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1第十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在海口召开,年会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扬帆远航——迈入资产管理新时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会议并在《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预发布活动上发表致辞。
她介绍了做ESG研究的原因,国内外ESG体系搭建的实践,以及体系搭建的过程和涉及到的工作。
她提到当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时期的时候,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经济活动的效益,而ESG就是能衡量市场主体的外部性,对经济效益重新估值的一种方法。ESG是发展理念,更是行为标准、评价工具和新型投资产品。它是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社会责任的体现,又是投资者的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更是商业社会的催化剂。
中国的ESG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四方面的缺陷。第一是信息披露不完整;第二是ESG产品规模总体偏小;第三是现有的一些ESG基金还是概念性的,真正运用ESG技术进行筛选整合的专业策略基金数量很少;第四是ESG评价主要应用于股权投资,应用在债券投资的比重很小,而且相关的衍生品在中国还是空白。
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她谈到基金业协会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做了ESG课题。金融所课题组先在一二期构建了评价体系并做出改进和评价,并在之后的三期进行了数据源拓展、体系和评价方法优化以及ESG发展指数的研发。下面是她的演讲全文。
张承惠: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们这个报告已经完成而且通过了终审,终审评价给出的评价还很高,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预发布。之所以是“预发布”,是因为基金业协会希望在他们的年会上做正式发布,所以全文包括核心指标体系和基本算法,可能要等到基金业协会年会时正式公开发布,这里我跟各位做一下说明。今天报告有两块内容,一块是我谈一谈做ESG研究的体会;二是请核心成员介绍指标体系和评价的部分结果。
今天,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ESG;第二个问题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的实践;第三个问题向各位报告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首先,是为什么要研究ESG。
我觉得ESG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到一定阶段以后,一种内生的经济社会要求。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走过了差不多相同的道路。从起步阶段到高度增长时期,基本上靠投资拉动,靠投资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它的经济模式是线性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这是一个线性的模式。而当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时期、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时,就会转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经济活动的效益,更加注重循环性的经济模式。
那么,为什么研究ESG,就是因为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过程中微观主体行为的外部性凸显。以前负的外部性不被人们重视,因为发展速递是第一位的。但当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时候,就不能不关注外部性。外部性表现环境上,就是生产和个人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社会责任领域,反映在市场主体在创造价值之外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表现在小股东、员工、供应链上下游关联方、社区等多个方面。在公司治理领域,一个公司的治理成效不仅影响公司的自身,而且可能产生宏观影响,公司治理的好坏可能也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溢出效应。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第一个小点。
第二个小点,我想谈谈我对ESG本质的认识。ESG的核心是对经济效益重新估值。碳定价是气侯治理核心的要素,现在全国的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碳排放的定价问题。我感到,ESG与碳定价有很大的相似性。ESG是通过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重新估值、重新定价来影响微观主体的行为习惯,支持经济转型。ESG是对市场主体外部性的综合评价,更强调的是非财务指标。通过对评价结果的量化,对企业,对投资品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价。而且通过一系列市场主体的活动,比如通过投资者、社会舆论等影响,传导到资本市场,影响股票、债券的价格和投资收益,最终反影响到微观的企业和个人。
ESG和社会责任投资是一脉相承。谈起社会责任投资的延续和发展,我这里做了一个表,不一定准确,供参考。社会责任投资起源很早,最早开始于在十八世纪,主要从宗教的角度谈投资的伦理,回避烟酒、赌博等领域的投资,将有违社会良序公俗的投资排除掉。在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掀起了反越战高潮,反对军火投资成为一种典型的早期的社会责任投资。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责任投资的主题转移到可持续领域。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爆发了安然丑闻,因此社会开始关注公司治理E。ESG投资用比较宽泛的概念来说应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2010年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ESG投资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有一整套的全面量化体系。这是我做出的一些归纳。
第三个小点,我谈谈对ESG属性的认识。首先,我觉得ESG是一种发展理念,是一种市场主体的价值观。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理念可以深刻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营战略,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属性,我认为它是一种行为标准。可以引导上市公司,包括一些非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员工的行为方向。所以当ESG评价体系研究到一定程度,细化到一些子行业的时候,就能演变成为行业的标准。第三个属性是评价工具,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指引,以及提供投资决策的方法论。同时可以为市场管理者、金融机构的监管者提供一种绩效考量的指标体系。第四个属性是,ESG本身又可以延伸为一种新型的投资产品,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新的选择。
第四个小点,ESG投资既是投资者、投资机构社会责任体现,也是投资者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更是商业机会的催化剂。为什么说倚重非财务指标,因为财务指标没有办法判断中远期的风险期。相比之下,中远期风险通过ESG可以得到准确的判断。2010年后ESG在海外发展的非常快,是因为发达国家格外关注环境问题,格外关注气侯变化问题,特别是欧洲的投资者,对ESG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责任投资只是对财务风险的一种补充考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投资者已经把ESG作为核心投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ESG带来的新的商业机会有很多,在座很多都是基金公司的专家,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你们对这点非常清楚,就不再详述。
