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市场就显露紧张势头,头部企业锁定产能,价格持续上行。近期国内供需氛围更为紧张,石墨缺口再度拉大。目前负极石墨化代工主流报价在1.8-2.2万元/吨,部分零单价达到2.3万元/吨,相较2020年四季度累计上涨约70%。
负极材料石墨化
供需不匹配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组成部分之一,对锂电池充放电效率、能力密度等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成本占比约10%。由于石墨在性能及成本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因此目前绝大多数负极材料均采用石墨。相较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又在循环、安全、充放电倍率等性能上表现占优,且成本与克容量接近,因此广泛应用于中高端EV、3C等领域,成为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选择。
负极材料石墨化是指在高温下将碳原子由杂乱不规则排列转变为六方平面网状结构的规则排列,其目的是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倍率,改善高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属于高能耗生产环节。从成本结构来看,石墨化工艺占人造石墨成本的50%。因此,多数厂商选择在低电价地区布局负极石墨化一体化生产,提高自供比率,降低石墨化成本。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今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52.5GWh,同比累计增长200%。受锂电池高景气度提振,负极材料产出量也实现同比高增长。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17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产量合计30.89万吨,同比增长138%。GGII数据显示,同期负极材料出货量33.2万吨,同比增长170%,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38.1%。出货结构来看,人造石墨占比持续提升,市场占比上升至85%,天然石墨则下滑至14%。
华创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空间457亿元,复合增长率25.2%,其中人造石墨市场空间374亿元,天然石墨市场空间84亿元。
负极材料产量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对石墨化代工需求的同步增长。据统计,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69.5万吨,年内产能增量寥寥无几。由于负极石墨化属于高耗能产业,审批和建设周期均相对较长,市场供需存在明显不匹配情况。厂商对于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的抢夺或将重现。
概念股4月以来普涨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上市公司布局负极材料石墨化有17家。4月至今,17股中16股实现累计上涨,国民技术、百川股份、中国宝安和中科电气4股股价翻倍,璞泰来、天原股份等5股涨幅逾60%。
从机构一致评级来看,璞泰来最受关注,有34家机构给出评级。光威复材位列其后,共获得22家机构评级。截至8月3日,上述概念股中10只已经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均为预增。天原股份预计半年报业绩增幅在726%-795%,增幅最高。百川股份、杉杉股份、中国宝安、楚江新材和中银绒业5股预计业绩增幅均在200%以上。
璞泰来最新市值近千亿,公司主营业务即包括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和国内领先的特高温加热技术。2020年,公司完成对山东兴丰的股权收购,形成6万吨/年负极石墨化加工产能,公司力争2023年实现具有20万吨/年石墨化加工能力。
百川股份近日表示,宁夏公司建设项目包含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年产5000吨石墨负极材料(1万吨石墨化)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已具备试生产条件。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