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间,张家界(000430,SZ)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200万元~26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159.55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起,张家界已经连续4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尽管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依然没有摆脱亏损。张家界在公告中称,受新冠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经营状态。
今年6月,延迟2年半的大庸古城项目核心业态《遇见大庸》和飞行影院《飞越张家界》正式试运营。大庸古城能成为张家界的“救兵”吗?7月14日,记者欲就公司对下半年的业绩预期和大庸古城项目情况进行采访,但董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预计上半年亏损逾2000万业绩连续四年下滑
被誉为“中国山水旅游第一股”的张家界,主要从事旅游景区经营、旅游客运、旅行社经营、旅游客运索道经营以及酒店经营、房屋租赁等业务线。原本坐拥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的张家界,近年来其经营数据却频频让人“大跌眼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17年起,张家界营收和利润开始双双出现颓势,连续三年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张家界营收分别是5.50亿元、4.68亿元和4.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0.26亿元和0.11亿元。
到2020年,因疫情原因,张家界全年接待购票游客人数为248.10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370.17万人,对应的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60.21%,净利润-0.92亿元,同比下降933.99%。
张家界在公告中解释称,2020年1月26日至2月22日公司旗下业务暂停营业,后期全国旅游市场仍未完全开放,旅行社不能跨省组团开展业务,造成游客接待量减少,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
虽然今年一季度客流略有回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7.35万元,同比增长145.41%,但受新冠疫情的持续性影响,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年报中,张家界预计2021年接待游客574.64万人,计划完成营业收入4.55亿元。
但如今看来,下半年能否按期完成经营指标、实现扭亏为盈,仍然是未知数。6月底,公司董秘曾在互动平台中回复称,由于国内疫情有局部反复,所以这段时间客流增加比例不大,也到不了客流高峰值。
大庸古城能“拯救”张家界吗?
由于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得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因此张家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景区环保客运、索道、观光车、旅行社及非国家风景名胜区宝峰湖的门票收入。
2020年,除大庸古城游船外,张家界的所有业务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环保客运服务是张家界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对应收入和比重为0.65亿元、38.27%,杨家界索道次之,对应收入和比重为0.35亿元、20.79%。
在所有业务中,观光电车和杨家界索道的毛利率最高,但在购票人数上,不及环保客运业务的一半。2020年环保客运、十里画廊观光电车和杨家界索道的购票人数分别为121.55万人、57.23万人和56.58万人。
“索道业务的毛利率比其他业务高,但张家界只有一条索道,武陵源景区有四条索道,其他三条索道(天子山索道、百龙天梯和黄石寨索道)都是找外部机构建的,所有权不归上市公司。”一位熟悉张家界旅游资源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杨家界索道的开通时间最短,百龙天梯和天子山索道的人流量都很大,是杨家界索道的好几倍。
由于近年景区门票政策不断调整,传统景区业务发展疲软,张家界逐渐往文旅休闲的方向转型,大庸古城便是其重点“押宝”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6月21日正式动工,计划打造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休闲区,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
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张家界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原有业务的薄弱环节,为公司注入新的盈利增长点,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不含税)4.96亿元,净利润1.86亿元。
从最新进展来看,大庸古城项目核心业态《遇见大庸》和飞行影院《飞越张家界》已于今年6月17日试运营。原定2018年10月开业,但时隔两年多,大庸古城才开始试运营,期间曾经历开业日期的多次延迟,以及投资额的多次上调。
2020年年报显示,大庸古城报告期内投入金额2.67亿元,累计实际投入金额高达20.56亿元。受到疫情持续影响、旅游市场未完全复苏、核心项目排练以及其他业态优化未完成等种种原因,导致其未达到计划进度。
前期资金投入如此之大,后期如何实现盈利,又能否较快回本呢?张家界在2020年年报中提及,大庸古城项目业态前景、盈利水平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有一定的债务风险。记者也试图拨打公司董秘电话,但对方表示暂不方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