第二个问题是谈一谈国内外ESG的进展。因为我们的报告里对这一部分有比较详尽的论述,这里只是就其要点给大家做一点归纳。
首先,我们看到ESG理念在原来是分散的,有的机构和国家、地区更关注的是E,有的更关注的是S,G是在安然事件暴露之后才得到全球的理论界才开始关注G的负面社会效应。经过多年历史演变,分散的E、S、G逐步形成完整的ESG概念。近几年突发环境问题、气侯变化问题增多,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挑战,使人们感觉需要在健康、在气侯、在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等领域做更多的事情。而ESG所代表的责任投资是可以帮助大多数可持续目标实现的。
在国际上,我们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机构对气侯变化更加敏感,所以在ESG的行动方面走得更快一点。比如像2020年初微软过去承诺碳净零排放,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到,我们只能做到碳中和,而且他要宣布负净零排放,变成负碳经营。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宣布了一些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在ESG方面责任的要求。
从国际ESG评价体系来看,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观察,第一个维度是信息披露,第二个是评价,第三个是ESG相关的产品。
ESG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指引基本上是国际组织发布的,这在我们的报告里都做了介绍了。在信息披露方面,全球大概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或证交所明确提出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ESG的绩效评价。一般由两部分主体承担:一是企业或者盈利的第三方机构做评价,二是非营利性第三方机构。ESG的投资产品,包括ESG指数、ESG基金,ESG期货等衍生品。信息披露方面,发布指引、规则的机构大多是非盈利性的,信息披露标准、发布规则是ESG的一种基础设施。而到了企业绩效评级这块,有营利性也有非营利性机构。而做ESG投资,基本上全部是盈利性的。就像今天上午基金业协会黄秘书长说的那样,ESG没有改变投资属性,投资是为了追求回报,不是公益性,不是为了慈善。ESG到了投资层面,也没有改变它的投资属性。
从国际上ESG发展的特点看,一是信息披露足够强化,应该说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从自愿披露转向半强制或者强制,中国对信息披露要求也会逐步趋严。二是ESG一级指标、二级和三级指标大同小异,虽然会有差异。三是指标体系通常既包含定量也包含定性指标,有些通过标准化的处理提高可比性。四是外国的ESG评价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企业自主披露的信息,这点和中国差异比较大。加上第三方主动做一些调研,发放一些问卷,但来自监管方面的信息比较少,我们是比较多应用了监管信息。还有一个特点是利用第三方机构比较多。
同时,ESG在国外投资方面的指导作用在不断加大,我们这里有一些数据,可持续投资的规模、数量增长比较快。
下面再讲一下中国ESG的实践。中国在发展ESG的研究和实践的大背景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习主席宣布了双碳目标,如何实现,ESG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论就起到了工具的作用。在ESG研究方面,应该说中国的政府推动和一些企业的自发行为、金融投资市场的主动行为都是集合在一起的。2018年以前,政府的一些部门已经提出了很多关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要求,主要是在E方面要求比较多,后来在S和G也有要求。2018年以后,开始系统化,从分散的、单项的披露要求转向系统性的披露要求。在引进ESG理念方面,一些上市公司把ESG理念纳入了公司发展整体战略;一些投资基金,包括公募和私募基金,把ESG评价体系引入到投资决策程序,还有机构研发了ESG相关的投资产品。甚至有一些投资机构(当然这个数量比较少),发布了ESG投资年报。
归纳来看,中国的ESG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ESG评价体系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披露不完整,这是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我们在评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表现的时候,用数据的可得性、可用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评价维度,目前这三个维度的披露都有欠缺。究其原因,我国还是自愿披露,很多上市公司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大愿意披露,因为要额外付出成本,还有一些公司选择性的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披露,不利的信息不披露。在信息披露的报告里很多都是定性的描述。第二,中国ESG产品的规模总体上偏小,这里有一些数据。第三,现有的一些ESG基金,基本上还是一种概念性的,真正运用ESG的技术进行筛选整合这样一些专业策略的基金数量很少。第四,ESG评价主要应用于股权投资,应用于债券投资的比重很小,理财产品用到ESG的也不多。另外,ESG有关的衍生品在中国还是空白。
第三点,我要报告我们做了什么。首先我对一期和二期的课题做一个简单的回顾,2016年基金业协会开始考虑研发ESG评价指标体系,并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做课题, 2017年我们签署了合同正式启动。我们一期和二期都出了报告,也有评价结果。一期主要工作结果是构建了评价体系。二期是在原有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改进,同时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要求,还对ESG披露情况做了评价,所以有这么两个结果。这两个课题的报告在基金业协会年会上分别进行过发布。在ESG领域,我觉得中国基金业协会是非常有前瞻性和眼光的,在2016年开始想到做ESG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很超前的。
三期研究我们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拓展数据源,构建数据库。因为一期和二期利用别人数据库,发现不可靠,所以我们找了五、六家合作方,从多维度构建这样的数据库;第二件事情是进一步优化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根据中证分类对26个行业进行了评价。第三件事情是我们研发了ESG发展指数。
下面,我再谈几点做这件事情几年后的体会。第一个体会是,ESG评价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都觉得我们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已经有了下一步改进指标体系的方向,这些方向工作量都非常大。第二个体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信息披露的标准,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等。如果没有这样一些基础设施,社会上第三方机构很难做到准确的评价。我们在报告里也建议,监管部门要尽快的提出系统的标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至少是鼓励、引导企业披露。。一段时间后应采用半强制的披露制度,像香港那样可以不披露,但不披露就要解释原因。第三个对资产所有者来说,树立ESG理念特别重要。我们曾经到一家大型主权基金调研过,目前有关部门要求就是投资收益率,未来是不是可以增加附加一些要求呢?如果对资产运营者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受托方就不会考虑ESG的工作。另外从资产管理者角度,更好履行受托责任需要提升自己的ESG评价能力,需要更多掌握一些技术、技巧、掌握充分的数据。谢谢各位。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