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过去几年,我们在看人工智能很多展览和演示时,看到的是各种炫的技术和应用。今年在展览馆有一个感觉,我们看不到那么多炫的东西了,这些技术开始深入在很多行业里得到应用了。”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式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如是说道。
WAIC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年度峰会,2018年首次在上海举办,2020年受疫情影响举行“云会展”,而今年7月8~10日再次回归线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深入人心,参与人数及技术展览面积翻倍,参与办展和参展的企业也突破300家。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WAIC期间,现场观察、体验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同时采访了来自学界、企业、资本、机构等多方负责人,且随机采访了十数位参与的观众。大多数受访者表达了与胡厚崑相似的感受,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一个“破圈”的转折时期。
之所以说人工智能在“破圈”,2021年WAIC显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接地气”。AI技术从“概念”“酷炫”落到了实处,交通、农业、医疗、金融、教育等千行百业的AI落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全领域、全行业参与。人工智能的范畴不再局限于早先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而是越来越深化到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人机交互、大数据处理、隐私计算等。与此同时,包括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参与进来,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人脸识别厂商等的专属“标签”,也不再只是互联网公司在做的事情,而是发展为全领域、全行业参与,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全方位应用的商业模式重构。
转折时期:从“天上”到“地上”
胡厚崑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到今天,恰恰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从过去天上的云变成了地下的云,人工智能已从有形化为无形,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去改变各行各业。”希望有更多的行业伙伴和企业能够实现AI应用的快速开发,让AI真正能够普惠千行百业,只有基础打得牢、根技术扎得深、技术跑得快,才有人工智能的繁荣发展。
连续参与WAIC的大数据公司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AI发展已迎来一个转折时期,从今年这次大会很明显地看出来,AI的应用已从早先的人脸识别深化到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隐私计算等更多领域中,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前几届有很多看起来很“酷炫”的外在产品,今年也还有,但更多的是增加了不少底层“硬科技”的东西,比如AI芯片、各种硬件、基础软件、AI计算框架、算法模型等。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百度自动驾驶软件平台Apollo和车、商汤科技的无人AR(增强现实)巴士、美团无人配送车、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斑马智行”智能网联系统、行深智能无人车、酉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等多款智能车和系统平台吸引了众多观众。“造车”热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国产AI芯片也纷纷“亮肌肉”,如中科寒武纪、百度、燧原科技等都展示了芯片模组、隐私计算硬件等。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形象地将算力水平和应用场景看成AI在生活领域的“两条腿”,“可以清晰地看到,算力这条腿很长、很粗壮,呈指数级增长;场景这条腿相对而言较短细,处在一个线性增长中,还有大量的吃、穿、住、行、线上线下的细分场景有待开拓,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研究,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由芯片、数据、开发框架、算法、应用组成的技术生态,而从产业链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产业链生态初步形成,得益于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已与美国对齐甚至局部领先。
从科技圈“独舞”到全行业“狂欢”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工商注册来看,截止到7月8日,我国现存“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共43.9万家。近10年里,2020年是人工智能企业注册量的最高峰,全国新增17.2万家,比2019年增长了293%,而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的相关企业已有15.3万家,同比增长150.8%,这说明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持续火热。企查查数据报告称,AI赛道在2016年至2018年的融资事件数量持续保持在900起以上,2019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仍在500起以上,但披露的股权融资金额创下近10年来最高纪录,为3363亿元。今年上半年AI赛道内融资事件共367起,披露金额为915.94亿元。这些数据意味着,AI赛道投融资既持续火热,又回归理性,优秀AI标的的商业价值凸显。
从本届WAIC上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AI应用已经触手可及,与此同时,AI从纯技术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转移,金融、制造、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企业也参与进来,对新技术的需求日趋迫切。
孙元浩指出,“两三年前来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要是科技公司,今年有很多行业客户也都来参加。”星环科技的大数据业务已覆盖了近20个行业,每个行业应用大数据和AI技术的深入程度不同。一些行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已经在营销获客、风险控制、发展新业务等方面获益。整体来看,金融、能源、交通、制造、教育、医疗、政府等都在开始大面积使用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可能是第一步,因为它是基建,需要把平台建好,把数据放上来才能做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表示,该公司生产体系里已实现了智能化的应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在演讲中指出,98%的全球GDP构成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的公司超过90%、甚至95%的公司还没有实现盈利,甚至仍在亏损中。不过,“需要有人愿意去冒险投资,而且是在创业的高风险阶段去提供资本,这就是我们所在做的事情。”
不难看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已迎来转折时期,从早先技术层面的炒概念,落到了实际应用中——无论消费互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各个领域对AI技术及应用的需求大量涌现,推动着AI+行业落地开花。不过,对AI企业来说,找到需要AI并愿意为之买单的客户才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这个转折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持续性地发展,是AI企业面临的重要考验。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