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77 篇文章
2600字 | 全文阅读需18分钟
权益市场上满是变化,这才让投资这件事成为专业,而非草木皆兵。当然了,专业的投资者之所以专业,聪明的投资者之所以聪明,他们的消息来源会更快更准确,对消息的处理速度会更迅速更果断,这些优势源于他们付出的长时间思考和实战经验。
这几年,大家眼中最具备赚钱能力的莫过于明星基金经理,毕竟过去两年他们拿出的成绩单太过光鲜了,最新市场研判、季度调仓路线也会被最快解读和传播。但市场行情判断不能提个股、季度调仓公布有很强的滞后性,于是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基金经理调研上。
问题来了,基金经理去一家上市公司调研,是否意味着对这家上市公司的看好?在明星基金经理亦或是顶流基金经理集中调研后,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能否有所起色,投资者能否跟着“抄作业”?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来试图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
为什么有些基金经理喜欢登门调研?
公募行业现有2654位基金经理,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投资思路,即便是在调研上市公司这件事上也是如此,有的基金经理十分热衷调研,有的基金经理则喜欢在财报中找端倪。当然了,有些基金公司会对调研有一定要求,基金经理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出门调研。
笔者此前采访过一些基金经理,有几位基金经理对调研这件事情坦诚相告:在出门调研前会做好案头工作,一次出门的目标上市公司可能只有一两家,但会顺道把附近的上市公司都走一圈,在不在选股池不重要,至少可以了解其他行业的产业技术、市场竞争情况。
当然了,也有很多基金经理极其不喜欢调研。最近这段时间笔者采访了一位绩优基金经理就是这样,他给出的理由很干脆:即便是去上市公司看了,见到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他们也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些信息还不如我们团队从财报数据中得到的信息更精确。
作为一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不喜欢出门调研确实很出人意外,因为TMT、新兴行业的变化太快了,调研是能够保持在市场一线的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说不出门调研就不行,单纯只是盯着财报做投资,这位基金经理近两年的回报率有170%+,业绩超级漂亮。
准确的说,基金的业绩表现和基金经理出门调研的频率并没有很强的相关关系。有些基金经理不出门调研,依旧能把握好整个市场状况,把业绩做得很漂亮;有些基金业绩好,也可能是基金经理没调研,但其他基金经理或其他研究人员调研了,在内部投资会议上分享了。
仔细想了想,大家对基金经理调研这件事有好感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前大家都把基金经理出门调研想得很辛苦、很勤劳,甚至有很多基金经理被打上“调研一哥”这样的标签,一年有2000个小时在调研路上等等的标签,但事实上,不去调研的基金经理业绩好的也有很多。
上市公司被集中调研能够说明什么?
先把机构调研这件事的参与人员讲一讲:机构投资者代表去上市公司调研,上市公司方的接待主要是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参与调研的主要是证券公司、资管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投资人员。
机构投资者调研上市公司也不都是全部登门拜访,方式还是蛮多样的,主要有这么4种:参加(上市公司)路演活动、现场参观、电话会议和参加业绩说明会,针对每次调研,上市公司会把相关问题和回答简单整理出来,发一份机构调研的公告。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平淡如水,突然间有大量机构投资者前来调研,这说明了什么?大概率说明这家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要么是某项业务出现了大量盈亏,要么是有老业务退出,要么是有新业务设立,让这家上市公司跟之前不一样了,调研机构需要重新了解它。
那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一直有很多机构调研、门庭若市,又能够说明什么?大概率说明这家公司的产业变局比较快、某项业务或技术需要持续关注,电子行业一直处在调研行业之首就是这个原因,机构投资者一个月不跟踪调研,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就可能处在了下风。
被集中调研的上市公司,是否是意味着业绩在未来大概率会有一定起色?也许是这样,但有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机构调研一般都是在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去调研,但是这个时候一般不会有好价格,反而是在好价格时机构投资者都置若罔闻。
机构调研后上市公司股价反应如何?
数据是对猜想最好的佐证,要知道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是不是对后市的看好、普通投资者能不能照着顶流基金经理的调研抄作业这些问题的解答,我们不妨复盘过去一段时间明星基金经理的调研,以及在调研后一段时间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
“公募一哥”上次公开参与调研是在今年3月24日,国际医学公告,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近日参与了公司的电话调研,在此之前,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则是亲自前往西安调研了该上市公司,即日起至今,国际医学股价累计上涨了72.06%。
股价是涨上去了,但张坤和周应波并未在调研后买入该股。根据国际医学公布的一季度基金持股情况,张坤和周应波管理的基金产品似乎并未持有该基金,反而是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和广发成长精选这2只主动权益基金新进持有,并齐齐晋升了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这是一件听起来有些诡异的事情,顶流基金经理张坤调研后没买,但国际医学的短期股价暴涨,反而是没有被大家关注的2只权益基金,大手笔新进了该股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公募顶流基金经理的影响力摆在这里,在3月24日晚间国际医学发布张坤调研的公告后,3月25日该股直接拉了一个涨停,这就有些荒诞了。国际医学流通市值400亿元也算是中盘股了,但还是被短期交易情绪拉到涨停,大家看张坤以后还敢不敢随意出来调研。
根据公开信息,另两位顶流基金经理在同期也有调研动作,刘彦春在3月8日调研了汤臣倍健,谢治宇在3月11日调研了普洛药业。截至6月8日,两只医药股在调研次日至今的涨幅分别为32.59%和7.66%,股价表现还算是正常,并未出现短期的暴涨暴跌行情。
循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总结,我们并未在汤臣倍健的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名单中发现刘彦春管理的基金,普洛药业的机构持有人名单中确实有谢治宇的身影:兴全合宜和兴全合润在一季度期间增持了普洛药业,增持比例在30%左右,但普洛药业在随后的股价表现平平。
读到这里,相必大家心中已经有一个答案了,明星基金经理去调研一家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会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所以就不该有“炒作业”这一说法,即便是有增持的动作,也不代表着这家上市公司未来一段时间一定能暴涨。