平居全国第一,感染控制设备的品种和产量已稳居国内第一,是公司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但由于行业格局相对稳定,新华医疗该部分业务的业绩增长空间有限;而新华医疗在制药专用设备市场的占有率为5.4%,不仅较行业龙头东富龙(300171,SZ)13.7%的市占率差距明显,还要面临外资的压力。
在新华医疗内部人士看来,未来的方向已经明确。目前还是制造业为主,公司本部的感染控制、放射诊疗、制药装备等都是公司重点发展领域,子公司成都英德(生物医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制造业也都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公司取得了血液透析类产品、放射治疗类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但史立臣认为“制造业”这个提法太过宽泛。他表示,业务的整合聚焦需要具体的方向,如果排除掉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消杀装备,单从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两个板块看,医疗器械更像一个正确的方向。医疗器械板块虽然在未来有集采压力,但目前国内这部分的研发生产水平比较低,如果新华医疗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对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史立臣还表示,未来无论是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还是聚焦方向继续收购公司,新华医疗都要注重技术的获取和整合,研发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东西是收购不来的。
股民福利!金牛、茅台、手机……任务“豪”礼,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