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 许旻
近年来,各行各业急于突破同质化竞争,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而银行也不例外。不过,他们主观上迫切,客观上的建设进程却难以加速。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在他们调研的46家区域性银行中,91%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但中小银行数字化建设进程较慢,尤其是对公和金融市场领域数字化转型较为落后。
上述《白皮书》还提到,52%的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转型难点主要集中在人才、数据、机制、对外合作四大挑战,尤其“数字化核心人才短缺”是制约转型的最主要因素。
那么,在科技投入、人才招揽等方面难与大银行匹敌的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是否会陷入另一个同质化怪圈?
对此,恒生电子总裁助理朱武林对话新浪财经时表示,虽然中小银行在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时,很容易互相学习,形成同质化,但他们也有自身明确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银行可以结合地方区域特色,形成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参与或联合其他机构,共享资源,发展轻资产业务,谋求持续发展。
中小银行的困惑
“银行ROE下降,不良率上升,净息差持续下滑,这是银行要做转型的最终原因。”中原银行业务创新总监刘潇认为,如今全球银行业全面进入4.0时代,从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到移动银行,大家争相布局生态圈。
“为什么要做生态圈?移动银行狭义来说就是APP,银行原先的主流渠道是通过网点接触客户,但现在客户生命周期的价值大多体现在APP上,我们就要延展自己的服务半径来经营客户,降低获客成本。”他这样说道。
但是生态圈的拓展并不容易,刘潇说,银行4.0时代的关健词就是数字化。“比如说客户的行为等这些东西都能变成数据。”他提到IDC的一项调研结果,过去两年产生的数据已经占到人类文明产生数据的90%,再过五年要产生的数据相当于在今天的44倍。而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信息依靠人力已经不可为,必须靠人工智能。
可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却是个新难题。上述《白皮书》)显示,调研的46家区域性银行中,91%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但数字化建设进程较慢。
据刘潇介绍,中小银行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普遍的困惑。第一,转型路径不清晰,什么时候开始转型,从哪项业务开始转型;第二,科技投入成本难以平衡,与大型银行一年动辄上百亿的投入相比,中小银行很难有如此大笔的支出,如何平衡成本预算和投产比是个难题;第三,数字核心人才短缺,如何建立有造血机制的人才数字化体系;第四,随着中小银行商业模式变革,其客群定位和服务能力相对错位;第五,构建生态圈很困难,获得用户后转化为客户需要大量投入;第六数字化能力不足。
对此,朱武林给出了一些中小银行发展建议。他认为,首先,中小银行立足当地区域性优势,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经济、消费生活等具体场景,建设开放平台,主动融入各类场景和生态;其次,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基于客户行为数据实现快速精准画像和智能决策,提升工作效能和资金安全;最后,发展交易银行轻资产模式。
刘潇也认可“轻”一点,他提出了“金融朋友圈”共享的概念。“每家银行都要做APP、做数字化的转型,能不能把这些抽象出来放在云上,打造云上银行、开放银行,减少类似的重复投入,实现分担和共享?”他说,可以探索发挥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
恒生电子企业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常筱筱介绍,对中小银行来说,大量的IT投入很难产生规模效应,中小银行往往会选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比如恒生电子发布的公司金融产品C9,给客户提供业务咨询、IT规划和解决方案,为客户降本增效,驱动业务创新。据朱武林介绍,恒生C9为银行客户提供包括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票据业务、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池、投资理财、资金监管在内的公司金融IT解决方案,同时包含银行自建场景的产业服务解决方案;为产业客户提供集团资金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财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及金融、政务、物流、资讯等生态服务。
对公业务的挑战
相比于零售业务,对公业务的数字化探索进程相对缓慢。而在2021公司金融高峰论坛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的解读,则让对公业务的挑战展现得更加清晰。
据他介绍,对公客户的企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今,很多企业都是集团化运作,下属各种不同行业和不同机制的子公司,如何进行统一化评估?刘晓春表示,“集团是动态的,在信贷管理当中,银行不能把他们跟子公司看作是一家人,但同时也不能不把他们看作一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估授信风险,需要金融科技的帮助。”
刘晓春还提到很多新兴产业无法按照简单的投入产出法来评估风险。“比如某些科创企业、文创产业、康养行业,评估投入产出时需要研究他们的风险规律,也需要技术手段辅助。”
同时,他认为商业模式的改变也带来了挑战——万物互联下,银行如何跟金融科技公司一起找到风险点,加快供应链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链上企业的融资总量和融资成本。
朱武林则称,他们与银行的合作中,不同场景、各个环节都会考虑采用不同的技术,提升流程体验和资金安全。例如,企业财资机器人利用语音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人机交互友好性,提升操作效率;贸易背景核实过程中利用AI技术,对合同和发票的关键信息、企业贸易数据进行多数据源匹配,验证其真实性;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溯源;对商流和物流数据的采集补充,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有利于资金风险管理。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